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賦能 對話錄】解析強化『社交職能』的四個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天下沒有陌生人,只有尚未認識的朋友。”

前言:社交,從恐懼到成長的旅程

你是否曾在聚會中悄悄躲到角落,害怕與陌生人交談?是否在會議中明明有想法,卻因擔心說錯而選擇沉默?事實上,社交能力並非天生,有些人擅長與人交流,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方法並經歷了持續的練習。而那些因為過往經歷而對社交產生恐懼的人,只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再一步步重新建立自信,也許最後還能成為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社交達人”。
這篇對話記錄,將帶你跟隨一位略有社恐的小李,與社交職能顧問老孫的深入交流。從自我探索到掌握技巧,再到實踐與突破,他們揭開了“社恐”的本質,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四個成長歷程:認識自己、掌握技巧、累積經驗、拓展圈子。透過這些方法,你將發現,天下並無陌生人,只有未曾被了解的朋友,社交不再是難題,而是讓生活更加豐富的美好契機。


第一幕:初次見面,揭開社恐困境


小李(坐下後,有些拘謹地看著老孫):老孫,您好!其實來找您之前,我糾結了很久。我朋友說您是專門做社交職能輔導的專家,但我還是有點懷疑,一個人的社交能力真的能被改變多少?因為我從小就不是很擅長在陌生人面前表達,甚至有時候連即使是認識的人多了也會緊張。


老孫(微笑,打量了一下小李):你願意花時間來見我,這本身就是第一步的進步了。我想先請教你一下,你覺得在社交方面自己真正的困難在哪裡?


小李(稍微低頭思索):大概就是面對陌生人吧。我不是那種完全不會說話的人,但只要是陌生環境,我就會感覺自己被困住了,腦子裡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尤其是在職場,看到很多同事都很自信,但我卻總是躲著,生怕自己說錯話被笑話。


老孫:嗯,那我再問一個問題,你的這種緊張感,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事件,讓你記憶深刻?


小李(皺眉,回憶了一下):應該是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參加新生杯辯論比賽,因為太緊張,我說錯了一句話,結果被對方抓住漏洞,整個場面很尷尬,台下的人都在狂笑。從那次之後,我就開始特別害怕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


老孫(點點頭):原來如此,那次經歷應該對你的影響很大。但在此之前呢?小時候的你也是這樣嗎?


小李(稍微笑了一下):其實沒有,我小時候挺活潑的,還經常被老師選去參加班際間的活動,算是比較外向的性格吧。只是那次辯論比賽之後,好像心裡有了陰影,慢慢變得不太敢表達自己。


老孫(深吸一口氣,語氣稍顯嚴肅):小李,聽完你的描述,我能感受到那次經歷對你來說是個轉折點。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是你給那件事賦予了過多的負面意義?如果當時笑的其實並不多呢?或者眾人的笑聲中其實也帶著善意,而不僅是嘲笑呢?


小李(驚訝地看著老孫):您是說……其實沒有那麼糟?


老孫:對,當時的情境可能只是你的“感知”,而不是真實的全部。但卻因為這件事,你對自己的表達能力產生了懷疑,並讓這種懷疑慢慢發酵,最終影響了你現在的自信。


小李(點點頭,皺眉):那我應該怎麼辦呢?總不能讓時間倒流吧?


老孫:當然不能,但我們可以試著改變它對你的『意義』。小李,讓我們試著從三個角度來探究你這種恐懼的根源,然後再想辦法對症下藥。


第二幕:三個角度剖析社恐根源


1. 對自我價值的懷疑

老孫:先從第一個角度開始:你怎麼看待自己的價值?平心而論,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值得被尊重、被喜歡的人嗎?


小李(愣了一下,低下頭):這個問題好難回答。我覺得自己挺普通的,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別人注意的地方。


老孫(挑眉):普通?那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才算特別?那些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得自信滿滿的人,他們真的比你更有價值嗎?


小李(搖頭):這倒不一定,但他們至少更有存在感吧。


老孫:小李,這也許就是關鍵所在。我們經常把自己的價值綁定在外界的反饋上,比如別人是否認可我們、是否注意到我們。事實上,價值應該是由你自己來定義的。假如今天你不用擔心任何評價,你覺得自己有什麼優點?


