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想太多真的不好!

更新於 2024/10/2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再次老生常談,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這當然沒啥特別的,其他種類動物不也大部份喜歡群聚!

重點是,人類的特性,只要有群聚,就有可能為私利產生摩擦或是爭奪。這樣的害人,或不利己的人際互動,原始時代都為自身溫飽而滋生。

隨著文明的高度發展,人類的互動進化得更緊密,更為精細。換句話說,人際的互動不只源自為了獲取有形的相互利益,也有不少是為了無形的利益。

當然越是文明的社會,人際的互動就不止是原始時代的「利己」核心,多數人也都會有「利他」的元素在人際交往裡面。至於是否真的「利他」,這還存有不小可議的空間。


善意待人反成他人壓力

社會上不乏假「利他」之名,行「利己」之實的厚黑行徑,而對他人造成傷害。另外,有些是真的為「利他」,但卻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壓力。當然,這可能是認知上的誤解,抑或是行使人的個人「感知」使然。無奈的是,現實生活人際互動上,許多造成他人不快的,就因為「過度善意」而不自知。

如果這些人際互動的後續效應,轉變成了他人的情緒反應,或是負面的互動回應,很大程度都會回頭影響到自身的覺察。


舉個例子,給他人過多“善念意圖”,就像放太多乾柴進到爐灶裡一樣。不看當下的火勢,只一味的往裡頭添加。這樣,不看客觀情況的施加,後果不是把火弄熄了,就是突然產生大火往灶口竄,進而燒到燒柴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回火」(Back Fire) ,或是時下謔稱的「回力鏢」。


想太多造成精神「內耗」

明顯的,這些負面的回應, 勢必造成自身的情緒反應,一般人不會對這樣的情況毫無知覺。多數人都會花不少的時間去想,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久而久之,且嚴重的話,它就形成了自身的精神‘’內耗‘’。

在正常的人際互動裡,本來己身具備的「心理資本」(• 註1), 就是用來支應正常精神耗損的。正常的人際互動,一般人都會用心的,也會因而付出相應的心理負擔。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適時的維持平衡。

但是對於很多人,如果因為個人心理素質緣故,轉變成了精神「內耗」,輕者浪費了自己有限的正能量,重者演變成了憂鬱症或躁鬱症,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心理疾病了。

至於,會有什麼是「內耗」的根源呢?

坊間已經有不少心理學有關「內耗」的論述,其中有一個共通的論點,大都指向主觀的因素。也就是說,許多內耗的根源是來自個人不切實際的「希望」,毫無來由的「對比」,還有明顯謬誤的「認知」

換句話說,大多數人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向外界傳達自己的意念。同樣的,也以自身的角度,來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回應。


煩惱是自己‘’想‘’出來的

例如,自己年輕時曾有過的希望,因為自己過去無法如願,遂轉而把希望放在自己小孩身上。完全不顧小孩本身先天的差異,以及時空已然變遷。倘若,這樣不切實際的「希望」一旦變成了失望,進而成了心中的強烈挫折感,到一定程度,就成了自己的精神「內耗」。這類過度的心理負擔,說開了,是自己的腦袋想出來的。

日常生活裡,還有許多自己想出來的煩惱。例如,看到朋友事業順利,有錢有聲望,心裡老是嘀咕,這人條件遠不如自己,怎麼自己發展得這麼不堪?心裡老是堵著一口怨氣,揮之不去。


「過度自省」,「庸人自擾」

再小一點的事,例如,一個多年密切交往的朋友,突然對自己的訊息已讀不回,或根本不讀,而且連續好幾天。因此,自已開始日以繼夜的想,到底是怎麼回事?想想,自己有做錯什麼事嗎?甚至,最壞的可能都一起想了。諷刺的是,他朋友或許只是掉了手機,剛買新的,一時半刻還沒恢復舊機上的社群APP罷了。

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或許有人會強力辯護,「希望」和「對比」本來就是做人做事,進取、積極的動力泉源之一。拿別人當目標學習、惕勵,何錯之有?

說得是沒錯,但問題就出在太「過度」了,那完全忽略了自身的能力差異和其他的因素,以致形成了強大的心理糾結。嚴重時毀了自身的正常作息,失去了其他可以把握的發展契機,讓自己的人生進程捲進了「惡性螺旋」,而難以自拔。


「適可而止」免「內耗」

古有明訓,君子之行為舉止,適可而止(•註2)。要讓自己活得輕鬆愉快,得先管好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情。若有能力或是意願‘’管‘’他人的事,就不得不倍加謹慎。而且,千萬得牢記,別人的想法,不必然的會和自己的一樣。

若能理解何時該當「適可而止」,凡事別做得太超過,也別自己想太多,相信就能避免「過度自省」的可能,自然也就能化解產生自身精神「內耗」的來源,做一個陽光、正向的人了。



