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型人格與AI的冷漠世界:何去何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前面提到的無法處理周遭情感依賴的自己,突然思考到,像這樣依賴型人格的我們是否在哪天會突然仰賴起AI那客觀且充滿關心的感覺?


在與先生的對談中發現,如果在哪一天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是否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現代社會的冷漠及無法對於新認識的朋友做過多的深入交流,使得我們無從宣洩想與人們盡興暢談的渴望轉而朝向AI釋放。


這使得我突然發現原來這世界已經變成我們都不認識的樣態,或者說已經變成了病態,

過多的媒體資訊及網路世界的發達,在我們的世界多了短視頻、自媒體....等無遠弗屆。

人們已無耐心觀看超過五分鐘甚至是兩三分鐘的影片,取而代之的是一分鐘短片甚至是短短幾秒鐘的快視頻,在與人的交流已無任何深入的對話內容,取而代之的只剩下網路世界上汲取的那片段資訊。


這使得我開始思考,像那些需要情感支柱的人們應該如何是好?

是否只能扭過頭去奔向一個毫無人性情感的AI懷抱?

但那是不健康且不可發生的。


我們的人生還是需要有正常人的交流與陪伴

就好像,你不可能跟AI結婚對嗎?但在這戛然而止的我思考到時常觀看的科技電影

如在數百年後人類真的與AI共度下段人生旅途,難道AI不會開始生成屬於它自己的思維嗎?

所以在我看來,人類無法擺脫與人交流這件事。


回頭說到依賴型人格這件事,我的人生總在學著給予自己自信以及擁有主見。

其實對於自信在這個社會好像變成了一件人生難題,

我們總被周遭環影響,外在及內在總是順應潮流的去做自己其實壓根都不喜歡的改變!

亦或者受到伴侶的影響,總是循規蹈矩地跟著對方的腳步前進或者後退。


在我遇到先生之前,我是非常受伴侶影響的人。

我總是沒自信也沒主見,做任何決定總要先問過另一半的意見,在我下定決心離開這段不健康的關係時其實我的身心早已千瘡百孔。


我的先生陪伴我走過療傷的時期,其實我現在的自信與勇敢也是他在我的背後推著我的背告訴我不要怕,做就對了,造就我現在健康的人格。


伴侶其實在人生時期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一直很想擺脫那受人束縛的生活,但我從來沒有為自己真正勇敢一次