小李(思考片刻):可能是……我挺會逗朋友開心,還有,有人說我觀察力不錯,能發現別人沒注意到的細節。


老孫(笑):這些優點都很棒啊!只是你還沒意識到它們在社交中的力量。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幫你建立對自我價值的認識。


2. 過往經歷的影響

老孫:再來看第二個角度,你過往的經歷是如何塑造你現在的行為模式的。剛才提到的辯論比賽,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但我想問,你如果回想那場比賽時,腦子裡會立即浮現的畫面是什麼?


小李(苦笑):就是台下哄笑的場景,還有我的尷尬。


老孫:那你有沒有想過,或許台下的人並不是在嘲笑你,而是在被那個場面的戲劇性給逗笑了?你認為他們真的在意你說錯了什麼嗎?


小李(愣住了):從這個角度看,好像也不一定……也許當時我的確太過在意了。


老孫:這就是過往經歷的特點,它們會被放大,並且因為我們主觀情緒的參與而被扭曲。要改變這種影響,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這些記憶,甚至賦予它們新的意義。


3. 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老孫:最後,來聊聊陌生環境。你說,面對陌生人時總是不知道該說什麼,那你覺得,真正阻礙你的,是沒有話題,還是害怕說錯話?


小李:應該是後者吧……總覺得自己一開口不小心就會暴露很多缺點。


老孫(笑了笑):這其實是我們的一種心理誤區。我們往往高估了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力。實際上,大多數人並沒有那麼在意你說了什麼,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是否感到被尊重、被關注。


小李(若有所思):也就是說,其實是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老孫:可以這麼理解,但這不是壞事。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們就能學會更輕鬆地參與對話,而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表現。


第三幕:成為社交高手的四個歷程


老孫:好了,現在我們了解了問題的根源,接下來就要進入解決方案。我將這個過程分為四個歷程,這是我多年輔導中總結出的實用路徑。


第一歷程:認識自己,重建信心

老孫:第一步是重新認識自己,並且建立自信。你需要每天花點時間記錄下三件讓你感到驕傲的事情,無論大小都可以。比如今天幫同事完成了一個小任務,或者在群聊中說了一句有趣的話。


小李(皺眉):每天三件?這會不會有點太難?


老孫:剛開始應該會有挑戰,但這是幫助你聚焦於自己的閃光點,而不是不斷放大缺點的重要行動。長期堅持下來,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比想像中更值得被喜歡。


第二歷程:掌握基礎社交技巧

老孫:接著是學習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我教你一個簡單的公式——“問候 + 傾聽 + 回應”。這個公式很實用,可以幫助你打破社交僵局。


小李(疑惑):這麼簡單?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的啊。


老孫:別小看這三步,它們是社交的基礎。比如,你見到陌生人時,先用問候打開話題,例如“你好,剛剛聽到你提到某某,很有意思。”接著進一步傾聽對方的回答,表現出你的關注。最後,根據對方的話題做出回應,比如延續話題或提出相關問題。


小李(猶豫):但如果對方不感興趣,話題冷掉了怎麼辦?


老孫(笑):冷場是正常的,不要因此否定自己。這時候可以轉換話題,比如從對方的興趣或共同經歷入手。比如“你對這個活動有什麼期待?”或“我最近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你有什麼建議嗎?”這些問題可以拉近距離,讓對方感覺你是真誠的。


第三歷程:累積正向經驗

老孫:第三步是刻意累積正向經驗。這意味著,你需要主動參與一些讓自己感到舒適又略有挑戰的場合,比如同事聚餐、朋友聚會,甚至行業沙龍。


小李(疑問):可是如果我表現不好不是,反而更打擊自信心,那怎麼辦?


老孫:這就是心態的問題了。不要把每次社交當成“測試”或“考試”,而是當成一場“實驗”。實驗的目的是學習,而不是完美。比如,參加聚會後記錄下你的三個亮點,比如主動介紹自己、說了一句幽默的話,或者只是融入了一個討論。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正向經驗。


小李(點頭):那如果我真的出糗了呢?