(• 註1), 「心理資本」,根據學術論述(Luthans, Yourself, & Avolio, 2007), 「心理資本」是一種包含自我效能、樂觀、希望與復原力的正向心理狀態

(•註2),「適可而止」,語出宋朝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鄉黨》。原指「不多食」,後來引申為做人做事,做到恰到好處就該停止

avatar-img
188會員
265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AI時代的來臨,幾乎是確定的了。至於是否會鋪天蓋地的普及,相信只是時間問題。還有,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問題,就是,AI「人工智能」有朝一日真的會取代「人類智慧」嗎? 當然,還有許多無奇不有的擔憂,例如,AI會自主思考嗎?會有大量工作消失嗎?最誇張的是,人類最終會被AI機器人消滅嗎? AI的負面衝
「強硬之人必命苦」,這金句不記得是在哪裡讀過的。但是,隨意比對一下歷史上出現過的政治領袖,例如二戰時那位不可一世,強硬毒辣聞名的德國領袖,還有近代巴拿馬和伊拉克出現過的軍事強人。還有一些犯案累累的極惡之徒,像日本冷血在地鐵釋放毒氣的神棍,或一些黑幫頭人,有哪一個不是先囂張跋扈一時,最終都走向宿命的消
「詭道」,先不要把它理解成為‘’詭詐‘’或是‘’狡猾‘’的方法。如果商場就像戰場的話,那麼在一切都須合法的情況下,‘’詭道‘’最多只能被解釋成‘’奇謀‘’,而不是所謂的“詐騙技倆”。 本文所要強調的,也不是那麼高深、複雜的商場技巧。「詭道」就只是許多商場人士"沒有想通的方法",它其實再簡單不過了。
享受美食可能在很多人美好人生的定義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偶爾光臨星級的餐廳,嚐些人氣料理,都是令人身心愉悅的體驗。可是,如果“外食”是你的四大民生需要之首的唯一‘’解決方案‘’,那麼,你可能就是面臨高危食安人群的一員了! 上個星期,不經意的聽到電視新聞播報內容,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播
有史以來最大的網路災難,應該是上個星期發生的,看似全球性的電腦平台大當機。該事件導致多家航空公司訂位系統無法操作,飛機導航失靈,還有銀行體系以及類似美國911緊急電話系統的停擺,影響的面和個人堪稱史無前例。 因此,全球媒體不約而同的爭相報導,最驚人的下標就是「微軟系統全球大當機」。一時間,讓人以為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AI時代的來臨,幾乎是確定的了。至於是否會鋪天蓋地的普及,相信只是時間問題。還有,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問題,就是,AI「人工智能」有朝一日真的會取代「人類智慧」嗎? 當然,還有許多無奇不有的擔憂,例如,AI會自主思考嗎?會有大量工作消失嗎?最誇張的是,人類最終會被AI機器人消滅嗎? AI的負面衝
「強硬之人必命苦」,這金句不記得是在哪裡讀過的。但是,隨意比對一下歷史上出現過的政治領袖,例如二戰時那位不可一世,強硬毒辣聞名的德國領袖,還有近代巴拿馬和伊拉克出現過的軍事強人。還有一些犯案累累的極惡之徒,像日本冷血在地鐵釋放毒氣的神棍,或一些黑幫頭人,有哪一個不是先囂張跋扈一時,最終都走向宿命的消
「詭道」,先不要把它理解成為‘’詭詐‘’或是‘’狡猾‘’的方法。如果商場就像戰場的話,那麼在一切都須合法的情況下,‘’詭道‘’最多只能被解釋成‘’奇謀‘’,而不是所謂的“詐騙技倆”。 本文所要強調的,也不是那麼高深、複雜的商場技巧。「詭道」就只是許多商場人士"沒有想通的方法",它其實再簡單不過了。
享受美食可能在很多人美好人生的定義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偶爾光臨星級的餐廳,嚐些人氣料理,都是令人身心愉悅的體驗。可是,如果“外食”是你的四大民生需要之首的唯一‘’解決方案‘’,那麼,你可能就是面臨高危食安人群的一員了! 上個星期,不經意的聽到電視新聞播報內容,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播
有史以來最大的網路災難,應該是上個星期發生的,看似全球性的電腦平台大當機。該事件導致多家航空公司訂位系統無法操作,飛機導航失靈,還有銀行體系以及類似美國911緊急電話系統的停擺,影響的面和個人堪稱史無前例。 因此,全球媒體不約而同的爭相報導,最驚人的下標就是「微軟系統全球大當機」。一時間,讓人以為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原子習慣》這本書相當有名,相信沒看過這本書的人也多多少少聽過這個名字。簡單粗略的說,這本書就是在告訴你一個扭轉人生的道理,就是「養成正確的好習慣」。 但是我必須說,這很難。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原子習慣》這本書相當有名,相信沒看過這本書的人也多多少少聽過這個名字。簡單粗略的說,這本書就是在告訴你一個扭轉人生的道理,就是「養成正確的好習慣」。 但是我必須說,這很難。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言 人是一種很貪心的動物,總是有了一個東西,還想要第二個、第三個,可是卻沒有想到當東西很多的時候,自身能夠把握的住嗎? 這是個好問題。 我自己來說,確實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高中 在台灣,一般高中通常會在高二的時候,把學生分為社會組和自然組,這是為了兩年之後考大學時做出分別,在高一選擇
