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凌是「潛規則」?教你如何看穿並保護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針對職場霸凌該怎麼應對,我最近開了一場免費的直播講座,分享我的一些方法和經驗:「職場霸凌Out!專業策略讓你化險為夷」,希望對於遭遇這狀況的朋友們有所幫助,歡迎報名參加。

raw-image

>>免費報名連結<<


raw-image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一、理解職場霸凌的本質與影響

1. 認識職場霸凌的類型

職場霸凌並不總是明顯的語言暴力,更多時候,它是隱蔽且持續的壓力。

raw-image

比如說:

  • 言語霸凌:以貶低、嘲諷或謾罵的方式攻擊他人。
  • 社交孤立:故意排擠、忽視或拒絕與特定同事合作。
  • 工作操控:刻意給予不合理的任務或無視努力成果。
  • 威脅恐嚇:用失去工作或其他懲罰威脅他人。

後面我們會再更詳細說明,並提供一些檢核的提問來判斷。

2. 了解職場霸凌的心理與職業影響

認識到霸凌的影響後,我們才能正確面對,避免讓這些行為傷害到自己的健康與職業發展。

一般來說,長期受霸凌可能導致以下後果:

  • 心理影響:焦慮、抑鬱、自信心下降。
  • 職業影響:績效下降、人際關係緊張、甚至被迫離職。

這兩者往往是相互循環,在實務上來看到一些來訪者提到自己工作表現出了問題,但其實是因為長期被霸凌而心理先出了問題,又因為心理出了問題,工作表現也變的更差,變成一個死循環。

二、如何辨識職場中的「心理操控」

在職場中,心理操控是一種常見且隱蔽的現象,職場操控通常來自於某些人的私心,他們可能希望透過操控他人來提升自己的地位、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或者僅僅滿足他們對權力的渴望。

操控者的目標可能包括:

  • 讓同事看起來能力不足,以便強調自己的能力。
  • 把自己的工作責任轉嫁給他人。
  • 借由控制他人行動來穩固自己的權力。

操控行為背後的驅動力可能源自競爭心、自戀性格或權謀心態。這樣的人認為,只要達成目標,使用何種手段並不重要。

raw-image


常見的操控方式

1. 壓力操控

操控者會製造一種高壓環境,讓受害者感到不安甚至恐懼,隨後再提供解決方案,藉此建立對自己的依賴。例如:上司針對一個小錯誤大加指責,甚至威脅解僱,但最後又轉而說:只要你願意額外加班問題就能解決。利用這種方法迫使員工接受額外的責任,甚至放棄應有的權益。

2. “恩情債”操控

恩情債是一種隱蔽的操控方式,操控者通過提供小恩小惠,讓受害者感到虧欠,從而在日後要求回報。例如:某位同事在你出錯時幫你掩飾,接下來他便以此為理由要求你幫忙完成他的工作。這種方式利用了人類的感恩心理,使受害者難以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3. 資訊隱瞞

操控者通過隱瞞或選擇性提供信息,讓受害者在決策時犯錯。例如:在項目討論中,操控者搞小動作故意不邀請你參與,導致你提交的報告與實際需求不符。當你發現問題並進行質詢時,他們可能裝作無辜,甚至將責任推回給你。

4. 過度友好

操控者有時表現得極度友好,試圖與你建立親密關係,但實際上可能是為了收集你的個人資訊,並利用你的弱點。例如:某位同事熱心於幫你分擔瑣事,但隨後利用這種親近感探聽你的職場策略或私人計劃。

5. 排除與孤立

操控者可能透過排除你來削弱你的影響力。例如:故意不讓你參加重要的會議或社交活動,讓你在群體中顯得邊緣化。(搞小圈子排除你)他們還可能散播謠言,損害你的名譽,使你被其他同事孤立。

6. 職場冷暴力

操控者通過沉默或冷落來控制你,例如:突然停止與你溝通,讓你感到困惑並質疑自己。冷暴力通常帶來心理壓力,讓受害者被迫主動修復關係,從而落入操控者設下的陷阱。

我下面整理10個問題,用來幫助你確認自己是否正在遭遇職場霸凌。這些問題可幫助你釐清情境並進一步思考應對策略:

