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人文哲學的基底,讓義大利《VOGUE》總編Franca Sozzani多了一絲對社會的溫柔。

更新於 2024/11/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Franca Sozzani

Franca Sozzani

義大利人據說蠻浪漫的,對於生活更是有種常人難以理解的鬆弛感。或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讓,Franca Sozzani日後在工作上多了更多人本主義的關懷吧。Franca Sozzani大學時攻讀文學與哲學,我求學時修過外文系跟哲學系的課,發現他們的課程真的很多領域都是極富人道精神的,例如女性主義、自由主義、多元文化論等。因此,我總是覺得Franca Sozzani之所以能這樣貫徹他的工作原則,有個很大的原因來自他的國家與教育背景,以及他對於自身專業學科的熱愛與理想堅持。


還記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浪漫的義大利人並不是拍攝一連串的衛教影片,而是拍許多暖心的廣告大片,告訴人們我們還有明天,以後會越來越好。這種浪漫的要死思維,大概只有文化氣息濃厚的義大利人擁有。Franca Sozzani在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康泰納仕集團(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Inc),一開始他在該集團以兒童時尚為主的《VOGUE Bambini》工作,該雜誌停刊後他陸續待過《Lei》、《Belle Louis》等媒體,直到38歲他才成為《VOGUE》義大利版的主編。在他帶領下的義大利版《VOGUE》,除了對時尚與藝術議題的不斷筆耕,更重要的是Franca Sozzani將社會上具有意義性的議題,透過他文字與圖像的力量,表現在這本知名雜誌上。這在當時的時尚圈相當少見,一般來說,那時候的時尚氛圍多是聚焦在對各大奢牌的曝光、話題的營造等,鮮少有人發揮媒體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善盡媒體從業人員的職責,落實其公眾與道德義務。


