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觀念誤區

咖啡觀念誤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周一上班日的開始,難免需要來杯咖啡提提神,今天來淺聊幾個關於咖啡觀念的誤區好了。

阿拉比卡

便利商店賣的現煮咖啡經常會強調用阿拉比卡豆沖煮的咖啡,但是在外頭的咖啡館卻很少看到強調阿拉比卡,為什麼?因為精品咖啡館用的豆全部都是阿拉比卡。阿拉比卡是咖啡品種,我們常見的鐵比卡、波旁、卡杜拉、卡杜艾、藝妓、藍山、可娜等等都是阿拉比卡。阿拉比卡風味更好、甜度更高、脂質更豐富,精品咖啡館當然不可能用其他豆種,因此無須強調,一般要買到不是阿拉比卡種現煮的咖啡還非常非常難呢。那就沒有其它豆種了嗎?當然有,比阿拉比卡產量更高的是羅布斯塔,擁有更高的咖啡因,可以有更好的提神效果,有更強的苦味,讓人更有喝到咖啡的感覺,因此都被拿去做罐裝咖啡、即溶咖啡等廉價咖啡產品。過去有老派咖啡館使用羅布斯塔豆,味道又重又苦非常強勁,那又是另一種風味,要有很強的心臟才能負荷,現在這樣極具時代況味的老派咖啡館已經很少了。

黑咖啡是苦的

先來定義什麼是黑咖啡,首先得先把咖啡區分出義式咖啡與單品咖啡。義式咖啡以濃縮複方咖啡為基礎,再去兌牛奶製成不同品項的義式咖啡,因此單喝濃縮黑咖啡(我很喜歡)當然相對較苦,但其實基調還是甘美的苦甘甜感,美味就來自於那苦甘。如果一杯不加糖不加奶的手沖咖啡就是黑咖啡的話,那一杯苦味的黑咖啡應該會被客訴吧,每個喝精品單品咖啡的人都是在追求咖啡的甜感,人生那麼苦,很少刻意要吃苦的。當然有烘焙過的豆子苦味是必然的深層基調,然咖啡師會避免萃取出苦味來,即便有那也只是相佐的韻味。黑咖啡是苦的是最常見的誤區。

深烘焙比較濃

深烘焙只是比較苦而已,啊因為豆子烤焦一點(是焦很多)當然苦。但什麼是濃?咖啡裡質的密度才是濃度,口感的醇滑、圓潤,咖啡bady的厚度都來自於咖啡的濃度。一般人往往誤將苦重的滋味當作是咖啡的濃度或醇厚度,試想,咖啡豆烘得越深,豆子裡有更多的物質與脂質都隨著烘焙消失在空氣當中了,這樣要如何將深烘焙的豆子萃取出更醇厚的濃度?同樣的粉水比,我用濃度計檢測過,淺烘焙的豆子沖出來的咖啡濃度遠高於深烘焙的咖啡,淺烘焙咖啡喝起來的醇厚口感也遠優於深烘焙咖啡的稀薄口感。人們往往將滋味與口感相混淆。

咖啡要趁熱喝

一杯剛沖好的單品熱咖啡別急著喝,高溫的影響,我們舌頭上的味蕾其實品嘗不到咖啡的味道,大可不用冒著舌頭被燙傷的風險,這時聞聞即可。單品咖啡的品嘗時機從次高溫、中溫、微溫、常溫,都各有不同的風味與滋味,層次非常豐富。有時遇到太好喝的咖啡,心急如我還沒等到咖啡降至常溫,甚至還沒降至微溫就將咖啡喝完了,實在可惜,只好再沖一杯。當然也不要常溫放很久了才要喝,咖啡物質會氧化變味,冷咖啡變不好喝是這樣來的,降至常溫時還是要趕緊喝完。

祝大家喝咖啡愉快,我得繼續去挑豆子了😭😭

avatar-img
乙二浮想事務所
103會員
38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發表一些我所寫的觀察閒聊、小說,以及一些關於文學、電影的心得隨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乙二浮想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都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時代變遷、都心轉移、或是人流改向等因素,原本的繁華難免在時間洪流中退去。區域如此,區域中的建築亦是如此,這樣的現象尤以商場建築更為普遍。商業建築隨著商機的消逝,若是再加上發生過幾起公共安全事件,在都會消長中成為人去樓空的廢墟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對於弓箭,您印象中應該是什麼模樣? 現代人絕少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實用功能被歷史淘汰的冷兵器,當然發生反向上弦的錯誤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在古代也會有這樣的錯誤發生,原因呢?
之前介紹過我使用的 弓 ,今天來閒聊開弓放箭的扣弦工具:扳指。 拉弦開弓看似沒什麼,但真正開過殺傷力僅最低程度的弓就能知道,開弓時弓弦施加在手指上的壓力相當大,若是沒有使用適當的工具保護手指,手指頭很快就 會受傷。因應不一樣的扣弦方式,有著不同保護手指的工具。
都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時代變遷、都心轉移、或是人流改向等因素,原本的繁華難免在時間洪流中退去。區域如此,區域中的建築亦是如此,這樣的現象尤以商場建築更為普遍。商業建築隨著商機的消逝,若是再加上發生過幾起公共安全事件,在都會消長中成為人去樓空的廢墟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對於弓箭,您印象中應該是什麼模樣? 現代人絕少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實用功能被歷史淘汰的冷兵器,當然發生反向上弦的錯誤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在古代也會有這樣的錯誤發生,原因呢?
之前介紹過我使用的 弓 ,今天來閒聊開弓放箭的扣弦工具:扳指。 拉弦開弓看似沒什麼,但真正開過殺傷力僅最低程度的弓就能知道,開弓時弓弦施加在手指上的壓力相當大,若是沒有使用適當的工具保護手指,手指頭很快就 會受傷。因應不一樣的扣弦方式,有著不同保護手指的工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