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懂:無聊的進步,才能累積出卓越成果】

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涯中,成功的過程往往比你想的更無聊。每天重複實驗、修改論文、讀文獻,似乎沒有明顯的突破,甚至讓人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義。


但事實是:無聊的進步,才能累積成卓越的成果。那些讓人驚艷的成果,不是靠一時的靈光乍現,而是源於每一天的微小努力。


以下 3 個觀念,幫助碩博士生正確看待「無聊的進步」,堅持下去直到看到成效:


▋1. 重複的工作,是成功的基石


做研究時,你是否因為反覆調試參數、改寫實驗報告,感到厭倦?別懷疑,這些看似枯燥的過程,正是在為你的成功鋪路。


例子:

• 數據分析中的一點細微調整,可能最終導致研究結果的突破。

• 無數次的論文潤色,讓你的研究成果在投稿時更具競爭力。


就像打地基時反覆測量與挖掘,雖然看不見結果,但地基越穩固,成果才能越出色。


▋2. 進步是「複利效應」的累積


無論是學術還是其他領域,真正的卓越來自於日積月累。這是一個典型的Compound Effect(複利效應):短期內看不到成果,但長期堅持的效果會讓你自己都驚訝。


具體做法:

• 每天讀一篇文獻:一年後,你的領域知識會比同儕深厚得多。

• 每天花30分鐘整理數據:半年後,完整的數據集會讓分析變得輕而易舉。


這些小小的習慣,看似無聊,但持續堅持的結果是不可思議的。


▋3. 學術路上,比快更重要的是穩


碩博士生涯是一場長跑,不是一場短跑。追求瞬間的突破,往往會適得其反,讓人感到挫敗。真正的成功者懂得用耐心與專注一步步累積成果。


問問自己:

「今天的努力是否讓我比昨天進步了一點點?」

每天進步 1%,一年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站在更高的地方,而這一切都來自於那些無聊的日子。


結論:無聊是卓越的必要代價


碩博士生涯中,那些讓人覺得重複又無聊的努力,正是累積卓越的基石。請相信:無聊的進步,才能帶來驚豔的成果。只要堅持下去,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的努力。

avatar-img
525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你可能遇過這樣的人:那些站在高位的導師、前輩,甚至學界大佬,總是願意鼓勵你,偶爾提點你幾句。他們看起來不苛刻、不計較,甚至樂於分享資源。 別誤會,他們這樣做,不是因為特別善良或慈悲,而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鼓勵你根本沒什麼損失。 相反,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智慧與從容。
對碩博士生來說,檔案丟失簡直是學術生涯的噩夢。無論是論文草稿、數據分析還是程式碼,檔案不備份,遲早會出事。 記住這條生存法則:檔案一定要存兩份,還要放在不同地方! 以下3大法則,讓你學會如何有效備份,免得研究成果瞬間蒸發。 ▋法則1:存兩份,放兩地 • 第一份放本地硬碟
在學術路上,是否常有這樣的心態: • 「我不是專家,萬一說錯怎麼辦?」 • 「我的想法不夠完整,發出來會不會丟臉?」 其實,洞察 (Insight) 的關鍵並不是你知道最多,而是你對問題的獨特看法,能讓讀者驚呼: 「酷!我之前怎麼沒想到?」 洞察的本質 (The Essence
碩博士生在面對研究時,常常會告訴自己: • 「我還要再多讀幾篇文獻。」 • 「等我熟悉方法後再開始。」 結果呢?行動一再被推遲,進度停滯不前。 其實,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行動 (Learning by Doing),別再用「學不夠」當藉口! 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等學夠了再動手」的
隨著時間相處得越久,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吸引力,從來不是那些表面的光環或名銜。 • 不是你的學位有多高; • 不是你的論文發表在哪裡; • 更不是你背後那些光鮮的成績單和獎狀。 真正讓人靠近的,是這 4 種特質 1. 溫暖 • 能讓別人在壓力大的學術環境中,因為你
Obsidian 的真正威力,不在於它的功能有多炫酷,而在於它能幫你把點子連結起來。 連結與反向連結(Links & Backlinks), 可以把一條條孤立的筆記,組織成一張強大的知識網絡。 當你的筆記開始互相關聯, 它不再只是零碎的紀錄,而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第二大腦」, 幫助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你可能遇過這樣的人:那些站在高位的導師、前輩,甚至學界大佬,總是願意鼓勵你,偶爾提點你幾句。他們看起來不苛刻、不計較,甚至樂於分享資源。 別誤會,他們這樣做,不是因為特別善良或慈悲,而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鼓勵你根本沒什麼損失。 相反,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智慧與從容。
對碩博士生來說,檔案丟失簡直是學術生涯的噩夢。無論是論文草稿、數據分析還是程式碼,檔案不備份,遲早會出事。 記住這條生存法則:檔案一定要存兩份,還要放在不同地方! 以下3大法則,讓你學會如何有效備份,免得研究成果瞬間蒸發。 ▋法則1:存兩份,放兩地 • 第一份放本地硬碟
在學術路上,是否常有這樣的心態: • 「我不是專家,萬一說錯怎麼辦?」 • 「我的想法不夠完整,發出來會不會丟臉?」 其實,洞察 (Insight) 的關鍵並不是你知道最多,而是你對問題的獨特看法,能讓讀者驚呼: 「酷!我之前怎麼沒想到?」 洞察的本質 (The Essence
碩博士生在面對研究時,常常會告訴自己: • 「我還要再多讀幾篇文獻。」 • 「等我熟悉方法後再開始。」 結果呢?行動一再被推遲,進度停滯不前。 其實,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行動 (Learning by Doing),別再用「學不夠」當藉口! 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等學夠了再動手」的
隨著時間相處得越久,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吸引力,從來不是那些表面的光環或名銜。 • 不是你的學位有多高; • 不是你的論文發表在哪裡; • 更不是你背後那些光鮮的成績單和獎狀。 真正讓人靠近的,是這 4 種特質 1. 溫暖 • 能讓別人在壓力大的學術環境中,因為你
Obsidian 的真正威力,不在於它的功能有多炫酷,而在於它能幫你把點子連結起來。 連結與反向連結(Links & Backlinks), 可以把一條條孤立的筆記,組織成一張強大的知識網絡。 當你的筆記開始互相關聯, 它不再只是零碎的紀錄,而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第二大腦」, 幫助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學術工作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可以去研究各式各樣有趣的現象。 剛開始念博士, 基本上只能去解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而貢獻也就是技術上又做得難一點。 博士畢業後, 托老闆的福, 有一個好的研究環境, 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各種, 由生成式AI引發的一系列資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學術工作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可以去研究各式各樣有趣的現象。 剛開始念博士, 基本上只能去解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而貢獻也就是技術上又做得難一點。 博士畢業後, 托老闆的福, 有一個好的研究環境, 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各種, 由生成式AI引發的一系列資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