這樣一位溫柔又知性的女性在2016年底與世長辭,但他深耕出來的文化力量,依舊在整個義大利的時尚圈中傳承下去。

ⓂⒶⒾⓁ╭ ug2756@gmail.com ╮ 政大新聞系,台大新聞所畢。 曾在時尚與傳播產業打混, 回顧過去光怪陸離的人生, 感嘆自己何其幸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第一本書是濃縮我任時尚編輯時所見, 將不定時隨意發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提到時尚媒體,你對他有何想像?是一本精品型錄,還是一本攝影集?事實上近代多位時尚媒體從業人員都對當代時尚內容提出了反思。
以極簡主義來說,Phoebe Philo算是從一而終的貫徹他對於這個價值觀的信念,事實上他所遇到的庫存疑慮、退貨與缺乏實體店的問題,都是一個新創品牌初起之時會遇到的困境。
因為第一波銷售的抱怨聲連連,使得粉絲傷心也變了心,致使Phoebe Philo第二波發表與售賣情況不若以往。
Phoebe Philo離開Céline後,Céline流失不少老粉絲,這群老粉絲把那段黃金十年的Phoebe Philo作品稱之為「Old Céline」,藉以致敬Phoebe Philo出彩且對胃口的設計。
在時尚產業的論域中,極簡主義不只是剪裁、面料與圖案上的極簡,更多的是整體帶給消費者的一種「不那麼過分時髦的」時尚感。
提到時尚媒體,你對他有何想像?是一本精品型錄,還是一本攝影集?事實上近代多位時尚媒體從業人員都對當代時尚內容提出了反思。
以極簡主義來說,Phoebe Philo算是從一而終的貫徹他對於這個價值觀的信念,事實上他所遇到的庫存疑慮、退貨與缺乏實體店的問題,都是一個新創品牌初起之時會遇到的困境。
因為第一波銷售的抱怨聲連連,使得粉絲傷心也變了心,致使Phoebe Philo第二波發表與售賣情況不若以往。
Phoebe Philo離開Céline後,Céline流失不少老粉絲,這群老粉絲把那段黃金十年的Phoebe Philo作品稱之為「Old Céline」,藉以致敬Phoebe Philo出彩且對胃口的設計。
在時尚產業的論域中,極簡主義不只是剪裁、面料與圖案上的極簡,更多的是整體帶給消費者的一種「不那麼過分時髦的」時尚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過去,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人若想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但現代社會女性卻有了新宣言:「女人若想再就業,絕不能忽視『婦女再就業計畫』。」這個計畫猶如一把神奇鑰匙,幫助無數女性重新開啟職場夢想,找到閃耀新天地!準備好,一場令人興奮的職場冒險即將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孟孟,為「情懷合作社」的創辦人。原先在學校擔任教職,天生浪漫的性格讓她一直想開一間販售「浪漫」與「情懷」的商店。因為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影響,身為老師的孟孟,不得不順應政策開始線上授課,也因為身體狀況亮起紅燈住院,讓她重新思考人生中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因而埋下了創業種子。
Thumbnail
透過Joy介紹的新城照相館,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如何因為Joy的熱情而從生活中的不愉快中活回當下。Joy透過她對於這裡歷史的熱愛與對於照相術的熱情,逐漸改變了作者的心情,讓這間百年歷史的房屋充滿了愛與溫暖。
在一個寧靜的小鎮裡,有一位名叫Linda的女士,她散發著自信與溫暖的魅力,彷彿一座永恆的心靈學府。儘管已經步入不惑之年,她的內心卻充滿對探索與成長的渴望。 Linda有著一個獨特的興趣,那就是探索那些傳統讀書會從未涉及的議題:愛與情趣。她深知這些話題在這個社區中被視為禁忌,但她毫不畏懼,堅決要打破
Thumbnail
在模糊的輪廓中,珍在這張照片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隱喻。曾經鮮明的抱負已逐漸軟化,宛如她眼前這張漸漸褪色的照片。珍在她的青春歲月裡是個激進分子,一個才華洋溢的學生,她的笑聲在大學的走廊裡迴響。但生活,隨著它不可預測的洪流,引領她走上了迂迴的道路。
蕾拉·司利馬尼一出道,就是巴黎文化圈的寵兒,尤以法國總統馬克宏委託重任,擔任「法文推行形象大使」。 她的文學之路無疑順遂。但我們不免問:作者與作品的「成功」,能否解決促使她寫作的問題之根?又能回應她以文學形式拋出的問題嗎?她在作品裡關注的社會與家庭對於女性的暴力與壓力,少數族裔的歸屬感,若在文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不同時期所遇到的挑戰和成長,以及她在美國的成長與改變,從臺灣到美國的求學經歷、對臺灣教育制度的思考、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內容闡述了對自我成長和學習的執著,並期許能提供溫暖和鼓勵給他人。最後,她表達了希望在他人的生活中提供一些溫暖和鼓勵,並期許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過去,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人若想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但現代社會女性卻有了新宣言:「女人若想再就業,絕不能忽視『婦女再就業計畫』。」這個計畫猶如一把神奇鑰匙,幫助無數女性重新開啟職場夢想,找到閃耀新天地!準備好,一場令人興奮的職場冒險即將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孟孟,為「情懷合作社」的創辦人。原先在學校擔任教職,天生浪漫的性格讓她一直想開一間販售「浪漫」與「情懷」的商店。因為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影響,身為老師的孟孟,不得不順應政策開始線上授課,也因為身體狀況亮起紅燈住院,讓她重新思考人生中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因而埋下了創業種子。
Thumbnail
透過Joy介紹的新城照相館,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如何因為Joy的熱情而從生活中的不愉快中活回當下。Joy透過她對於這裡歷史的熱愛與對於照相術的熱情,逐漸改變了作者的心情,讓這間百年歷史的房屋充滿了愛與溫暖。
在一個寧靜的小鎮裡,有一位名叫Linda的女士,她散發著自信與溫暖的魅力,彷彿一座永恆的心靈學府。儘管已經步入不惑之年,她的內心卻充滿對探索與成長的渴望。 Linda有著一個獨特的興趣,那就是探索那些傳統讀書會從未涉及的議題:愛與情趣。她深知這些話題在這個社區中被視為禁忌,但她毫不畏懼,堅決要打破
Thumbnail
在模糊的輪廓中,珍在這張照片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隱喻。曾經鮮明的抱負已逐漸軟化,宛如她眼前這張漸漸褪色的照片。珍在她的青春歲月裡是個激進分子,一個才華洋溢的學生,她的笑聲在大學的走廊裡迴響。但生活,隨著它不可預測的洪流,引領她走上了迂迴的道路。
蕾拉·司利馬尼一出道,就是巴黎文化圈的寵兒,尤以法國總統馬克宏委託重任,擔任「法文推行形象大使」。 她的文學之路無疑順遂。但我們不免問:作者與作品的「成功」,能否解決促使她寫作的問題之根?又能回應她以文學形式拋出的問題嗎?她在作品裡關注的社會與家庭對於女性的暴力與壓力,少數族裔的歸屬感,若在文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不同時期所遇到的挑戰和成長,以及她在美國的成長與改變,從臺灣到美國的求學經歷、對臺灣教育制度的思考、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內容闡述了對自我成長和學習的執著,並期許能提供溫暖和鼓勵給他人。最後,她表達了希望在他人的生活中提供一些溫暖和鼓勵,並期許一個更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