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善意溝通,讓溝通更容易的訣竅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昨天看《善意溝通》,當中提到許多很棒的溝通觀念,其實很多話真的換個說法就能獲得完全不同的結果。

有些人喜歡直來直往,認為這叫開誠佈公的溝通,但開誠佈公的前提是對方也有相同的心理建設,否則就不會是有效溝通。

當對方沒這樣的心理準備時,或者根本沒打算這樣溝通時,你稍微迂迴一些還是會讓溝通更有效的。

當你聽到老闆說了一個你認為不可行的方案,你要做的不是立刻打槍他。因為他可能會因為得不到認可而生氣,反過來要你給他一個滿意的方案。

你應該先做的是傾聽他的想法,透過請教的方式對他提出幾個問題,也可以稱讚他點子的獨特之處,透過傾聽、提問、讚美來強化彼此溝通的緊密度。

溝通的重點放在對方身上,而非自己身上。

傾聽不是只有聽,而是要抓出對方的感受,為什麼他會有這念頭,為什麼這麼急迫。不急著對對方的意圖做判斷,而是給對方充分的表達空間。

提問不是質問,而是基於好奇,讓對方知道我對你講的東西感興趣,我想多了解一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用「請教」、「覺得很有趣,想多了解」這樣的開頭來提問,而不是用「請問」、「為什麼」。

但我認為傾聽跟提問過程有個很關鍵的重點是態度,你的言詞是否懇切,是否專注於彼此的對話這是關鍵。

沒耐性或虛應故事的態度,不會因為你用了有效的詞彙而變得有效。這連我女兒都騙不了,何況是成年人。

有次我正在專心做事,我女兒興高采烈跑來跟我講一件事,我平常會放下手邊的事專心聽她講,但這次我眼睛有沒有離開電腦,雖然我口中還是說「很棒耶,然後怎麼樣了?」

她轉頭跟妹妹說:「我不要講了,他根本沒在聽啊。」

如果你真的對對方說的東西感興趣,那你一定很專注,也會想要多了解他的想法。這會表現在你的肢體語言上,搭配邀請分享的用詞,效果就會很好。

而關於讚美,我覺得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讚美對有些人來說是很難說出口的,但幾乎沒有人不喜歡讚美。

有時我們可能會陷入一種情緒中,覺得跟對方溝通好煩、好無聊,哪裏找得到什麼好稱讚的,對方的內容就乏善可陳啊。

以前在工作中,老闆經常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有時甚至會提出一些時程上極端不合理的要求,這時我們很容易就有情緒,覺得老闆在浪費大家時間,可是當我們心裡有這樣的情緒上來,我們就很難做到認真傾聽跟提問。溝通的結果通常不會太好。

但我觀察那些很懂得跟老闆溝通的前輩,他們永遠帶著微笑,因為他們知道這只是溝通的開頭,還不是結尾,不急著拉高情緒。

他們會帶著好奇,用半帶稱讚的語氣說「老闆,這想法很酷,我們之前沒想過,我了解一些您的想法」。

老闆通常會繼續講,愈講愈多,前輩通常會展現他的專注,一邊聽一邊筆記,然後適時再提出問題。當老闆愈講愈多,情緒通常也會比較 high,這時前輩才會提出他認為這件事的挑戰,以及可能需要的資源跟時間。

他讓老闆開心地說完,然後才轉入正題,但轉入正題時也不是要跟老闆說這不可行。而是展現出「老闆,這件事難度很高,不過我們一定支持你的決定,但也需要你的幫忙」。

這種溝通,看似迂迴了一點,但通常都是有效的。

人總是喜歡被認同多過被反駁,當你願意認同我,我當然更願意溝通,也更願意接納你的建議。

我跟小孩溝通也是如此,如果我跟她說「不行,妳現在應該要….」,通常得到的結果就是雙方都有情緒,但因為我是爸爸,我能強迫她去做這件事,可這不是一個好的溝通方式。

所以我會問她打算做些什麼,然後問問她接下來的時間安排,如果她都有想到,那我會跟她說這樣沒問題,她只要記得完成今天該做的事就好。過程中可能還會伴隨「很棒」、「妳自己可以決定」這種稱讚。

