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的匱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消遣者不喜歡問意義的問題,因為得不到什麼答案。

意義是什麼?德國社會學家韋伯說,行動者賦予行動以意義。但如何賦予?意義何在?均不清不楚。奧地利現象學家舒茲認為,因反思而有意義。這比較有點道理。就如同法國哲學家沙特說的,趕電車時,無暇思考意義的問題;趕上車了,才有可能思考趕電車的意義。

消遣也一樣。消遣活動多為吸引人之事,在消遣之中,人們不會有時間思考意義的問題。消遣有沒有意義,對消遣者來說,似乎並不重要,只要能打發時間就好,問有沒有意義幹嘛?但是,當消遣過後,覺得累了、倦了,或是仍感空虛、無聊或煩悶,或許才會反省自己剛才究竟在做些什麼?到底有沒有意義?

意義如果是反思的結果,那麼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憑什麼可以思考出意義來?對於生活有明確目標的人來說,例如想要賺第一桶金的年輕人,有了第一桶金以後的想像,便是他努力工作的意義之所在。對於活在過去的人而言,追憶過往,便會產生意義。然而,對未來目標的想像,也是根據自己或他人過去的經驗而形構出來的。所以說,一切意義都是來自於經驗,沒有經驗,便沒有意義。

不過,有意義的經驗往往是凸出的、令人難忘的經驗。例如,一輩子出國旅遊沒幾次的人,肯定比數十次、上百次的人,就歷次旅遊而言,感受到更多的意義。之所以如此,關鍵在於相似性與重複性,像是有些年長者,光是日本就去了數十次,多到不記得玩了哪些地方,有什麼好玩之處。同理,追劇、手遊等其他消遣活動的相似性與重複性,也會令消遣者感到意義的匱乏。

