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被外界消耗,學會守護自己的能量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生活中,你是否常感到疲憊,像是能量被一點點抽離?對於像我這樣的投射者和 INFP,這種感覺並不陌生。我們天生敏感,擅長洞察他人,也容易被外界的情緒和期待影響。每當我們感覺這件事或這個人「是對的」,動力可以滿格,但若不小心過度消耗,內在的空虛感就會隨之而來。

不僅僅是投射者或 INFP,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的需求。如何把焦點從外界拉回到自己身上,找回內在的力量與平衡?今天,我想分享一些讓我重新連結內心的方法,希望也能幫助你。

覺察自己的能量狀態

我們常常忙到忽略自己的狀態,但事實是:如果不定期檢視自己的能量,過度的分散和消耗只會讓我們越來越遠離內心的聲音。

如何開始覺察?

每天抽出 5 分鐘,靜下來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現在感到疲憊的原因是什麼?」
  • 「這件事,對我來說真的重要嗎?」
  • 「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這些問題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回答它們需要我們直視自己的內心。當你開始這樣問自己,你會發現許多你以為必須去做的事,其實並不重要。

搭配一個簡單的呼吸練習

  • 吸氣時,默念:「我吸入安定。」
  • 呼氣時,默念:「我釋放壓力。」
  • 再搭配你喜歡的精油氣味,例如檀香或薰衣草,讓自己更容易進入放鬆的狀態。

每次深呼吸都是一個提醒:停下來,聽聽自己的聲音,而不是被外界牽引。

建立屬於自己的小儀式

儀式感不一定是什麼隆重的事情,而是你用心為自己創造的一個小空間。這些小儀式能幫助我們從外界的忙亂中抽離,重新專注在自己身上。

試試這些簡單的小儀式:

  1. 每日靜心 5 分鐘

早晨醒來或晚上睡前,泡一杯茶或點一根香氛蠟燭,靜靜地與自己相處。什麼都不需要做,只需感受片刻的安靜。

  1. 牌卡反饋

抽一張牌,問自己:「這張牌今天想提醒我什麼?」讓這個小練習帶領你進入內心的探索。帶著覺察,在今天為你帶來一些覺察。

  1. 呼吸與氣味療癒

每次感到分心或焦慮時,拿出精油,滴在手心搓熱,深吸三次,想像氣味流入全身,重新喚醒內在的平靜。

把儀式融入日常

你不需要特別安排時間來進行這些練習,讓它們自然而然成為你日常的一部分。例如,喝咖啡時抽一張牌,或在工作開始前做三次深呼吸,都是輕鬆又有效的方式。

設定界限,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作為一個容易共情的人,我們總想幫助每個人,但事實是,我們的能量有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如果不學會設界限,結果往往是自己筋疲力盡。

學會說「不」的練習

每當有人請求你幫忙時,先問自己:「這件事是否符合我的價值?會不會耗損我的能量?」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試著這樣回應:

  • 「謝謝你的信任,但我現在無法全力以赴。」
  • 「這聽起來很棒,但我需要一點時間再看看。」

拒絕不是自私,而是為真正重要的人和事騰出空間。

每天的優先事項

每天早晨,花幾分鐘寫下三件你今天最想專注的事,其中至少有一件只為自己而做

例如:靜靜地喝一杯茶、讀幾頁喜歡的書、散步看看風景。這些小事能讓你重新感受到與自己的連結。

專注自己,讓生活回到平衡

回到自己身上,不是拒絕外界,而是先確保自己的能量場被滋養,才能更好地支持我們愛的人和事。

今天,你願意從一個簡單的小練習開始嗎?

或許是一次深呼吸,一杯靜心的茶,或一句溫柔對自己的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其實都在為你找回內在的平衡。

你最需要哪一種練習來照顧自己?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讓我們一起為生活找回更多平靜與力量。