  1. 你的意見是否經常被忽視或否定,而其他人的類似提案卻被接受?(觀察自己是否在工作中被邊緣化或系統性地被忽視。)
  2. 是否有人持續對你的工作能力、性格或私生活進行負面評論?(注意這些評論是否具有攻擊性,並對你的情緒或信心造成傷害。)
  3. 你是否經常感到被孤立,比如:在工作場合中被排除在小組討論或社交活動之外?(孤立是一種常見的霸凌方式,用來剝奪個人的歸屬感。)
  4. 是否有人在工作中故意設置障礙,例如:拖延關鍵資訊、削弱你的工作成果?(這可能是對你專業能力的蓄意干擾。)
  5. 你是否被要求完成不合理的任務,或者面對過多、不切實際的工作負擔?(過度的工作要求可能是一種施壓或故意讓你失敗的策略。)
  6. 是否有人在公開場合中嘲笑你或以開玩笑的名義貶低你?(公開羞辱是一種霸凌行為,用來削弱你的信心或地位。)
  7. 是否有人對你表現出敵意,比如:冷漠、翻白眼或無視你的存在?(非語言的敵對行為也可能是霸凌的一部分。)
  8. 你是否經常感到不安全,害怕犯錯或擔心被指責?(長期處於壓力和恐懼中可能是霸凌的結果。)
  9. 你是否經常懷疑自己的價值,並開始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尊重或支持?(霸凌行為可能對你的自尊造成負面影響,使你開始內化這種對待。)
  10. 你是否曾嘗試反應問題,但被忽略或受到進一步的排擠?(霸凌者通常會利用權力或影響力來壓制你的聲音。)

評估方式

  •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多個「是」,特別是持續性的情境,這表明你可能正在經歷職場霸凌。
  • 如果有明確的行為或人物讓你感到不適,可以進一步記錄具體事例,以備未來與人資或心理諮詢師討論。

三、檢測職場環境是否有毒

raw-image


下面提供一個簡易檢測工具:

1. 評估工作壓力是否超出正常範圍

工作壓力導致長期的身心健康問題,如高血壓、焦慮或睡眠困難。

員工是否感到持續的疲憊、壓力或沮喪。

2. 觀察領導層的行為

主管是否缺乏共情或頻繁表現出控制慾。

是否經常發生公開羞辱、無理取鬧或濫用權力的情況。

3. 員工互動氛圍

團隊中是否普遍存在謠言、內鬥或缺乏信任的情況。

員工之間是否感到孤立或無法有效溝通。

4. 衡量員工的價值感與滿足感

員工是否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忽視或無法獲得應有的肯定。

是否普遍存在對未來的悲觀情緒或倦怠感。

5. 檢查組織內部規範與實際行為的差距

公司是否有良好的價值宣言,但在實際運作中完全無視這些價值。

是否存在雙重標準或對員工的待遇不公平。

6. 身體和情感反應的自我觀察

上班前是否感到焦慮或不願上班。

是否發現自己經常抱怨工作、對工作失去興趣,甚至影響到生活中的其他領域。

附加建議:

  • 尋求外部視角:與信任的家人、朋友或職業顧問討論,#從第三方的觀點評估工作環境。
  • 利用工具評估:你可以製作一份簡單的列表記錄負面事件,從頻率與嚴重程度來判斷職場是否有毒。

上述簡易的檢測方式適合用於反思自己當下的工作情況,幫助判斷是否需要採取應對措施或考慮職場轉換。如果需要更詳細的實操策略,歡迎你私訊與我接洽

四、相關支援系統

在談具體的怎麼應對方法之前,我想先補充一下,如果你在遇到兩種嚴重的情況時,我建議你先詢求相關的專業支援才對。

心理問題

例如:如果你已經開始有「心理」相關嚴重問題,建議你要先找心理諮詢的服務,尋找幫助。例如:各縣市衛生局皆有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同時衛福部也有提供「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每人免費3次),要好好運用。

心理問題需要專業人士判斷為準,不過我知道讀者仍希望有個簡易的判斷方式,這篇文章有介紹一些簡易的量表,你可以測試看看

法律問題

首先,勞動部有申訴管道, 設有「1955 勞工諮詢申訴專線」,提供勞工諮詢與申訴服務。您可撥打此專線,反映職場霸凌問題,並獲得相關協助。

同時,各種的地方政府也有申訴機制,各地方政府針對職場霸凌,制定了防治與申訴作業注意事項。比方說我現在住彰化,彰化縣政府有職場霸凌防治申訴及調查處理要點,詳細說明了申訴程序與調查處理方式,裡頭也有申請文件和說明。

補充:

  1. 什麼是職場霸凌?遇到職場霸凌可以怎麼作?