老孫:那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重點在於反思,建立成長思維,比如“我在哪裡可以改進?下次遇到類似情況,可以怎麼做得更好?”這種自我反思會幫助你進步,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的表現越來越自然。


第四歷程:拓展多元化的社交圈

老孫:最後一步,也是最有挑戰的一步——拓展多元化的社交圈。這不僅能幫助你提升社交能力,也能讓你接觸更多樣的人和經歷。


小李(皺眉):這聽起來有點功利。為什麼一定要刻意拓展人脈?


老孫: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社交圈的拓展並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讓你的生活和視野更豐富。你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比如加入攝影社、跑步俱樂部,或者參加一些讀書會,這些活動能讓你自然地與不同背景的人建立連結。


小李:可是如果我在新的圈子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呢?


老孫:一開始可以從“稱職的觀察者”做起,觀察圈子的氛圍,找到適合自己加入的節奏。適時地表達你的興趣和認可,比如當有人分享時,微笑或點頭表示支持。當你融入得越來越自然,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第四幕:質疑與突破


小李:老孫,雖然您說得很有道理,但我還是有些懷疑。這些方法真的能幫助我嗎?萬一我努力了很久,卻還是沒什麼進步,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老孫(微笑):小李,改變從來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充滿波折的過程。就像健身一樣,你可能有時候感覺肌肉酸痛,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有進步。但只要你堅持下去,總會看到成果。


小李:可是,每次失敗真的很讓人挫敗啊……


老孫:挫敗感是正常的,但我們要學會從挫敗中尋找價值。你可以問自己:這次的經驗中,我學到了什麼?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這樣的反思會讓失敗變成成長的契機,而不是負擔。


老孫:另外,堅持我前面建議你的養成記錄的習慣。每次社交活動後,花五分鐘記錄下三件事:第一,你表現得好的地方;第二,可以改進的地方;第三,下一次的目標。這不僅能幫助你看到自己的進步,還能建立一個正向的心理迴圈。


小李(眼神微亮):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那我是不是應該先從小規模的活動開始,比如跟幾個熟悉的朋友聚會?


老孫:這樣很好!先從舒適的環境開始練習,然後逐步挑戰更複雜的場合。記住,社交是一項需要不斷練習的技能,就像學習一門樂器一樣。


第五幕:實踐中的場景模擬


場景一:在公司聚會中突破自己

老孫:假設明天公司有個部門聚會,你會怎麼參與?


小李(思考):可能還是找個安靜的角落坐著,等別人主動找我說話吧。


老孫:這是被動的參與方式,我建議你試試更主動的策略。比如,當你到場時,可以先找一個熟悉的同事聊幾句,然後再慢慢加入其他小組的對話。


小李:可是我怕話題插不進去啊……


老孫:這是正常的,沒有人一開始就能完美融入所有對話。你可以用一些輕鬆的開場白,比如“今天這菜不錯,你覺得呢?”或者“最近大家的工作都挺忙的吧,有什麼放鬆的好方法?”這些話題都比較安全且容易引發共鳴。


場景二:在陌生場合中建立信心

小李:那如果是在完全陌生的場合,比如參加一個行業沙龍呢?


老孫:這樣的場合對新手確實有挑戰,但你可以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主動結識兩個新朋友。找到那些看起來比較隨和的人,先自我介紹,比如“你好,我是某某公司的小李,這次是第一次參加這類活動。”這樣的開場白既禮貌又輕鬆。


小李:可是如果對方反應冷淡怎麼辦?


老孫(微笑):冷淡的反應不一定是針對你,而可能是對方本身也不擅長社交。換一個人試試看,或者把話題轉向對方感興趣的方向,比如“我剛才聽到你提到的觀點很有意思,可以多說一些嗎?”


第六幕:應對長期性的社交困境


小李(挑眉,帶著一絲懷疑):老孫,您說得這麼理想化,可是社交壓力是長期存在的。就算我短時間內有進步,久而久之,如果遇到一些新的挫折,我可能又會回到原點。這樣的“循環”怎麼解決?


