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題是自111年度起【適用第一屆108課綱考生】才出現的新題型。不過,綜觀111年到113年,可以看出設計卷子的出題老師還在調整這種新題型的難度:113年這份試題,筆者以為,比起擺明是測試用題的111年題目更有方向性;卻比112年有怪胎級難度的試題更平易近人。簡單比較之後,難易度應該是:111年不知所云地容易;112年像長歪掉的逆子一樣乖戾、難以捉摸;113年最中規中矩。
會將113年評價為「中規中矩」的原因如下:
(1). 考題設計架構一目瞭然
(2). 答題方向明確
(3). 題目問題直觀
(4). 文章提供足夠的資訊,且提示明確、合理
讓人一眼看出是要測驗「比較與對比」(Comparison and contrast)的體裁。這個體裁的特徵就是:比較與對比題目設定的「主題」(main theme)。
113年用粗體字明確標示出主題”disturbances arising from the environment”;從簡短的介紹段落可以將主題濃縮成一句話:
※ How the two species—jackdaws and turtle ants—work as a group in adapting to harsh environment.
第47和48題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 Studies show that animals like jackdaws and turtle ants are able to use 47. group intelligence in 【後加V-ing】both solving problems and 48. adapting to new challenging environment.
文章體裁清楚,容易讓考生找到作答的方向:亦即,比較兩段文章中的相似處。
閱讀兩則短文前,值得先做的是「理解第49題的題幹」:
Which ONES that are true for both [similarities]
亦即:(1). 複選;(2). 陳述為「真」;(3). 兩者皆有【渡鴉「且」龜蟻】
作答第49題時,預設考生都會規劃一個表格如下:
如此,便能輕鬆歸納兩則相互對應的資料。
第47、48題明顯是問「主題句。」可以從第一段介紹段落整理出來。
第49題則是考「比較與對比」體裁的基本功能:針對主題,陳列兩者資料的異同【本題考「同」──相似性】
第50題則是區別兩者所面對的環境干擾因素(disturbances):從明顯對稱的文章架構可以看出,干擾因素寫在以”However, . . .”開頭的轉折句中;坐落在短文的中間部分。短文的架構如下:
Section 1. Animal work as a group
Section 2.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disturbances arising from the environment
Section 3. Purpose of this strategy
Section 4. Effect of this strategy
如果依照上述架構,依序往下閱讀,可以找到兩者的干擾因子各為:
Jackdaws: a predator’s presence/ “a predator (such as a fox)”
Turtle ants: the trail network’s fragility and susceptibility to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wind and rain]/”these trails can be easily broken by wind or rain”
只要找到Jackdaws欄位中,「逐字寫出」答案,應能簡單拿到分數;或者,簡單地寫出”a predator’s presence” 應該也能拿分。
而47、48題填空的字眼,可以從右側──螞蟻側──的下方、結論區塊,找到適合的字:
[. . .] By working collectively, the ants are abl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network and adapt to their ever-changing environment.
混合題的命題精神應該是鼓勵考生「結合前面所有試題的應答觀念。」這些觀念不外乎:「理解文章旨要」、「理解文章或段落體裁的功能」、「掌握上下文的銜接性與連貫性」、「找到正確的字詞配搭」並注意「文法一致性。」
掌握四大原則──(一)、上下文意、語境(context);(二)字彙之間的關聯性(lexical relevance);(三)、文法一致性(grammatical agreement);(四)、字詞配搭(collocation)──面對任何題型的變化,應皆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