五、從「非暴力溝通」到「情緒脫鉤」的步驟流程

我知道現實中,被霸凌者一邊在尋找上述一些支援系統時,現實中每天還是需要去上班賺錢(不是簡單一句說離職就好),仍需要去應對這些有毒環境與人事,因為面對職場PUA(心理操縱)的行為時,我建議你可以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來應對,從理解自身需求和情緒出發,採取適當的行動來保護自己,同時改善雙方的互動。

我們先假設一個案例:

主管是一個情緒化很嚴重的人,平時指責下屬會習慣破口大罵,很沒有耐心。

非暴力溝通的四步驟:觀察、感受、需求、請求

raw-image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用中立的觀察來代替批判,並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進而提出具體請求。

一般會進行下面這四個階段。

  1. 觀察(Observation):具體描述情境,不加入評價或情緒。
  2. 例如:「我注意到在我們討論設計方案時,您提高了聲音並快速說話。」
  3. 感受(Feelings):清晰表達你的情緒反應,避免指責對方。
  4. 例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感到壓力很大,有點焦慮。」
  5. 需求(Needs):說明自己的需求,對方才能理解你背後的動機。
  6. 例如:「我需要一個更平靜的環境,這樣我才能更專注地處理設計細節。」
  7. 請求(Request):提出具體、可執行的請求,而非模糊的抱怨。
  8. 例如:「下次我們討論時,是否可以稍微慢下來,讓我們有時間互相確認每一個點?」

以下是每一步的具體建議:

1. 保持冷靜,先觀察事實

當主管表現出憤怒或操控行為時,避免立即做出反應。採取不帶評論的觀察,記錄清楚事實,以避免陷入情緒對抗。

做法:

  • 觀察:確認主管的言行細節,例如:「主管今天在會議上用很高的聲音說‘你總是交不出成果’。」
  • 避免評價:不要加上主觀評價,如「他討厭我」或「他針對我」。

示範句子:

  • 「剛才在會議中,我聽到您提到我的進度有問題,並且您很急於看到改變。」
  • 目的:聚焦事實,避免引發主管更激烈的情緒。

2. 辨識感受,表達自己

在面對批評或PUA時,你可能感到不安、沮喪或無力。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清晰表達這些感受。

做法:

  • 確認你的感受,並避免使用帶有責備性的語言。
  • 例如,取代「您這樣說讓我覺得自己很差勁」,改為「當聽到這些話時,我感到壓力很大,因為我很在意能夠達成工作要求」。

示範句子:

  1. 「剛才的討論讓我感到有點焦慮,因為我希望能達成您對我的期待。」
  2. 目的: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批評對方。

3. 明確自己的需求

面對主管的行為,你需要確認內心的需求,例如是否需要更清晰的指導、更尊重的溝通方式,或希望減少情緒化的表達對你的影響。

做法:

  • 識別需求:例如「我需要具體的回饋,而不是模糊的指責」,或「我希望有建設性的討論,幫助我改進工作表現」。
  • 避免訴諸對方的性格問題:聚焦在行為改善而非人身評價。

示範句子:

  • 「我需要更清楚了解該如何改進報告結構,才能讓結果更符合您的期望。」
  • 目的:讓對方理解你的需求,而非進一步激化矛盾。

4. 提出具體請求

將你的需求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請求,而非情緒化的反擊。

做法:

  • 清晰表達:例如「請問我是否可以和您安排一個具體的時間,討論該如何改進這次的報告?」。
  • 避免模糊請求:如「希望您不要再這麼情緒化」這類語句容易讓對方產生抵觸。

示範句子:

  1. 「我想是否能在週五之前和您再安排10分鐘會議,具體討論報告中的重點部分?」
  2. 目的:建立有效的解決方案,避免對方覺得無法配合。

5. 保護自己,避免情緒綁架

如果主管的PUA行為過於頻繁且明顯,你需要學習情緒脫鉤的方法,避免被對方的語言操控。

做法:

  • 命名情緒:將主管的指責視為「情緒風暴」,例如對自己說「主管可能又陷入了情緒化模式」。
  • 自我對話:對內心提醒「這是他的問題,不代表我的能力有問題」。
  • 使情緒失效:例如在心中模仿主管生氣的聲音,將其用卡通腔調呈現,減少對情緒的負面影響。

內在對話示範:

  • 「這只是主管情緒不佳的反應,我不需要為此感到個人受攻擊。」
  • 目的:建立心理距離,避免被對方的行為控制情緒。

6. 進一步應對策略

如果主管持續對你施壓或進行PUA行為,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1. 尋求支持:與值得信賴的同事、HR或主管上級交流,尋求建設性建議。
  2. 記錄事實:保留與主管互動的記錄,作為未來溝通或申訴的依據。
  3. 設定界限:清楚表達「哪些行為讓你無法接受」,例如「我希望我們的討論能聚焦問題,而不是人身攻擊。」

問題引導:

  • 面對PUA行為時,你是否能識別哪些感受屬於自己的問題,哪些屬於對方的行為影響?
  • 你能否找到方法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對主管表達你的真實需求?

. . .

當你在面對職涯瓶頸,或是感到職業發展停滯不前,也許正是時候尋求一些專業支持。

讓我們一起找到突破的方向,歡迎預約我的諮詢服務,為你的未來開啟新的可能。

raw-image

預約我的諮詢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第二曲線的修煉
17會員
42內容數
探索中年之路,在中年時期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 中年是一個充滿挑戰與轉變的階段,面對身體的變化、職涯的再定位以及家庭角色的調整,如何在現有的生活軌跡上開創新的可能,是我們要一起討論的主題。 將聚焦於中年人的心理調適、生活重心的再探索,以及突破自我瓶頸的方法,讓我們在中年時期也能擁抱新的成長與機會。
第二曲線的修煉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一、破除迷思:返鄉,不是只能「找工作」 我知道很多人在考慮返鄉時,直覺就想問: 「那邊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有沒有像我這樣資歷的人可以去的地方?」 這樣問,本身就透露了兩個危險的假設: 一、我只能靠現成的工作機會生存 二、地方市場能給的選擇很少 但如果你把職涯思維從「被動等待」轉成「
Thumbnail
2025/04/18
一、破除迷思:返鄉,不是只能「找工作」 我知道很多人在考慮返鄉時,直覺就想問: 「那邊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有沒有像我這樣資歷的人可以去的地方?」 這樣問,本身就透露了兩個危險的假設: 一、我只能靠現成的工作機會生存 二、地方市場能給的選擇很少 但如果你把職涯思維從「被動等待」轉成「
Thumbnail
2025/04/16
你擔心的,從來就不是「沒有錢」 你其實早就知道家裡的狀況撐不了太久。 你也不是沒想過回去,但每次真的動念,心裡就浮出一個模糊又沈重的問題: 「我回去之後……要做什麼?」 「以前在都市累積的那些經驗、那些年薪、那些努力,不就都浪費了?」 說穿了,你不是怕沒錢過生活,你是怕「人生的價值感被抽空
Thumbnail
2025/04/16
你擔心的,從來就不是「沒有錢」 你其實早就知道家裡的狀況撐不了太久。 你也不是沒想過回去,但每次真的動念,心裡就浮出一個模糊又沈重的問題: 「我回去之後……要做什麼?」 「以前在都市累積的那些經驗、那些年薪、那些努力,不就都浪費了?」 說穿了,你不是怕沒錢過生活,你是怕「人生的價值感被抽空
Thumbnail
2025/04/16
用五種財富觀,重新思考返鄉照顧家人的選擇 你真的「輸」了嗎? 當你終於鼓起勇氣打開人力銀行網站,查了一下中南部的薪資水準,心裡突然有點空。 你看著螢幕,想起台北現在的年薪、職位、名片上的頭銜,以及那棟還沒繳完貸款的房子。 然後你又想起,幾天前返鄉陪父親從醫院回家、看著他手裡拿著一疊檢查報告,
Thumbnail
2025/04/16
用五種財富觀,重新思考返鄉照顧家人的選擇 你真的「輸」了嗎? 當你終於鼓起勇氣打開人力銀行網站,查了一下中南部的薪資水準,心裡突然有點空。 你看著螢幕,想起台北現在的年薪、職位、名片上的頭銜,以及那棟還沒繳完貸款的房子。 然後你又想起,幾天前返鄉陪父親從醫院回家、看著他手裡拿著一疊檢查報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現代職場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根本問題。 本文詳細介紹了職場霸凌的定義、申訴管道與流程,以及如何蒐證和個人心理調適。 