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與慢,都是你的方法。」—— 柯采岑〈 四時瑜珈〉
自己一直都不是步調太快的人。
記得,有人跟我說過:
「有時的著急,會讓我們錯失很多這個階段可以珍惜的東西。」
與其說,我趕不上,不如說我不想這樣趕上。
因為我會不知道,我要趕上的,是社會的期待?還是我主動地選擇如此?
無論如何,那些時區進展的快與慢,
都是我們走在途中,所選方法後的狀態,都是我們走來的方式。
好比,我們要騎車,還是搭車環島,誰有對錯呢?
或許不必然。
但,看到的風景,所選的路線,就會很不一樣。
慢裡不是沒有焦慮,而是想邊涵容焦慮,邊繼續前進。
(無法消滅的,那就讓它先在那邊,看它想要幹嘛吧)
.
「在練習瑜珈時,我經常感受到『慢』的意義。
慢不只是作為快的對比而存在,慢不是比較差勁,
或比較不好的東西,慢的背後是你要深刻地經驗,
細緻地體會,在裡頭長出屬於自己的覺察來,
沒有選擇繞道,而是選擇去看,去理解。」—— 柯采岑〈 四時瑜珈〉
一直以來,或許是因為自己想要的,常與大多數人不同,
所以可能會需要花時間探索,又或是無法走捷徑地,去體驗這個世界。
支持著自己繼續走下去的,或許是那些午夜時分,
對自己的探問:「我想要的是什麼?這對我來說,有何意義?」
不是沒有過「覺得太辛苦」,或是心念的「回饋」來得不及時,
甚至心灰意冷、看不到盡頭。
當然,會做一些看似「緩解焦慮】,但事後可能更加焦慮的事情。
(ex:一直滑手機、購物、下意識地點擊各式影片/資訊)。
我想,我愛旅行與音樂,是因為它們總能提點我困境時的迷津,
讓我能回到當下的狀態,甚至回到自己。
自己喜愛用隱喻,來看待不同的境遇,相似的道理。
所以,在旅途中的發生,或是生活的小驚喜,也常給了我莫大的安慰。
那些安慰,或許也來自於,能安心且專注地,在很多當下,
有意識地去覺察與反應。
它又這樣騰出一個空間,將那些雜亂給融化掉了。
以前會拼命想抽絲剝繭、探尋根本,只為給自己一個交代,
但其實有時候,僅僅只是需要一個空間,安安靜靜經驗當下。
然後,我們就能騰出空間,逐漸清晰,再次回應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