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當下的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前言: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聲音和規範,它們來自家庭、學校、朋友,甚至社會文化的每個角落。我們被這些外界的期待所形塑,也逐漸學會用既有的框架去解讀自己和他人。這些框架,常常變成一種無形的標籤,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感受,也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但生活中的每個瞬間,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無論是意料之中還是意外發生,似乎都在提醒我們:當下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樣子。接納自己的當下狀態,並非妥協或放棄,而是一種面對的勇氣,是讓心靈從抗拒中解脫、回歸平靜的力量。


內容:

  人從一出生起,就開始被社會建構所塑造。初來乍到這個世界,我們被灌輸各種期待。隨著歲月流轉,師長的教誨、照顧者的引導、同儕的影響,以及社會環境的規範,無一不在我們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痕跡。

  我們看世界的角度、解讀事物的方式,乃至價值觀的形成,都在這些影響中悄然定型。今天,我心情很好,早上去上了唱歌課,出門前稍微打扮了一下。下午,有朋友約我去唱KTV。我穿了一件花襯衫,覺得自己看起來還不錯。

  唱歌中,朋友看了我一眼,突然說:「穿花襯衫有gay的感覺。」我愣了一下,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只是內心升起一個疑問:一個人的穿著或氣質,就能斷定他的性傾向嗎?回想起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刻板印象—— 穿花襯衫、化妝、舉止女性化,似乎這些都被貼上了「gay」的標籤。難道同性戀者一定是這個樣子嗎?陽剛的gay就不存在嗎?我不禁納悶,為什麼這些外在的表徵會成為人們判斷的依據?

  我並沒有為他的話感到生氣,因為對我而言,「是」或「不是」並不重要。如果有人因此對我有所誤解,那也無所謂。即使真的是同性戀,那又如何?如果一個人因為你的性向選擇不和你做朋友,那麼他的友誼也帶著條件吧?

  社會建構所影響的層面很廣,它本身就是一種標籤。我們可以試著去反思,究竟是自己無法接受,還是社會賦予的價值觀讓我們無法接受?或許許多偏見的根源,不在於個人,而是這些深植於文化中的觀念。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接納一個人的全部,這是人之常情,但尊重卻是一種選擇。


  無論性向是天生還是後天,它都是自然的,與旁人無關,也不需要被質疑或審視。我可能無法完全接納一個人,但我選擇尊重。 我想,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相處之道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而這份獨特,正是我們彼此尊重的起點。  


番外

  昨天晚上,心情很平靜。早上學完唱歌後,下午去KTV,結束後,覺得有點累,
我選擇一個人從KTV走到捷運站,看看沿途的風景,街道的樣子,週遭充斥著聖誕氣息,四處都是情侶、家庭出遊,看著這些持續前行。一切都變得好緩慢。生活有時候總是太過緊湊,我們總是在忙碌中穿梭,忽略了身邊的一切細節。
進站前,板橋沒雨, 剛出站,土城細雨,
只要打傘就能平穩的走回家, 接納當下發生的一切。 

接納-焦慮

打番外時,突然冒出新鮮靈感,接納不只是接納自己,還有接納外在所發生的一切,
就像板橋沒雨,土城下雨,打傘即可前行,可雨天對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有人喜歡雨天的寧靜,有人覺得心煩意亂..的,我只需要接納這個不在我預料中的意外,心情會很平靜踏實,因為這是很日常的事物。

但是呢,沒那麼簡單,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的平靜,以前我感受不到,現在我覺得人生是接納的過程,太多的意外、無法預計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當一切不如預期,總覺得心情一團糟下雨天。

我們理想了規劃對於未來的藍圖,卻不得不對著這些令人措手不及的變化即時做出因應,但在因應的過程裡,總讓人感到焦慮,因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人誤以為偏離了原有的軌道,其實,並不然,我們還是在路上,但多了一些插曲。

焦慮是我們不滿足/不滿意當下的自己,我們認為此刻的自己/狀態不夠好,無論是無意識或有意識,當你接納當下的自己與狀態,會察覺當下的自己也是內在的一部分,只是他與理想還有些差距,而我們正走在這條追尋理想自己的道路上。

剛好看到拳擊冠軍林郁婷的影片-click me!。

任賢齊-在路上


我正在練習,希望你們可以與我加入這個行列。我是丞,下次再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翔丞的沙龍
12會員
58內容數
生活故事與選擇的過程
翔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5
翔丞分享了他從學業到職涯迷茫,最終找到人生方向,決定成為歌手的旅程。文章描述了他參與人生定向工作坊,重新連結對唱歌的熱愛,並學習忠於自己、善待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2/25
翔丞分享了他從學業到職涯迷茫,最終找到人生方向,決定成為歌手的旅程。文章描述了他參與人生定向工作坊,重新連結對唱歌的熱愛,並學習忠於自己、善待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寬容是一種智慧 寬容是一種智慧,它不僅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過失,更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自己內心的矛盾時,找到一條平和的道路。學會寬容他人,其實也是在學習寬容自己,這樣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 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生活中,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職場、家庭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與自己觀點
Thumbnail
寬容是一種智慧 寬容是一種智慧,它不僅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過失,更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自己內心的矛盾時,找到一條平和的道路。學會寬容他人,其實也是在學習寬容自己,這樣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 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生活中,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職場、家庭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與自己觀點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的觀念,所以大多數的人常常在很多事上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苛 這樣乍聽之下是一個寬容且自律的人,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要學著對自己包容一些,因為人生能「從頭到尾」都陪伴我們的就只有自己⋯⋯
Thumbnail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的觀念,所以大多數的人常常在很多事上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苛 這樣乍聽之下是一個寬容且自律的人,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要學著對自己包容一些,因為人生能「從頭到尾」都陪伴我們的就只有自己⋯⋯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