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管理者,瞭解相關法律責任和協助措施都至關重要,希望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資源,提高對職場霸凌的警覺與應對能力,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現代職場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根本問題。 本文詳細介紹了職場霸凌的定義、申訴管道與流程,以及如何蒐證和個人心理調適。 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管理者,瞭解相關法律責任和協助措施都至關重要,希望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資源,提高對職場霸凌的警覺與應對能力,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職場霸凌不僅限於肢體暴力,它還包括言語羞辱、情緒勒索和不合理要求等隱形形式。許多員工因恐懼失去工作而選擇沉默,但這樣的有毒環境會對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職場霸凌的特徵、影響,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改變這一現象,促進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不僅限於肢體暴力,它還包括言語羞辱、情緒勒索和不合理要求等隱形形式。許多員工因恐懼失去工作而選擇沉默,但這樣的有毒環境會對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職場霸凌的特徵、影響,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改變這一現象,促進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個常見卻嚴重的問題,對於受害者可能造成很大的身心困擾。這篇文章提供了職場霸凌的相關法律資訊,包括職場霸凌的形式,受害者的應對方式以及相關的申訴和求償程序。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個常見卻嚴重的問題,對於受害者可能造成很大的身心困擾。這篇文章提供了職場霸凌的相關法律資訊,包括職場霸凌的形式,受害者的應對方式以及相關的申訴和求償程序。
Thumbnail
公司是大多數人醒著的時候得花最多時間待的地方,如果沒處理好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將會非常辛苦。每位職場霸凌的受害者碰到的情況皆不一樣,所以我們也很難歸類出某某狀況就一定是或不是霸凌,只能建議先蒐證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之後上法院才不會什麼都拿不出來。
Thumbnail
公司是大多數人醒著的時候得花最多時間待的地方,如果沒處理好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將會非常辛苦。每位職場霸凌的受害者碰到的情況皆不一樣,所以我們也很難歸類出某某狀況就一定是或不是霸凌,只能建議先蒐證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之後上法院才不會什麼都拿不出來。
Thumbnail
在職場是否有遇過被特定一些同事在背後搞小動作?甚至偷拍議論你的一舉一動?或針對你的言行、工作表現等冷嘲熱諷及刻意貶低等等?這些職場霸凌不一定是自己待人處世有問題,有時候就是單純磁場不合,卻不懂得尊重他人,或是刻意想找人欺負,發現你越不會反擊,就越得意忘形。
Thumbnail
在職場是否有遇過被特定一些同事在背後搞小動作?甚至偷拍議論你的一舉一動?或針對你的言行、工作表現等冷嘲熱諷及刻意貶低等等?這些職場霸凌不一定是自己待人處世有問題,有時候就是單純磁場不合,卻不懂得尊重他人,或是刻意想找人欺負,發現你越不會反擊,就越得意忘形。
Thumbnail
職場生活不乏存在同仁間相互溝通的互動過程,有志同道合,也有話不投機,但是並非同事相處間偶有摩擦、衝突、不愉快、疏遠,就是所謂職場霸凌。 「他就是難搞」、「她有夠龜毛」、「這傢伙真的很自我感覺良好」等,都是對於「歹逗陣」的同事印象說法。 印象與內涵是不一樣的! 職場霸凌的內涵通常是工作場域上具備
Thumbnail
職場生活不乏存在同仁間相互溝通的互動過程,有志同道合,也有話不投機,但是並非同事相處間偶有摩擦、衝突、不愉快、疏遠,就是所謂職場霸凌。 「他就是難搞」、「她有夠龜毛」、「這傢伙真的很自我感覺良好」等,都是對於「歹逗陣」的同事印象說法。 印象與內涵是不一樣的! 職場霸凌的內涵通常是工作場域上具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