事情一樣會完成,雙方也不用劍拔弩張,我不用因此不開心,小孩也不用因此而生氣。

先聽對方的想法,讓對方感覺被接納與認同,接著才提出我的想法與建議,通常都能獲得很好的結果。

有效的溝通,很多時候從一開始的心境就決定了,多數的日常溝通不是談判,不必總是設定了明確的目的,當目的太明確時,我們很容易將重點放在自己身上,而非對方身上。

溝通也不用總是追求效率,事情是需要有結論的,但除了會議之外,我們應該多善用非正式的溝通,多聊幾次,確認彼此真正的想法,也同步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avatar-img
86會員
36內容數
這是 Gipi 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ip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避免努力無效,最基本的要素有二, 第一,搞懂「遊戲規則」, 第二,投入「足夠多的努力」。
回想起我在工程師年代,工作時間確實很長。 剛出社會什麼都不會,白天忙完手邊的任務,晚上八九點回家看書寫範例,持續半年的時間都是寫到兩三點,但心情很踏實,不覺得自己在加班。
Jaguar 重塑品牌,拍了一段廣告,這個廣告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但看得出來想強調 DEI。但這種純粹各種人種、性別,著不同顏色衣服一起入鏡的方式還是覺得很粗糙,顯得很刻意。 Jaguar 原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FIrqhfng 有爭議的
暑假時去日本逛泡麵博物館,在日清的創意發想流程中,有一項是「Nurture ideas」,當時看了特別有感,點子確實需要培育,也需要滋養。
剛剛看到一本有趣的書,這本書叫《破圈》,作者談到一個人的慣性行為分成三類:基於情緒的情緒體,基於經驗的記憶體,基於核心價值觀的信念體。
當我們習慣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總會忘記適時的停下腳步,讓自己休息一陣子。所謂的休息,並不是週末休息兩天這麼簡單,而是讓自己可以從當前的生活與工作中抽離一段時間,讓自己用另一種節奏與心態來過生活。 過去 10 多年,我每年會給自己兩段完全放空的時間,這段時間我稱之為休耕期。休耕期的概念是源自於土地
要避免努力無效,最基本的要素有二, 第一,搞懂「遊戲規則」, 第二,投入「足夠多的努力」。
回想起我在工程師年代,工作時間確實很長。 剛出社會什麼都不會,白天忙完手邊的任務,晚上八九點回家看書寫範例,持續半年的時間都是寫到兩三點,但心情很踏實,不覺得自己在加班。
Jaguar 重塑品牌,拍了一段廣告,這個廣告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但看得出來想強調 DEI。但這種純粹各種人種、性別,著不同顏色衣服一起入鏡的方式還是覺得很粗糙,顯得很刻意。 Jaguar 原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FIrqhfng 有爭議的
暑假時去日本逛泡麵博物館,在日清的創意發想流程中,有一項是「Nurture ideas」,當時看了特別有感,點子確實需要培育,也需要滋養。
剛剛看到一本有趣的書,這本書叫《破圈》,作者談到一個人的慣性行為分成三類:基於情緒的情緒體,基於經驗的記憶體,基於核心價值觀的信念體。
當我們習慣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總會忘記適時的停下腳步,讓自己休息一陣子。所謂的休息,並不是週末休息兩天這麼簡單,而是讓自己可以從當前的生活與工作中抽離一段時間,讓自己用另一種節奏與心態來過生活。 過去 10 多年,我每年會給自己兩段完全放空的時間,這段時間我稱之為休耕期。休耕期的概念是源自於土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雞同鴨講」的情況。追根究底的原因,往往是因為雙方在溝通時沒有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還有「如何做How」,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不簡單的溝通課題!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無所適從?本文介紹五種實用的聊天技巧,包括拒絕他人、上台發言、日常對話延伸、認錯道歉和對話簡潔有力,幫助你自如應對各種情境,提升社交能力。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數位溝通變得日益重要,但文字的使用可能無意間傷害到他人。有效的文字溝通需要不斷練習和學習,並讓每一次交流都成為一個美好的體驗。
Thumbnail
說話的語氣對人際關係的影響至關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改變說話的語氣,從親子關係到夫妻、同事間的溝通,作者提出了多種方法。例如,從微細的細節做起,重視感恩、透過傾聽提高溝通品質,以及使用三明治溝通法。該文章的內容豐富且討論深入,對維護良好人際關係很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EAT 是一種溝通技巧,它的原則可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溝通者,無論我們是發話者還是訊息接收者,三個字母代表的概念如下: E是同理心 (Empathy): 指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理解對方的心態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態度,並思考對話者的心情。當一個人擁有同理心時無論是說話或聽話的時候,都能讓溝通的關係毫無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技巧,包括調對話頻率、避免過大或過多的提問,以及聆聽對方回應等。通過輕鬆生動的案例分享,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並應用於日常生活及教學中。
Thumbnail
有效溝通的三個關鍵是:態度坦率地對話(speaking openly)、具有同理心地聆聽(listening empathically)、適時適切地回饋(reflecting back)。前兩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我們通常會忽略第三項,造成發言者不知道自己所說的是否真的有被「聽懂」。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雞同鴨講」的情況。追根究底的原因,往往是因為雙方在溝通時沒有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還有「如何做How」,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不簡單的溝通課題!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無所適從?本文介紹五種實用的聊天技巧,包括拒絕他人、上台發言、日常對話延伸、認錯道歉和對話簡潔有力,幫助你自如應對各種情境,提升社交能力。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數位溝通變得日益重要,但文字的使用可能無意間傷害到他人。有效的文字溝通需要不斷練習和學習,並讓每一次交流都成為一個美好的體驗。
Thumbnail
說話的語氣對人際關係的影響至關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改變說話的語氣,從親子關係到夫妻、同事間的溝通,作者提出了多種方法。例如,從微細的細節做起,重視感恩、透過傾聽提高溝通品質,以及使用三明治溝通法。該文章的內容豐富且討論深入,對維護良好人際關係很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EAT 是一種溝通技巧,它的原則可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溝通者,無論我們是發話者還是訊息接收者,三個字母代表的概念如下: E是同理心 (Empathy): 指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理解對方的心態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態度,並思考對話者的心情。當一個人擁有同理心時無論是說話或聽話的時候,都能讓溝通的關係毫無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技巧,包括調對話頻率、避免過大或過多的提問,以及聆聽對方回應等。通過輕鬆生動的案例分享,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並應用於日常生活及教學中。
Thumbnail
有效溝通的三個關鍵是:態度坦率地對話(speaking openly)、具有同理心地聆聽(listening empathically)、適時適切地回饋(reflecting back)。前兩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我們通常會忽略第三項,造成發言者不知道自己所說的是否真的有被「聽懂」。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