2025 碳權市場參與者的五大利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言

碳權專案評級機構 Sylvera 整理出 2025 的碳市場發展趨勢,將相關資訊整理在他們部落格中。Sylvera 舉辦的活動和資訊雖然是在 COP 29 之前,但與去年年底的 COP 29 峰會結論並無不同,都是朝向同一個全球碳市場的方向邁進。

摘要翻譯

2025 年碳市場的五大正向發展趨勢

Sylvera 主辦的 2024 年碳市場峰會上,企業永續專家、政策制定者與金融市場領袖齊聚一堂,探討碳市場的現狀與未來走向。

來自國際氣候機構、政府單位與企業界的與會者分享了專業見解,共同分析影響碳市場發展的關鍵趨勢。以下是本次峰會歸納出的五大正向發展趨勢,希望能為碳市場參與者提供 2025 年的規劃方向與靈感。

1. 碳策略規劃門檻降低,進入市場更容易

對於企業來說,現在是制定或改善碳策略的最佳時機。市場上的資料量比以往更加豐富,而開源資源的普及讓碳市場變得更透明、更容易進入,吸引更多參與者加入。

美國、歐盟與新加坡等地的監管機構普遍認為,隨著 《巴黎協定》第 6 條CORSIA 等國際機制推動,以及碳移除(CDR)作為必要氣候策略的共識逐漸形成,市場參與者的數量正在持續增加。不僅即期市場交易活絡,預發行市場的動能更勝以往。此外,從即時碳排追蹤到減排預測模型,碳市場的數據量與品質正快速提升,讓企業能夠更精準地制定決策。

然而,市場雖然變得更開放,企業仍需要投入資源提升內部專業能力,才能在這個快速演變的市場中找到合適的策略。若要將龐大的資訊量轉化為可行的行動方案,組織必須持續加強碳素養(carbon literacy),並透過培訓來提升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McKinsey & Co. 的 Sean Kane 指出,Microsoft 和 Frontier 等企業正積極分享碳市場策略與經驗,讓其他公司更容易掌握業界最佳做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企業與非營利組織釋出開源的碳管理框架與方法論,進一步降低了市場門檻,加速了企業對碳市場的理解與應用。

Chevron 碳市場策略總經理 Marisa Hamsik 也強調,企業對減碳行動的承諾越來越明確,顯示出市場對永續技術與碳管理策略的投資意願正在上升。來自各產業的積極參與,也為未來的氣候行動帶來了更多正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碳價格也在上升。提早佈局碳市場,將成為企業降低風險、掌握機會的關鍵。

2. 碳市場逐步擺脫「西部狂野時代」,邁向成熟

過去,碳市場經常被形容為「西部狂野時代」——充滿商機,卻缺乏標準與規範。然而,這樣的局面正逐步改變,雖然距離完全成熟仍有一段路,但市場正在透過新方法論的發展,走向更規範的資產類別,擁有更明確的標準與監管機制。

新的碳管理方法不斷推陳出新,使不同產業與地區能夠找到更適合自身需求的減碳方案。市場雖然變得更加多元,但同時也推動了標準化進程。新加坡國家氣候變遷秘書處總署署長 Benedict Chia 指出,近年來碳認證計畫的數量已從約 20 項成長至超過 70 項,雖然帶來更多選擇,但也突顯了市場對更清晰標準與品質控管的迫切需求。

Barclays 永續銀行業務全球聯席主管 Cindy Quan 則將碳市場的發展比擬為 1990 年代風能與太陽能投資的早期階段,並認為隨著市場逐步成熟,未來將吸引更多資本投入,成為氣候投資領域的重要支柱。

3. 政府在自願性碳市場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全球各國政府正積極參與自願性碳市場(VCM),不僅以市場參與者的身份購買碳權,也透過政策制定來加強監管與標準化,進一步推動市場發展。討論中強調,碳市場的運作與國內外氣候政策越來越緊密結合,例如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將有助於各國更有系統地規劃減碳策略,加速實現氣候目標。

政策工具如第六條(Article 6)讓政府能夠以買方身份參與碳市場,不僅有助於推動減碳,也能維持市場穩定、促進成長。美國財政部資本市場辦公室副主任 Leila Barber 指出,美國政府機構已採取具體措施來提升 VCM 的透明度,特別是在市場架構與標準化方面。例如,政府正在建置集中式資料庫,以提供碳權價格資訊,提升市場效率並增強投資信心。