老孫(點頭,語氣堅定):這個問題非常現實,也是許多人在改變過程中會遇到的。我們的確可能因為新的情境而感到挫敗,但這並不代表你退步了。真正的進步,是在面對新的挑戰時,你能比以前處理得更好。


老孫:我們先來聊聊“挫折循環”。你覺得挫折本身是一件壞事嗎?


小李(困惑):直覺上是壞事吧?至少讓人感覺很痛苦。


老孫:這就是我們需要重新定義的地方。挫折本身不是壞事,它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挫折,我們是否會一直停留在舒適區,從未發現自己的潛力?


小李(若有所思):這麼說好像有道理……但實際遇到時,還是很難接受。


老孫:這很正常,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設定“小目標”。不要期待一次就能改變所有問題,而是每次聚焦於一個點,比如在陌生場合認識一個新朋友,或者在會議中主動發言一次。小的成功會累積成長期的信心,而這些信心將成為你面對挫折的支柱。


小李:那如果目標還是沒有達成呢?


老孫:這時候就要用“自我反思三步驟”了:

第一,冷靜下來,接受結果;

第二,分析原因,比如是準備不充分,還是策略不對;

第三,調整方法,為下一次做準備。

每次反思都是一次調整的機會,而不是失敗的定義。


第七幕:內外兼修,打造專屬社交氣場


老孫:最後,我們來談談一個進階的課題——如何打造自己的社交氣場。社交能力強的人,通常不僅是因為他們會說話,更是因為他們能夠讓別人感受到一種安心、舒適的氛圍。這種氣場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培養的。


小李(好奇):氣場?這聽起來有點玄學。


老孫(笑):氣場其實是你整體形象的綜合體現,包括你的語氣、肢體語言、自信程度,甚至是你的專業能力。比如,當你在講話時,語速平穩、眼神專注,就會讓人感受到你的穩重。再比如,你的穿著打扮是否得體,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


小李:那我需要刻意改變自己的外在形象嗎?


老孫:不需要刻意,而是需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例如,保持整潔的儀表,選擇適合場合的服裝,這些細節都會讓你看起來更專業,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第八幕:總結與啟發


社交的核心:成全自己,也成全他人

小李(深吸一口氣):老孫,今天聊了這麼多,我覺得自己對社交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但您覺得,真正的社交高手是什麼樣的?


老孫:真正的社交高手不是那些擅長取悅別人的人,而是那些能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舒服的人。社交的本質,是一種雙向的成全。當你放下對評價的執著,用真誠去與人交流,你會發現,原來世界並不那麼可怕。


小李(眼中閃爍著期待):那我該怎麼開始?


老孫(微笑):記住四個歷程——認識自己,學習技巧,累積經驗,拓展圈子。每一步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停下來。送你一句話:“每一次對話,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每一次交流,都是一種成長。”只要你願意嘗試,改變就在不遠處。


小李(深吸一口氣):老孫,今天學到了很多,但說實話,我還是有點害怕。您覺得我真的能做到嗎?


老孫(語氣溫和):小李,改變從來不容易,但每一步的努力都會讓你接近目標。記住,我們不需要完美,只需要比昨天進步一點點。


小李(若有所思):所以我是不是應該把這個過程當成一場學習,而不是一場考驗?


老孫:完全正確!最後送你一句話:“天下沒有陌生人,只有尚未認識的朋友。”當你帶著這樣的心態去看待每一次社交,你會發現,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而你擔心的那些“失敗”,其實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學習。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從中提取出有價值的經驗,並且應用到下一次。


附錄:操作性重點摘要

一、探索社交恐懼的根源

1. 自我價值的懷疑:

停止將自己的價值綁定在外界評價上,學會肯定自身優點。

每天記錄三件讓自己感到驕傲的小事,累積自信。

2. 過往經歷的影響:

重新審視負面經歷,賦予新的意義,避免放大失敗的影響。

將失敗看作學習的過程,而非自我否定的證據。

3. 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認識到大多數人並不會過度關注你的言行,重點是參與而非完美表現。

把目標設定為建立基本連結,而非立即成為核心。


二、四個歷程實操方法

1. 認識自己,重建信心:

練習記錄個人優勢與每日成功經歷。

通過自我肯定擺脫對失敗的過度放大。

2. 掌握基礎社交技巧:

使用“問候 + 傾聽 + 回應”公式,輕鬆打開對話。

問簡單開放性問題,例如“你對這次活動的看法是什麼?”