專注自己不等於拒絕他人,而是確保自己的能量場先被填滿,才能支持對的人與事。 透過這些方法循序漸進,你會發現將焦點回到自己身上,其實能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而有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hosname的煦光之森
1會員
17內容數
我是whosname,一位熱愛觀察生活、用文字與香氣連結內心的分享者。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片未被探索的「邊界」, 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對自我的覺察與實踐。 這裡是我的煦光之森|洞察的瞬間|平衡的步伐|界限的藝術 生活,是一場不斷認識自己的旅程。在每一個當下,感受成長的力量 。
2025/04/10
當內觀課程進入第四天,我迎來了最具挑戰的轉捩點——堅決靜坐。一小時不動的練習,讓我真正面對身體的疼痛與內在的抗拒,也讓我學會了觀察、承受,而不是逃避。從最初的懷疑與不耐,到能夠在雜音與不適中回到當下,我開始明白:覺察不等於排斥,平等心不等於冷漠,而是允許一切感受發生,卻不再被它牽著走。
Thumbnail
2025/04/10
當內觀課程進入第四天,我迎來了最具挑戰的轉捩點——堅決靜坐。一小時不動的練習,讓我真正面對身體的疼痛與內在的抗拒,也讓我學會了觀察、承受,而不是逃避。從最初的懷疑與不耐,到能夠在雜音與不適中回到當下,我開始明白:覺察不等於排斥,平等心不等於冷漠,而是允許一切感受發生,卻不再被它牽著走。
Thumbnail
2025/04/08
重新學會安靜,是我走進內觀前三天的挑戰。這段期間,我沒有經歷「平靜」的感覺,卻在痛、雜念與飢餓之中,看見了自己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混亂與壓抑。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可能也常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沒辦法放鬆」的你。
Thumbnail
2025/04/08
重新學會安靜,是我走進內觀前三天的挑戰。這段期間,我沒有經歷「平靜」的感覺,卻在痛、雜念與飢餓之中,看見了自己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混亂與壓抑。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可能也常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沒辦法放鬆」的你。
Thumbnail
2025/04/06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2025/04/06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不是懶惰,而是「能量體質」不同!許多人容易疲憊、焦慮,對環境與人際關係敏感,這可能源於「低能量體質」。文章說明低能量體質的特性、成因及改善方法,教你透過冥想、設定界線、與大自然連結等方式,提升能量場,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轉化,活出自信與覺知。
Thumbnail
你不是懶惰,而是「能量體質」不同!許多人容易疲憊、焦慮,對環境與人際關係敏感,這可能源於「低能量體質」。文章說明低能量體質的特性、成因及改善方法,教你透過冥想、設定界線、與大自然連結等方式,提升能量場,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轉化,活出自信與覺知。
Thumbnail
⭐I人必讀⭐!你是否在社交場合能量被耗竭,只想快點回家充電?I人內向型人格,你擁有強大的內在世界,但常為「這件事」感到困擾。本篇文章結合佛法智慧,讓你的特質轉化為真正的力量。🪐學會內向者社交技巧、提升溝通表達、突破內向者焦慮,🔥立即點擊閱讀,掌握 I 人專屬的高頻能量指南!
Thumbnail
⭐I人必讀⭐!你是否在社交場合能量被耗竭,只想快點回家充電?I人內向型人格,你擁有強大的內在世界,但常為「這件事」感到困擾。本篇文章結合佛法智慧,讓你的特質轉化為真正的力量。🪐學會內向者社交技巧、提升溝通表達、突破內向者焦慮,🔥立即點擊閱讀,掌握 I 人專屬的高頻能量指南!
Thumbnail
生活中,你是否常感到疲憊,像是能量被一點點抽離?對於像我這樣的投射者和 INFP,這種感覺並不陌生。我們天生敏感,擅長洞察他人,也容易被外界的情緒和期待影響。每當我們感覺這件事或這個人「是對的」,動力可以滿格,但若不小心過度消耗,內在的空虛感就會隨之而來。
Thumbnail
生活中,你是否常感到疲憊,像是能量被一點點抽離?對於像我這樣的投射者和 INFP,這種感覺並不陌生。我們天生敏感,擅長洞察他人,也容易被外界的情緒和期待影響。每當我們感覺這件事或這個人「是對的」,動力可以滿格,但若不小心過度消耗,內在的空虛感就會隨之而來。
Thumbnail
真的,我們其實都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尤其是人們的影響。 因為沒有意識到他人能量如何影響我們,所以我們會出現一些自己沒有覺察到「症狀」,比如:跟某些人共事或談話後,你可能會特別筋疲力盡,或者會對下一個來找你的人特別暴躁以便驅散你被那些人影響所導致的負面情緒。 一旦,你意識到周圍的人是怎樣影響到你,才有可
Thumbnail
真的,我們其實都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尤其是人們的影響。 因為沒有意識到他人能量如何影響我們,所以我們會出現一些自己沒有覺察到「症狀」,比如:跟某些人共事或談話後,你可能會特別筋疲力盡,或者會對下一個來找你的人特別暴躁以便驅散你被那些人影響所導致的負面情緒。 一旦,你意識到周圍的人是怎樣影響到你,才有可
Thumbnail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Thumbnail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誤會一些狀況,以為有負面的感受=愛抱怨=不受歡迎,社交活躍=受人矚目=沒有被群體排拒在外,但其實上述因素都是沒有正相關的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誤會一些狀況,以為有負面的感受=愛抱怨=不受歡迎,社交活躍=受人矚目=沒有被群體排拒在外,但其實上述因素都是沒有正相關的
Thumbnail
        因此,我們身體裡面是充滿能量的,而這股能量也會溢出身體外形成人類的能量場(氣場),而能量場也會分為好幾個不同的層次,一層一層往外擴展。        有些人天生有開另一個視覺感官頻道,所以看得到人們的能量場顏色和狀態,以及看得到在我們身旁的本靈、守護靈和指導靈的存在。        
Thumbnail
        因此,我們身體裡面是充滿能量的,而這股能量也會溢出身體外形成人類的能量場(氣場),而能量場也會分為好幾個不同的層次,一層一層往外擴展。        有些人天生有開另一個視覺感官頻道,所以看得到人們的能量場顏色和狀態,以及看得到在我們身旁的本靈、守護靈和指導靈的存在。        
Thumbnail
我是高敏感人,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尤其聲音和情緒,我常常接受到他人的情緒,以前不太能分辨這些感受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不自覺地背負他人的情緒,我甚至會同情心氾濫想要拯救對方,卻讓自己深陷其中。這本書給我幫助很多,更瞭解莫名疲憊低潮的時刻,可以幫助自己的技巧。 能量是無形的但卻真實存在。
Thumbnail
我是高敏感人,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尤其聲音和情緒,我常常接受到他人的情緒,以前不太能分辨這些感受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不自覺地背負他人的情緒,我甚至會同情心氾濫想要拯救對方,卻讓自己深陷其中。這本書給我幫助很多,更瞭解莫名疲憊低潮的時刻,可以幫助自己的技巧。 能量是無形的但卻真實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