各國政府也透過稅收與市場機制來塑造碳市場的發展方向。例如,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計畫主動購買碳移除碳權,部分企業也將同步投入資金;而新加坡政府則透過「過渡性碳權」(transitionary credits)等機制,鼓勵亞洲地區減少燃煤依賴,逐步轉向更永續的能源選擇。

4. 董事會與高層決策者正積極關注碳策略

許多企業的董事會與高層正在推動永續發展,而這不僅僅是出於道德責任,還涉及實際的商業利益。以 Salesforce 為例,該公司積極將永續發展納入核心業務策略。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碳策略不只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是確保競爭優勢的關鍵。

要讓企業投入碳市場,高層與董事會的支持至關重要。因此,企業需要建立強而有力的 商業論點,清楚闡述碳策略如何創造有形與無形的價值,例如品牌聲譽、營運成本降低,以及長期市場競爭力。

在向董事會或高層提出碳策略時,必須兼顧現實挑戰與長遠機會。避免過度樂觀,但同時應強調,許多新興市場在發展初期都充滿不確定性。例如隨著監管框架逐步成形,碳策略將不僅是企業選擇,而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因此企業應將碳策略視為提升客戶忠誠度、增強市場適應力的一環,而非額外的負擔。

碳策略的好處不僅限於減少排放,還能帶來成本節約與品牌信譽提升。Chevron 的 Marisa Hamsik 指出,如今企業對碳抵換(offsets)的討論,已經從單純的環保行動,轉變為更成熟的投資決策。她強調,所有的淨零策略都涉及成本與風險,關鍵在於如何做出最有利的選擇。即便是內部減排(internal abatement),同樣需要大量資金與周密規劃,因此碳抵換與減排行動應該從企業價值的角度來審視,而非單純的成本支出。

隨著客戶需求、投資人壓力、監管政策和員工倡議的共同推動,企業必須將碳策略納入核心商業模式,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積極布局碳市場的企業將更具發展優勢。

5. 領先企業推動新型碳權,市場整合加速

市場上的領導企業正積極推動新一代碳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預發行碳權(pre-issuance credits。這類碳權允許企業在減排成效獲得最終驗證前即進行購買,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投資機會,並提升市場信心。預發行碳權已成為市場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企業可以透過此類交易,提前參與未來的減排行動。

Microsoft 與 Frontier 等行業龍頭正在建立市場標準並開放共享減碳方法論,提升市場透明度,讓新進者更容易學習與參與。這種合作與創新並行的模式正加速市場發展,使碳交易更具規模化與普及性。

此外,市場整合(convergence) 也成為討論的焦點。與會專家普遍認為,自願市場、國際市場與各國的國內碳市場正在趨於協調與整合,這將帶來更標準化、更具效率的全球碳交易架構。

來自歐盟執委會的 Martin Hession 提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第六條(Article 6)的推動將進一步促進碳市場整合,使規則與營運機制更加清晰。他強調各國應明確定位自身在碳市場的角色,透過更緊密的合作,實現更有效的減排行動。

新加坡國家氣候變遷秘書處(Singapore’s National Climate Change Secretariat)的 Benedict Chia 也指出,市場的多元發展顯示其正健康成長,而市場的趨同將帶來更一致的標準與品質控管,進一步強化市場信任與穩定性。

Salesforce 的 Max Scher 則對碳市場的發展前景抱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市場成長的過程中必然伴隨挑戰,但這正是發展的必經階段。他指出,許多新興市場初期都充滿不確定性,但隨著機制成熟,最終都能建立穩定的運行模式。碳市場將沿著相似的軌跡發展,逐步成熟並擴展規模。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碳權專案介紹,以及最多人關心的怎麼賺錢

加拿大DAC規範:全球首創,如何改變氣候行動與碳市場?

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

碳權品質的評價方式

Gold Standard 推出全球碳市場法規追蹤工具,簡化碳權交易與國際合作

非洲碳權市場:潛力、挑戰與未來方向

川普"又"退出巴黎協定,會怎樣呢?

