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文章特別介紹了自然氣候解方。在這個大框架底下最常見的屬於林業碳權,而林業碳權的方法學主流又分為三類:REDD+, ARR, and IFM。
我將拆成三篇文章分別介紹,這樣如果想查找單一類別時比較容易。
資料來源,心急想一次看完全部的歡迎瀏覽原文。
REDD+的內容請移步這裡。
ARR的內容請看這篇。
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下,「森林碳抵換」( forest carbon offsets )的概念正逐步成為希望與行動的象徵。這些專案證明,我們不僅能應對全球暖化,還能積極減緩其影響。透過保護森林並賦予其碳匯價值,我們運用大自然本身的機制來吸收並儲存碳,讓大片綠意盎然的森林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助力。這不僅對地球環境有正面影響,也為依賴森林資源的社區創造了經濟機會。
森林碳專案( forest carbon projects )的發展在京都議定書於 2005 年啟動首階段實施後正式邁入關鍵階段。當時,這類專案必須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下的清潔發展機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或是自願碳市場中的國際認證標準,如 VERRA 和 GS,來確保其減排成效。這項驗證機制非常重要,確保減碳是真實、長期且可監測的,也讓專案產生的碳權( carbon credits )更具公信力與市場價值,成為環境責任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森林碳抵換專案主要透過三大策略推動:REDD+(減少毀林與森林退化導致的碳排放)、ARR(造林、再造林與植被恢復)以及 IFM(森林經營改善)。這三種模式各有側重,形成一套完整的森林保護與永續經營機制,既能提升全球森林健康,也能改善當地社區的生計。
Improved Forest Management (IFM),即「改良型森林管理」專案,透過調整既有的森林經營方式(即 business as usual, BAU),來提升森林的碳封存能力。這些調整的目標是增加森林中的碳儲存量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體做法可能因專案而異,但通常包括延長砍伐週期、採取間伐技術,以及改變伐採方式以降低對森林的影響。認證機構會根據標準方法學,規範各專案可採行的管理措施。
IFM 碳權市場高度集中,全球 93% 的 IFM 碳權來自北美,其中 78% 註冊於 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 認證機構。這種北美主導的趨勢,主要受到加州合規市場及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ARB) 所制定的森林碳抵換專案標準影響,尤其是美國與加拿大的森林碳市場最為活躍。
IFM 專案對於減少森林退化與土地用途變更的風險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木材市場價格波動及土地投資交易活躍的情況下,森林面臨被砍伐或改作他用的壓力更大。透過長期監測、報告與驗證碳封存成效(通常為 100 年以上),IFM 專案有助於培育更成熟、更具韌性的森林生態系統。這些森林不僅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也往往擁有更高的生態價值和生產力,因此,IFM 專案不僅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策略,也有助於維護森林生態的永續發展。
Improved Forest Management (IFM),即「改良型森林管理」專案,透過改善森林的生長與成熟過程,以最大化碳封存能力,確保森林每公頃都能透過永續經營有效吸收 CO₂。雖然 IFM 的影響力不像保護原始雨林或大規模造林那樣直觀可見,但透過精細化的森林管理,確實能顯著提升森林的碳儲存效能。
這些管理措施包括延長伐採週期以增加森林的平均樹齡、移除病害樹木以提高生產力、控制外來物種以維持森林健康,以及保護高生態價值區域以提升生態服務功能。IFM 的核心目標是模擬森林的自然再生機制,確保當地社區可持續利用木材資源,同時不會削弱森林的碳儲存能力或生態功能,例如水源淨化和生物棲息地保護。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293 個 IFM 碳抵換專案,占自願性碳市場發行的碳權總量 11%,為森林管理提供了可觀的氣候減緩資金支持。研究顯示,IFM 每年可增加全球 0.2 至 2.1 Gt CO₂e 的碳存量(Griscom et al., 2017; Roe et al., 2019; Austin et al., 2020),且不會影響森林產出的木材纖維供應或其生態共益效應。
IFM 涵蓋多種管理策略,以期提升森林及其相關產品的碳儲存能力。例如,延長輪伐期可增加森林碳存量,同時維持甚至提升木材產量,特別是在尚未發揮最高生產力的森林地區。此外,在熱帶地區推動低影響伐採技術,不僅能減少森林退化,還能保護或增加土壤中的碳儲存,使林業更具永續性,也降低森林被改作農業用地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改良型森林管理還能提升森林應對未來氣候風險的能力,如野火、乾旱與病蟲害,進一步確保碳封存效益的穩定性。
高品質的 Improved Forest Management(IFM) 專案需符合特定標準,包括設定審慎的碳計算基準、避免碳洩漏,以及確保碳封存的持久性。優質專案會根據當地的伐木率與市場需求,制定合理的碳基線,避免高估減碳效益。此外,這些專案會維持接近基線的伐木量,以防止因木材市場變動而導致碳洩漏,並採取長期管理措施,以確保碳儲存的穩定性。
要符合森林碳市場的 IFM 碳權認證,森林必須面臨被轉為非森林用途的風險,或正遭受不可持續的伐採行為影響。這類風險通常透過區域經濟評估來量化,並諮詢土地所有者與林業專家,以確保評估的全面性。
提升 IFM 碳權品質的一種關鍵方式是「延長輪伐期」,即延長商業林木的伐採週期。雖然經濟上較為有利的作法是提早砍伐年輕樹木,但讓樹木持續生長、吸收更多 CO₂ 會增加額外成本,因此透過碳權機制,森林所有者可獲得相應補償,以彌補這部分的經濟負擔。
目前全球 IFM 碳權的發放呈現高度地域集中,其中 93% 來自北美,且 78% 註冊於 Climate Action Reserve(CAR),相比之下,僅有 4% 隸屬於 Verra。這顯示北美地區在 IFM 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受到 California 合規市場及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ARB) 嚴格標準推動。
IFM 碳權的地域特性凸顯其對區域林業經濟的重要性。透過 IFM,公私部門的森林所有者能夠創造穩定的收入來源,提高永續森林管理的經濟誘因。此外,隨著全球對碳交易市場的關注度提升,IFM 的量化方法學也逐步受到認可,被視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工具,不論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ICVCM核可三項REDD+方法學,更公正可信的森林保育碳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