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集|為什麼有些人不想長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看到《超越百岁》提到:

“你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以让人们活得更久为基础,这不是讽刺吗?”她思考着说,“你却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减少痛苦、减少情绪上?”她继续说:“如果你这么不开心,为什么还想活得更久呢?”她的逻辑是无可否认的,它改变了我对长寿的整体看法。—《超越百岁》

這讓我聯想到《請叫我「遊民小姐」!》和《你,燃燒殆盡了嗎?》等探討倦怠的書籍。書中的作者在發現健康問題時,卻感到了如釋重負,心想「太好了,終於可以休息了」。這種心理耐人尋味,揭示了追求健康背後的另一層面。

人們或許明知抽菸、酗酒、不健康飲食等行為有害,但因內心的倦怠或抑鬱,根本不在乎這些行為的後果,甚至期待著後果。對於這些人而言,公司的健康檢查更像是牲畜檢疫,僅是用來淘汰「磨損的員工」,而非真正關乎自身的福祉。

社群媒體上的迷因影片〈The Button〉〈It's not about the money〉描繪了這樣的厭世情緒:前者戲謔地展現毀滅他人的衝動,後者則描繪出自我毀滅的意圖,兩者皆帶有強烈的厭世感。

不論是期待公司爆炸,還是渴望自己健康亮紅燈,這種帶有「幸災樂禍」的心態似乎暗藏著一種逃避的希求。不過,如《幸災樂禍》一書所說,這類幸災樂禍的心態並非全然負面,反而能帶來一種情緒的宣洩,緩解個體的壓抑和無力感。

在這種情境下,談論「健康」或「長壽」的追求似乎已失去基礎。因為要追求健康,前提是個體必須先認同「健康是值得追求的」。如果一個人長期陷於情緒低落、倦怠或厭世的狀態,他可能根本不在乎抽菸、酗酒甚至其他不健康行為對壽命的影響。

因此,這種「追求健康」的動機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是那些深受厭世情緒影響的群體。對他們而言,倦怠和厭世讓追求健康顯得無力甚至多餘,彷彿短命或疾病反而成為一種荒誕的「慰藉」。

另一方面,這種厭世心態似乎也隱含一絲修行的意味。佛教的出離之道,是以對世間的「厭離」為起點。若一個人對世俗毫無厭倦,或許他也不會走上修行之路。

佛教的終極理想在於幫助有情眾生脫離輪迴,而這理想的終點或許意指六道眾生的徹底解脫:讓一切有情眾生脫離六道輪迴。這一理想似乎隱含某種「反生命」的色彩,六道空無,世間再無有情眾生。這樣的終極目標在某種程度上,與上述迷因影片所表達的厭世感產生某種共鳴。

至於這類厭世者該如何自處,我也尚在思索。倘若有一個按鈕,每按一次便能讓世間一人解脫輪迴(離開世界),那麼,一位菩薩會毫不猶豫地按下去嗎?倘若有一個按鈕,按下後能讓自己當下往生淨土,一位佛教淨土修行者會毫不猶豫地按下去嗎?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運用ChatGPT進行自我探索,讓AI成為反思的輔助工具。
我認為AI特別能幫助以下三類人:①跳躍性思考者、②受「知識的詛咒」所困的專家、③有想法但詞不達意者。
不要問你能為你的公司做些什麼,而要問你的公司能為你做些什麼。
消遣性、陪伴性和高黏性正在推动全民阅读成为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
年輕一代將所面對的困境、無奈與無力感,賦予這些經歷一種價值與意義,視為一種「等價交換」。
接受的層次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理解:主動與被動、主觀與客觀。這四個面向構成了接受的不同層次。
如何運用ChatGPT進行自我探索,讓AI成為反思的輔助工具。
我認為AI特別能幫助以下三類人:①跳躍性思考者、②受「知識的詛咒」所困的專家、③有想法但詞不達意者。
不要問你能為你的公司做些什麼,而要問你的公司能為你做些什麼。
消遣性、陪伴性和高黏性正在推动全民阅读成为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
年輕一代將所面對的困境、無奈與無力感,賦予這些經歷一種價值與意義,視為一種「等價交換」。
接受的層次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理解:主動與被動、主觀與客觀。這四個面向構成了接受的不同層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長,旅行帶來的體驗也隨之改變。身體的耐力和心態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不同。這篇文章將分享一些年紀大去旅行的心得和觀念轉變。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長,旅行帶來的體驗也隨之改變。身體的耐力和心態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不同。這篇文章將分享一些年紀大去旅行的心得和觀念轉變。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