2024自願性碳市場總回顧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巴黎協定第六條與核心碳原則:攜手打造高完整性碳市場

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徑圖 - 貝佐斯地球基金會



avatar-img
15會員
148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碳權專案是企業推動永續轉型與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了解不同類型的碳權專案、其效益與挑戰,企業可以有效減少碳足跡、符合法規要求,並在市場中創造價值。隨著技術突破與市場機制的成熟,碳權專案將持續驅動全球減碳行動,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推力。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也為企業帶來市場機會。
Northern Trust推出 The Northern Trust Carbon Ecosystem,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自願性碳市場的透明度與效率。該平台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交易,確保碳權的即時記錄與轉讓,減少人工干預與詐欺風險。該系統已與多家數位監測機構合作,將成為企業實現淨零目標的重要工具。
英國脫歐後,其碳排放交易體系與歐盟ETS脫鉤,導致英國碳價偏低,影響減碳成效和收入。本文探討英國與歐盟ETS重新連結的可行性,分析其優缺點及挑戰,包括碳價差異、國家主權顧慮、CBAM機制等。專家認為,儘早整合ETS能提升市場穩定性,促進減碳和再生能源投資,但仍需克服碳價協調和政治因素等障礙。
本文介紹全球碳委員會(GCC),詳細說明了該單位專案註冊、執行和監控階段的要求,包括符合 ICVCM 標準、CORSIA 和 Article 6.2 的要求,以及額外獲得 CCP+ 標籤、其他環境和社會標籤及永續發展目標標籤的條件。涵蓋了方法論、驗證程序,以及碳權的更新資訊。
Tesla 在 2024 年的利潤下降,但碳權銷售成為其財務支柱,營收達 27.6 億美元,年增 54%。雖然面對傳統車廠逐步轉型,Tesla 的碳權業務仍持續增長,幫助其在全球排放規範下維持競爭力。除了碳權,Tesla 亦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與儲能產品,並加速擴展充電網絡與自動駕駛技術。
加拿大政府推出全球首創的直接空氣捕捉 (DAC) 碳抵換規範,為全球碳移除監管樹立新標準,並可能成為吸引大量資金投入 DAC 技術,加速全球普及的催化劑。此規範確保碳權符合高標準,包括永久性、可量測性和透明度,並禁止將捕獲的CO₂用於增強型採油(EOR),以維護DAC作為獨立減碳技術的公信力。
碳權專案是企業推動永續轉型與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了解不同類型的碳權專案、其效益與挑戰,企業可以有效減少碳足跡、符合法規要求,並在市場中創造價值。隨著技術突破與市場機制的成熟,碳權專案將持續驅動全球減碳行動,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推力。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也為企業帶來市場機會。
Northern Trust推出 The Northern Trust Carbon Ecosystem,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自願性碳市場的透明度與效率。該平台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交易,確保碳權的即時記錄與轉讓,減少人工干預與詐欺風險。該系統已與多家數位監測機構合作,將成為企業實現淨零目標的重要工具。
英國脫歐後,其碳排放交易體系與歐盟ETS脫鉤,導致英國碳價偏低,影響減碳成效和收入。本文探討英國與歐盟ETS重新連結的可行性,分析其優缺點及挑戰,包括碳價差異、國家主權顧慮、CBAM機制等。專家認為,儘早整合ETS能提升市場穩定性,促進減碳和再生能源投資,但仍需克服碳價協調和政治因素等障礙。
本文介紹全球碳委員會(GCC),詳細說明了該單位專案註冊、執行和監控階段的要求,包括符合 ICVCM 標準、CORSIA 和 Article 6.2 的要求,以及額外獲得 CCP+ 標籤、其他環境和社會標籤及永續發展目標標籤的條件。涵蓋了方法論、驗證程序,以及碳權的更新資訊。
Tesla 在 2024 年的利潤下降,但碳權銷售成為其財務支柱,營收達 27.6 億美元,年增 54%。雖然面對傳統車廠逐步轉型,Tesla 的碳權業務仍持續增長,幫助其在全球排放規範下維持競爭力。除了碳權,Tesla 亦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與儲能產品,並加速擴展充電網絡與自動駕駛技術。
加拿大政府推出全球首創的直接空氣捕捉 (DAC) 碳抵換規範,為全球碳移除監管樹立新標準,並可能成為吸引大量資金投入 DAC 技術,加速全球普及的催化劑。此規範確保碳權符合高標準,包括永久性、可量測性和透明度,並禁止將捕獲的CO₂用於增強型採油(EOR),以維護DAC作為獨立減碳技術的公信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每個人都知道地球在發燒,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微小,卻也是守護地球的大力量,大企業們更是不敢懈怠,除了研發各種專利降低汙染外,在商標佈局上也是不遺餘力,在我國又以統一企業申請案量最高。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式。臺灣也積極參與,於今年2月15日正式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確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每個人都知道地球在發燒,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微小,卻也是守護地球的大力量,大企業們更是不敢懈怠,除了研發各種專利降低汙染外,在商標佈局上也是不遺餘力,在我國又以統一企業申請案量最高。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式。臺灣也積極參與,於今年2月15日正式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