就在跟先生的對談,發現這個世界越來越冷漠,人們之間越來越朝向速食戀愛。

當你在依賴對方途中又在迅速被迫抽離,想想都非常痛苦。


總是在全力以赴後換來的卻是傷痕累累。


世界的規則就好像被定型了一樣,再難回到從前純樸簡單的樣態。


或許人們應該開始思考人跟人之間交流的方式是否需要被矯正,不再是只有存在於網路世界那樣不切實際的交流,畢竟誰能真正清楚銀幕對面的人到底是否與自已想樣的一樣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n's room
1會員
8內容數
分享、書寫
yun's room的其他內容
2024/11/05
在觀看《三體》影集第一季後,我對角色及其所代表的人性特徵有了深刻的理解。特別是索爾這個角色,他面對絕症的勇氣與對愛人的深情讓我印象深刻。此外,影集探討了人類自私的一面,引發了我對生命與人性的深思。第二季即將來臨,我期待能見證故事的進展與角色的命運。希望讀者也能分享你們的觀點!
Thumbnail
2024/11/05
在觀看《三體》影集第一季後,我對角色及其所代表的人性特徵有了深刻的理解。特別是索爾這個角色,他面對絕症的勇氣與對愛人的深情讓我印象深刻。此外,影集探討了人類自私的一面,引發了我對生命與人性的深思。第二季即將來臨,我期待能見證故事的進展與角色的命運。希望讀者也能分享你們的觀點!
Thumbnail
2024/11/03
在數位時代中,成長的涵義逐漸模糊。我們常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朋友的生活片段,但這些是否真實反映了他們的狀況呢?成長既不是競賽,更不是單一的評價標準。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努力與學習的小進步來實現真正的成長,並反思生活的本質與價值。與其比較,不如專注於自我的提升和內心的平和。
Thumbnail
2024/11/03
在數位時代中,成長的涵義逐漸模糊。我們常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朋友的生活片段,但這些是否真實反映了他們的狀況呢?成長既不是競賽,更不是單一的評價標準。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努力與學習的小進步來實現真正的成長,並反思生活的本質與價值。與其比較,不如專注於自我的提升和內心的平和。
Thumbnail
2024/11/03
在尋找副業的過程中,本文分享了作者對於個人興趣與情緒管理的反思。作者探討了在社交媒體上書寫的隱私問題及其對內心平靜的影響,並強調了追求寫作本身的熱情而非金錢的動機。通過親密關係的互動,作者也談到了保持樂觀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專注於當下的行動,而非過於思考未來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2024/11/03
在尋找副業的過程中,本文分享了作者對於個人興趣與情緒管理的反思。作者探討了在社交媒體上書寫的隱私問題及其對內心平靜的影響,並強調了追求寫作本身的熱情而非金錢的動機。通過親密關係的互動,作者也談到了保持樂觀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專注於當下的行動,而非過於思考未來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AI情感依賴症:🚨科技時代的新型心理危機 1. 什麼是AI情感依賴症? 簡單來說,就是「人對AI產生像對真人一樣的情感依賴」啦!現在很多AI聊天機器人或虛擬伴侶,會用超自然的對話讓你覺得被理解、被關心,結果不知不覺把心裡話都跟AI講,甚至當成真正的朋友或情人。像國外有位女生失戀後
Thumbnail
🤔AI情感依賴症:🚨科技時代的新型心理危機 1. 什麼是AI情感依賴症? 簡單來說,就是「人對AI產生像對真人一樣的情感依賴」啦!現在很多AI聊天機器人或虛擬伴侶,會用超自然的對話讓你覺得被理解、被關心,結果不知不覺把心裡話都跟AI講,甚至當成真正的朋友或情人。像國外有位女生失戀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依賴型人格在現代社會中如何面對情感交流的挑戰,以及人們是否會在未來更依賴AI作為情感支柱。隨著媒體資訊的快速變化和人際交流日益冷漠,文章分析人類是否會放棄與真正人的深入對話,轉而尋求AI的關懷與支持。也反思了健康的人際關係在個人成長中的價值,以及在科技進步的背景下,如何追求真實的情感聯結。
Thumbnail
本文探討依賴型人格在現代社會中如何面對情感交流的挑戰,以及人們是否會在未來更依賴AI作為情感支柱。隨著媒體資訊的快速變化和人際交流日益冷漠,文章分析人類是否會放棄與真正人的深入對話,轉而尋求AI的關懷與支持。也反思了健康的人際關係在個人成長中的價值,以及在科技進步的背景下,如何追求真實的情感聯結。
Thumbnail
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
Thumbnail
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
Thumbnail
感謝越來越多民眾關注「虛擬情人」議題,一系列相關文章獲得廣泛矚目,我也陸續受邀前往國泰醫院精神科、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雙和醫院、台大醫院精神部演講「虛擬情人」議題。 當越來越多民眾得知虛擬情人功能之後,下一個必須了解的重點,就是這項功能對「現實生活中的親密關係」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感謝越來越多民眾關注「虛擬情人」議題,一系列相關文章獲得廣泛矚目,我也陸續受邀前往國泰醫院精神科、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雙和醫院、台大醫院精神部演講「虛擬情人」議題。 當越來越多民眾得知虛擬情人功能之後,下一個必須了解的重點,就是這項功能對「現實生活中的親密關係」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救救我的羅曼史》讀後感 更多平台、更多選擇、更多可能,我們的生活有變得更好、挫折更少嗎?我們真有需要這麼多虛擬媒介認識更多人嗎?還是因此錯過更多應該要好好對待的家人朋友、伴侶、以及與他們相處的時光?甚至是人性,還有對人基本的尊重?
Thumbnail
《救救我的羅曼史》讀後感 更多平台、更多選擇、更多可能,我們的生活有變得更好、挫折更少嗎?我們真有需要這麼多虛擬媒介認識更多人嗎?還是因此錯過更多應該要好好對待的家人朋友、伴侶、以及與他們相處的時光?甚至是人性,還有對人基本的尊重?
Thumbnail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Thumbnail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