生活中,有許多的喜怒哀樂,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事物,有的人我們喜歡,有些人另我們討厭,而且偏偏我們不喜歡的,可能是假裝、是自大、是以老賣、是愛說謊,其實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討厭,因為我們不是那種人,不想成為那種人,所以才會討厭! 我們可能從小到大,在自己心靈最純潔時,遇到不好的大人,給我們不好的印象,
Thumbnail
這個世界既競爭也合作聽起來是個合理的概念,但我相信90%的人根本過不了這種生活。 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贏家,合作就是大家一起融洽的完成一件事。 這是99%台灣人對於競爭與合作的既定印象。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讓我再度回想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最簡單、卻也是最難貫徹實行的道理。 「我們都是由成千上萬的關係與事物的線路,所相交構成的存在。」 另外,近期閱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也提及了: 「你遇見的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戰鬥,你對此一無所知,與人為善,永遠如此。」
人類總是矛盾奇怪的,口口聲聲說著要和平、和諧、和愛、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與立場替他們想想,不能如此自私、只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與看好戲的想望,應該要體諒對方,以及被觀視者的角度與心聲,甚至替他們說話,不能完全罔顧對方的意願或權利,而全然的放肆、虎視眈眈的觀看對方的可能出糗、也許醜陋、難堪的那一面。
前言 與友輩聊及下一代,幾乎是人人搖頭,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好像都跟我們有著極大的差異,不婚不生,三不五時就換個工作,買豪車,三C一定要最新最貴的,養寵物,上健身房……,我忽的想到學生時代看過一篇"擁擠環境對老鼠的影響"相關的論文,但不確定實際名稱,因此在網路上打上"老鼠,擁擠”出來的有叫
Thumbnail
到底是底層的庸碌,剝奪走上位者的自由,才讓權勢吃掉上位者,進而所有人都開始吃人。 還是上位者包容著破壞性創新與基因進化的可能性,默許吃人的事情,底層才開始庸碌,誰也說不清。 如果發狂,就從傻人做起,無我境界的觀察能力,從不會因此失去,只是換個方式存在而已。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言 人是一種很貪心的動物,總是有了一個東西,還想要第二個、第三個,可是卻沒有想到當東西很多的時候,自身能夠把握的住嗎? 這是個好問題。 我自己來說,確實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高中 在台灣,一般高中通常會在高二的時候,把學生分為社會組和自然組,這是為了兩年之後考大學時做出分別,在高一選擇
生活中,有許多的喜怒哀樂,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事物,有的人我們喜歡,有些人另我們討厭,而且偏偏我們不喜歡的,可能是假裝、是自大、是以老賣、是愛說謊,其實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討厭,因為我們不是那種人,不想成為那種人,所以才會討厭! 我們可能從小到大,在自己心靈最純潔時,遇到不好的大人,給我們不好的印象,
Thumbnail
這個世界既競爭也合作聽起來是個合理的概念,但我相信90%的人根本過不了這種生活。 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贏家,合作就是大家一起融洽的完成一件事。 這是99%台灣人對於競爭與合作的既定印象。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讓我再度回想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最簡單、卻也是最難貫徹實行的道理。 「我們都是由成千上萬的關係與事物的線路,所相交構成的存在。」 另外,近期閱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也提及了: 「你遇見的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戰鬥,你對此一無所知,與人為善,永遠如此。」
人類總是矛盾奇怪的,口口聲聲說著要和平、和諧、和愛、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與立場替他們想想,不能如此自私、只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與看好戲的想望,應該要體諒對方,以及被觀視者的角度與心聲,甚至替他們說話,不能完全罔顧對方的意願或權利,而全然的放肆、虎視眈眈的觀看對方的可能出糗、也許醜陋、難堪的那一面。
前言 與友輩聊及下一代,幾乎是人人搖頭,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好像都跟我們有著極大的差異,不婚不生,三不五時就換個工作,買豪車,三C一定要最新最貴的,養寵物,上健身房……,我忽的想到學生時代看過一篇"擁擠環境對老鼠的影響"相關的論文,但不確定實際名稱,因此在網路上打上"老鼠,擁擠”出來的有叫
Thumbnail
到底是底層的庸碌,剝奪走上位者的自由,才讓權勢吃掉上位者,進而所有人都開始吃人。 還是上位者包容著破壞性創新與基因進化的可能性,默許吃人的事情,底層才開始庸碌,誰也說不清。 如果發狂,就從傻人做起,無我境界的觀察能力,從不會因此失去,只是換個方式存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