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何讀歷史?》談建築史的研究與教學內容即建築歷史哲學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哲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史,其並非歷史學者研究的歷史;歷史學者研究的歷史,是學術期刊上的歷史,即不同內容才會被接受,需要有差異、新論述(有道理、有說服力)的歷史。筆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歷史」博士,就是「歷史哲學」博士,驗證了哲學作為一種思想工具,論證、批判的有效性與普遍性,如同吳密察老師認為:「歷史只有可不可以說服的歷史」。


  首先,為何要讀歷史?吳密察老師認為是為了「說明現在之所以成為現在」(具有目的性的論述)。如:一個小朋友回到家分享在學校一天的故事,便是為了讓聽者成為「現在」的他/她,此即為歷史學家的工作。而有多少時間說多長的故事,於是歷史了有各種版本。故歷史始於探詢關於自身的故事,目的是為了讓他人理解,理解現在。然而,筆者認為,人本質上並非活在現在、對象化的現在、可區分的現在,而是活在過去、現在、未來相互指涉、整體不可區分的「時間性」。雖然歷史很重視時間先後次序,如:同個時代,A畫家在B畫家之前,然而,這並無法反映A畫家關切的內容與B畫家所關切的內容的差異,即反映兩者不同經驗、環境下產生不同思想的進路;時間次序必須關聯到情境或事件才有意義。故歷史非僅是「現在」,即線性時間觀下的線性史觀,而是宛如尼采的「永恆回歸」的歷史,在重複中產生差異、只有詮釋而沒有事實的歷史。


  接著,歷史與記憶有何差異?重點不是歷史或記憶何者較「真」的問題,兩者的共同點有二,即1. 皆有「目的性」;歷史學家在挑史料時已帶有目的性,而我們在回憶時(口述史、回憶錄)亦是選擇性的回憶,即隱惡揚善的凸顯事件的高潮。2. 皆有「殘缺」;史料一定有殘缺,記憶一定會遺忘、竄改。然而,兩者的差異在於,歷史是拿來進行反省、打破神話的,記憶則是拿來強調某些儀式化、英雄化的東西,故記憶並不等於歷史。吳密察老師認為歷史=事實+詮釋。此詮釋必須是批判式的詮釋,而非流於主觀感受的詮釋。重點不是追求百分之百的事實「是什麼」(What),而是「如何」(How)。


  吳密察老師接著分享參觀德國柏林郊外高中的歷史課,在德國,歷史課並非必修,而是選修,該課堂上老師並非照本宣科的念課文,而是議題式的閱讀、討論、寫作;課前閱讀相關資料,課中討論交換意見,課後藉由文字整理思緒提出說服自己的論證。如此的歷史課,對於同一事件,便會有各種不同的詮釋。如同一套的三國演義,卻有各種說故事的方式與詮釋的內容。故歷史是被「做」(make)出來的,先成為圖書管理員(找資料)再透過論證、詮釋,形成人與人組成社會普遍的理解。


  最後,何謂國家的歷史教育目標?吳密察老師認為:「歷史始於菁英探詢關於自身的故事。但時代在變,歷史書寫和講授的內容也在變。歷史可能並非民主社會的第一道防線,但它實際上也非常靠近前線。因為對歷史的理解,提升了我們穿透那些有意編織的謊言迷霧之能力。此外,歷史通過不斷為自身競爭提供新的領域,而鞏固了民主社會。」


  過去一綱一本的時代,歷史教育(課綱)是以政治、菁英為主的歷史,目的是形塑民族主義,為國民國家建構工程的一環。然而,隨著1970年代的反省,「國民」教育往「公民」教育移動,多元社會、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帶入,社會開始需要並發展出多元的歷史,如:社會的歷史、文化的歷史、環境史、女性史等。在一綱多本的歷史教育(課綱)下,民主時代沒有了官修歷史,歷史成為可以討論的歷史,沒有正確、絕對客觀的歷史,只有可不可以說服的歷史。歷史的目的,正如吳密察老師所期望的故宮,非僅是單方面的「陳列」,或高高在上、專家做給專家的展覽,而是能夠透過展覽,與一般民眾產生有目的性的對話。歷史非歷史學家的歷史,而是所有人的歷史,如同故宮的文物非故宮的而是所有人的文物。如:疫情期間,故宮藉由雲端策展的活動,讓人人都可以透過文物策展,說出自己的故事。


  綜上,歷史學者就是「歷史哲學」學者,論證、批判既定歷史,以利創造新歷史。故建築史學者研究上應該是「建築歷史哲學」學者,論證、批判既定建築史,以利創造新建築史。而教學上應該透過閱讀、討論、寫作,探討建築史「如何」(How)的問題,讓建築史在多元史觀下,人人都可藉由建築史說自己的故事。然而,當今建築史的研究與教學,是否有達到上述目的?建築史研究上除了史料蒐集,更重要的是對於史料的詮釋,即對史料的論證、反省、批判。建築史教學上,非僅是照本宣科的教授陳年同樣的一套課程,而未有新知識的創新及訓練學生閱讀、討論、寫作等能力。建築史應該是能夠讓學生帶著走的,而非考完即忘、毫無創新可言的教授。故建築史必須回歸到歷史哲學,即思考何謂建築史?何謂建築史的目的?何謂建築史的對象?等問題,透過建築史作為建築教育中發揚建築人文精神的進路,如此培養的建築人才具備最大的創造可能性。

吳密察 - 為何讀歷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2會員
630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
Thumbnail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四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四節
Thumbnail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Thumbnail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Thumbnail
歷史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紀錄過去而已,或者說即便只是記錄過去也同樣都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記錄過去,這些目的都是渴望透過歷史書寫的方式去影響寫作者在寫作當下所身處的那個外在環境。所以我們可以說,歷史學即為一種精神動力學。
Thumbnail
歷史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紀錄過去而已,或者說即便只是記錄過去也同樣都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記錄過去,這些目的都是渴望透過歷史書寫的方式去影響寫作者在寫作當下所身處的那個外在環境。所以我們可以說,歷史學即為一種精神動力學。
Thumbnail
歷史是人類探求外在知識的一種途徑,透過歷史,我們能將當下所感知到的現象加以運用脈絡化的方式呈現,或者給予某一特定現象時空感方面的意義呈現。
Thumbnail
歷史是人類探求外在知識的一種途徑,透過歷史,我們能將當下所感知到的現象加以運用脈絡化的方式呈現,或者給予某一特定現象時空感方面的意義呈現。
Thumbnail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
Thumbnail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
Thumbnail
日前聽聞本島當代學者文人自述史觀,覺得蠻驚訝的。驚訝的程度,大概就跟那次見人在論壇裡以「倫理學是一門探索道德的學科」回答倫理學的範疇定義一樣。
Thumbnail
日前聽聞本島當代學者文人自述史觀,覺得蠻驚訝的。驚訝的程度,大概就跟那次見人在論壇裡以「倫理學是一門探索道德的學科」回答倫理學的範疇定義一樣。
Thumbnail
讀余英時教授的「歷史與思想」像跑馬拉松,這場心智上的馬拉松保證值回票價
Thumbnail
讀余英時教授的「歷史與思想」像跑馬拉松,這場心智上的馬拉松保證值回票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