3. 累積正向經驗:

主動參加小型聚會或活動,每次完成後記錄亮點。

把每次社交當作“實驗”,重點是學習而非表現。

4. 拓展多元化的社交圈:

從興趣入手加入新圈子(如讀書會、運動社團)。

在新圈子裡,先做“稱職的觀察者”或“鼓掌者”,適時參與。


三、面對具體情境的應對策略

1. 職場內部聚會:

主動與熟悉的同事聊幾句,逐步加入其他對話。

使用輕鬆話題打開局面,如“這菜不錯,你覺得呢?”

2. 陌生行業沙龍:

設定小目標(如主動結識兩個新朋友)。

開場使用自我介紹和共通話題切入,例如“我第一次參加這類活動,您呢?”


四、提升自我氣場的方法

1. 外在形象:

保持整潔的儀表和適合場合的穿著。

注意肢體語言和語氣,表現專注與自信。

2. 內在穩定:

練習控制語速和情緒,讓人感受到你的穩重與可靠。

在社交中專注於當下,不急於取悅他人。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受邀到東海管院『高齡健康與運動學系』分享。我做了一些『客製化』的內容安排。三個小時的課程,除了該有的求職履歷與面談實務重點外,我主要想提醒這群大四的同學們三件事: 1.職涯規劃其實並不只是畫出一張時間表 真正的核心是對於產業發展的深刻理解。以高齡健康產業來說,這個領域看似尚未成熟,充滿著
情境說明 麥克是某家大型企業的中階主管,最近面臨極大的職場壓力。他所屬的部門肩負著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任務,然而高層頻繁調整策略,卻未提供足夠資源支持,導致基層員工怨聲載道。麥克被夾在高層與基層之間,不僅要滿足上級的高期望,還要安撫員工的情緒,結果身心俱疲。
本文透過真實案例——1996年珠穆朗瑪峰登山悲劇,剖析決策中的四大陷阱:誤導性經驗(依賴過去成功模式)、誤導性預判(先入為主忽略替代方案)、不適當的個人利益(短期利益影響判斷)、不適當的情感依附(情感干擾理性),並針對這些陷阱,提出四大防禦策略。
前言:近來職場霸凌的議題倍受關注,特將之前在發表過的舊文,重新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 職場『微霸凌』只是開始 提到「職場微霸凌」,你會想到什麼?也許是一句聽起來像玩笑的貶低話語,或者是一個看似隨意的眼神,又或者是一個帶有暗示的分派工作方式。這些看似輕微的行為,可能在當下讓人覺得不至於構成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能否找到答案,從來不取決於困難的大小,而取決於合作的深度。」 前言:傳產企業人資挑戰的真實縮影 在傳產中小企業內,資源有限卻挑戰無窮,特別是在新部門成立時,常伴隨著資源分配的爭議與內部矛盾。
全文摘要:本文記錄了一場職涯輔導對話,講述資深職涯顧問老孫如何運用「職涯金字塔」幫助迷茫的歷史系畢業生丹丹找到職涯方向。對話從丹丹的迷茫開場,逐步引導她理解金字塔的三層結構:甜蜜區(熱愛、擅長與市場需求的交集)、尖峰點(核心競爭力)、以及影響力(職場與社會價值)。
今天受邀到東海管院『高齡健康與運動學系』分享。我做了一些『客製化』的內容安排。三個小時的課程,除了該有的求職履歷與面談實務重點外,我主要想提醒這群大四的同學們三件事: 1.職涯規劃其實並不只是畫出一張時間表 真正的核心是對於產業發展的深刻理解。以高齡健康產業來說,這個領域看似尚未成熟,充滿著
情境說明 麥克是某家大型企業的中階主管,最近面臨極大的職場壓力。他所屬的部門肩負著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任務,然而高層頻繁調整策略,卻未提供足夠資源支持,導致基層員工怨聲載道。麥克被夾在高層與基層之間,不僅要滿足上級的高期望,還要安撫員工的情緒,結果身心俱疲。
本文透過真實案例——1996年珠穆朗瑪峰登山悲劇,剖析決策中的四大陷阱:誤導性經驗(依賴過去成功模式)、誤導性預判(先入為主忽略替代方案)、不適當的個人利益(短期利益影響判斷)、不適當的情感依附(情感干擾理性),並針對這些陷阱,提出四大防禦策略。
前言:近來職場霸凌的議題倍受關注,特將之前在發表過的舊文,重新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 職場『微霸凌』只是開始 提到「職場微霸凌」,你會想到什麼?也許是一句聽起來像玩笑的貶低話語,或者是一個看似隨意的眼神,又或者是一個帶有暗示的分派工作方式。這些看似輕微的行為,可能在當下讓人覺得不至於構成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能否找到答案,從來不取決於困難的大小,而取決於合作的深度。」 前言:傳產企業人資挑戰的真實縮影 在傳產中小企業內,資源有限卻挑戰無窮,特別是在新部門成立時,常伴隨著資源分配的爭議與內部矛盾。
