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下午,小琪想要去社區一樓的公共閱覽室複習功課,覺得那裏的獨立書桌可以幫助自己專心。
我想起社區公告有說,週六下午的噴水池廣場要召開住戶大會,因此把這個會議訊息告訴小琪,我說:如果下午廣場開會,可能麥克風聲音以及來往頻繁走動的住戶可能會干擾妳讀書喔,要不要先留在家哩,等等再觀察看看呢?
小琪放下了原本已經打包要帶下樓的書箱,坐回了書桌。
我追問小琪:妳決定如何呢?
小琪:既然妳都這樣說了,我只好在家裡複習功課啦!
我疑惑的看著小琪說:妳這句話有什麼想要表達情緒嗎?抱怨?失望?
小琪回答:就是我沒得選了,只能在家了。沒有什麼情緒。
我說:如果沒有特別想表達的情緒或著想法,也許換個說法,比較不會讓聽話的人疑惑與猜疑,這句話也許這樣說比較好"幸好媽媽跟我說了這個訊息,那我就在家複習功課吧!"這樣的說法,表達了我的提醒以及妳自己的選擇與決定,沒有勉強或不甘心。
當然,如果小琪更多覺察到自己心情的變化,不妨也可以更多表達出來,例如感到失望,或著感謝媽媽提醒,這樣的說話方式,比較不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誤會。
小琪也許覺得媽媽嚴格,但是,這世界上除了媽媽,應該不會有人願意像鏡子一樣的把妳丟出來的話語,這麼清楚地映照給妳自己比較看看。大多數的人會形成一個對妳印象之後,直接疏遠妳了吧?!
小琪很快就會上高中、大學了,媽媽不知道還有幾年可以跟妳這樣對話的機會,如果還有聽見這樣的說話方式,我還是會立即提醒妳,好嗎?小琪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