2024.12.0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現象.社會.學
1會員
40內容數
現象.社會.學的其他內容
2025/01/04
哲學家漢娜鄂蘭在她的名著《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中,提出人類「生命活動」(vita active)的三種主要模式,分別為勞動(Labor)、工作(work)和行動(action)。「勞動」指的是身體的活動,它只能依靠本能,屬於最低階的動物生活。不同於一般動物,人類會製造
2025/01/04
哲學家漢娜鄂蘭在她的名著《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中,提出人類「生命活動」(vita active)的三種主要模式,分別為勞動(Labor)、工作(work)和行動(action)。「勞動」指的是身體的活動,它只能依靠本能,屬於最低階的動物生活。不同於一般動物,人類會製造
2024/12/29
對基督徒來說,剩餘的時間指的是耶穌基督再度降臨,末日審判之前的時間;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救贖的時刻」,究竟是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正是由這段剩餘的時間來決定。 且不提宗教的末日審判。現今世界的諸多病灶,包括病毒的攻擊、氣候的異變、核戰的陰影、國家政治的腐敗、經濟文化的霸權等等,莫不令世人有末世之感。
2024/12/29
對基督徒來說,剩餘的時間指的是耶穌基督再度降臨,末日審判之前的時間;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救贖的時刻」,究竟是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正是由這段剩餘的時間來決定。 且不提宗教的末日審判。現今世界的諸多病灶,包括病毒的攻擊、氣候的異變、核戰的陰影、國家政治的腐敗、經濟文化的霸權等等,莫不令世人有末世之感。
2024/12/15
傳統觀念認為,與工作相對應的是閒暇,不是消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在他的《政治學》中明白指出:「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獲致閒暇。那麼,試問,在閒暇的時刻,我們將何所作為?總不宜以遊戲消遣我們的閒暇。如果這樣,則『遊戲』將成為人生的目的(宗旨)。這是不可能的。」[1]對亞里斯多
2024/12/15
傳統觀念認為,與工作相對應的是閒暇,不是消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在他的《政治學》中明白指出:「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獲致閒暇。那麼,試問,在閒暇的時刻,我們將何所作為?總不宜以遊戲消遣我們的閒暇。如果這樣,則『遊戲』將成為人生的目的(宗旨)。這是不可能的。」[1]對亞里斯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很多人與我抱怨現在的工作「沒意義」。我覺得「沒意義」是相對抽象的概念,需要具體剖析。什麼是「工作的意義」?我認為對Z世代而言,這個意義感指的是「能對我個人成長有幫助」,或是「對社會產生實質正向改變」的事情。也就是,你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有「精神滿足」,而不只是「單純的金錢回報」。
Thumbnail
很多人與我抱怨現在的工作「沒意義」。我覺得「沒意義」是相對抽象的概念,需要具體剖析。什麼是「工作的意義」?我認為對Z世代而言,這個意義感指的是「能對我個人成長有幫助」,或是「對社會產生實質正向改變」的事情。也就是,你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有「精神滿足」,而不只是「單純的金錢回報」。
Thumbnail
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
Thumbnail
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
Thumbnail
這是我閱讀古典的第一本書,首先這本書很適合我們這些新世代的年輕人,對未來憧憬同時也感到迷茫 作者不僅用了自身的例子,也舉了許多生動活潑的案例,可以幫你解答一些關於人生的疑惑,有許多我們從上一輩繼承並深入骨子裡的價值觀,也許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今的社會
Thumbnail
這是我閱讀古典的第一本書,首先這本書很適合我們這些新世代的年輕人,對未來憧憬同時也感到迷茫 作者不僅用了自身的例子,也舉了許多生動活潑的案例,可以幫你解答一些關於人生的疑惑,有許多我們從上一輩繼承並深入骨子裡的價值觀,也許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今的社會
Thumbnail
人們很喜歡對很多人事物賦予意義,彷彿做什麼之前都要有意圖、意義才會去做。如果沒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回報、成果,那似乎這件事情就沒有意義。你也會發現有的人窮及一生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 但真的什麼事都需要意義?
Thumbnail
人們很喜歡對很多人事物賦予意義,彷彿做什麼之前都要有意圖、意義才會去做。如果沒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回報、成果,那似乎這件事情就沒有意義。你也會發現有的人窮及一生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 但真的什麼事都需要意義?
Thumbnail
簡介   這本書以日常的事件起手,逐步引領讀者思考究竟該如何反應那些「模稜兩可」的事。   這讓我想到學物理時的事。學物理時,課本會先講解理論定義,而後再講述應用。為了更全面描述定理的適用範圍,這些述敘句子通常會很長。學生在學習時,也不可能直接記住這一長串字數。當時我老師的做法就是直接解題。這個
Thumbnail
簡介   這本書以日常的事件起手,逐步引領讀者思考究竟該如何反應那些「模稜兩可」的事。   這讓我想到學物理時的事。學物理時,課本會先講解理論定義,而後再講述應用。為了更全面描述定理的適用範圍,這些述敘句子通常會很長。學生在學習時,也不可能直接記住這一長串字數。當時我老師的做法就是直接解題。這個
Thumbnail
人總是不斷地尋找意義和理由。 我們需要知道意義,明白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的,才有辦法繼續前進
Thumbnail
人總是不斷地尋找意義和理由。 我們需要知道意義,明白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的,才有辦法繼續前進
Thumbnail
「人終有一死,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到底為甚麼要學?為甚麼需要工作來養活自己?人常言道:『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既然我們都會一無所有,那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我看著黑板上的四個大字,「生命哲學」,不斷的思考著究竟人有什麼意義? 「生命到底是為了甚麼而出現?如果每件事的發生背後都有一個原因,那每個人誕生是
Thumbnail
「人終有一死,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到底為甚麼要學?為甚麼需要工作來養活自己?人常言道:『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既然我們都會一無所有,那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我看著黑板上的四個大字,「生命哲學」,不斷的思考著究竟人有什麼意義? 「生命到底是為了甚麼而出現?如果每件事的發生背後都有一個原因,那每個人誕生是
Thumbnail
我以為,人在做的所有事情,都在為了賦予”意義”,為了找到意義。 人為什麼要學習? 因為想讓事情有意義,比如說在看一本故事書,你看了很感興趣,你會做什麼? 你會去研究,去分享,去閱讀更多,去了解更多,從而構成學習。 人為什麼要活著? 因為要讓生活有意義,這概念很簡單,我們今天在玩一個遊戲,一個喜愛遊
Thumbnail
我以為,人在做的所有事情,都在為了賦予”意義”,為了找到意義。 人為什麼要學習? 因為想讓事情有意義,比如說在看一本故事書,你看了很感興趣,你會做什麼? 你會去研究,去分享,去閱讀更多,去了解更多,從而構成學習。 人為什麼要活著? 因為要讓生活有意義,這概念很簡單,我們今天在玩一個遊戲,一個喜愛遊
Thumbnail
當說到意義,我只想到這句台詞,「意義係啥米,怜盃只知道義氣。」
Thumbnail
當說到意義,我只想到這句台詞,「意義係啥米,怜盃只知道義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