全文摘要:本文記錄了一場職涯輔導對話,講述資深職涯顧問老孫如何運用「職涯金字塔」幫助迷茫的歷史系畢業生丹丹找到職涯方向。對話從丹丹的迷茫開場,逐步引導她理解金字塔的三層結構:甜蜜區(熱愛、擅長與市場需求的交集)、尖峰點(核心競爭力)、以及影響力(職場與社會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即使在一起,也變得沉默無語…… 你覺得自己身處於什麼樣的世代? 有幾次跟朋友參加聚餐,常看到其他桌的客人無論是親子、伴侶、還是朋友聚會時,會看到他們邊吃飯邊各自滑著手機。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作者深受社交困擾。在過去的求學生涯中,作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能融入團體,但卻無法真正結交朋友,造成心理矛盾。文章分享了其煩惱的根源和對未來交友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面對環境的轉變總是感到焦慮,但她知道不認識朋友會讓日子更難過。於是,她勇敢嘗試社交,儘管耗費大量精力,但最終認識了幾個很棒的人,接納她的不安,讓她能自在地做自己。曉感謝這些摯友,也感謝自己願意打開心胸,去認識他人、認識世界。她學會了依靠他人,不再擔心。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提到「陌生人」你下意識的反應是? 1、警惕提防,保持距離 2、沒啥感覺,默默飄過 3、喜歡跟陌生人嘮嗑 4、被陌生人的善意溫暖過 請投票!!!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克服害羞和緊張,找到自信的方法,包括心態調整和自我成長。作者分享了對話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建議專注在可控部分來提升自信。文章指出,不用花費時間和金錢學習聊天技巧,而是要尋找共鳴並放棄無法聊得來的目標。藉由累積經驗,人們可以變得更自信和堅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即使在一起,也變得沉默無語…… 你覺得自己身處於什麼樣的世代? 有幾次跟朋友參加聚餐,常看到其他桌的客人無論是親子、伴侶、還是朋友聚會時,會看到他們邊吃飯邊各自滑著手機。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作者深受社交困擾。在過去的求學生涯中,作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能融入團體,但卻無法真正結交朋友,造成心理矛盾。文章分享了其煩惱的根源和對未來交友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面對環境的轉變總是感到焦慮,但她知道不認識朋友會讓日子更難過。於是,她勇敢嘗試社交,儘管耗費大量精力,但最終認識了幾個很棒的人,接納她的不安,讓她能自在地做自己。曉感謝這些摯友,也感謝自己願意打開心胸,去認識他人、認識世界。她學會了依靠他人,不再擔心。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提到「陌生人」你下意識的反應是? 1、警惕提防,保持距離 2、沒啥感覺,默默飄過 3、喜歡跟陌生人嘮嗑 4、被陌生人的善意溫暖過 請投票!!!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克服害羞和緊張,找到自信的方法,包括心態調整和自我成長。作者分享了對話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建議專注在可控部分來提升自信。文章指出,不用花費時間和金錢學習聊天技巧,而是要尋找共鳴並放棄無法聊得來的目標。藉由累積經驗,人們可以變得更自信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