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覺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別忘了覺察

讓我們從一下個小故事開始


有一天我跟我的老師莫子一起吃飯,忍不住問了他一個問題:「像你這樣徹悟的人,平時怎麼感知生活中的一切呢?」莫子回答說:「像我們現在一起吃飯,我不僅能感受到飯菜的味道,同時也能感知到周圍的一切。隔壁桌的人在做什麼、說什麼話、甚至一些細微的動作,我都能察覺到。」

他這麼一說,讓我頓時有種「被敲醒」的感覺。我們平常的生活,大多是「無意識」地過著。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會完全沉浸在裡面,甚至陷得很深。這種狀態其實和玩電玩玩到完全忘我的中二生沒什麼兩樣啊!這次的對話讓我更加意識到,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得有意識、有覺察,才是真正的清醒。


如何保持覺察?

要在生活中保持覺察,可以從二個層面來深入練習:

  1. 時間上的延續性
  2. 空間上的廣度

1. 時間上的延續性

什麼是時間上的延續性呢?就是你在一天中,能有多久的時間真正保持覺察。一天有16個小時醒著的時間,你有多少時間是「真正醒著」的?是10個小時?還是不到4個小時?

「不醒著」的時間,並不是指你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而是你忘了你是誰。你忘記了:「你是覺察本身」,忘記了「你正在覺察著」。

比如我們聊天、思考、滑手機、玩遊戲的時候,往往就陷入了「無意識」的狀態。當你真的保持覺察,你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小細節。例如,我有時候無聊時會下意識把手背到後腦勺;有些人則會摸頭、搓耳朵,或者做出一些小動作。這些原本被忽略的習慣,在覺察中就像被「打光」了一樣變得清晰可見。這種細緻的體驗,不是光靠聽道理或說「我有安住在覺察」就能達到的,只有真正實踐了才會明白。

2. 空間上的廣度

除了時間上的延續性,還有覺察的「廣度」。我們的身體有時候也有「盲區」,例如後背、手肘、腳趾這些地方。如果沒有刻意練習,很可能連自己的身體感受都覺察不到,更別提更微細的情緒或思維流動了。


覺察的廣度就像一盞燈,可以從小小的光點慢慢擴展,照亮更多「平時意識不到」的地方。當你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身體,可能會發現一些平時注意不到的緊繃或放鬆感。比如,在思考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眉頭皺得緊緊的,或者肩膀下意識地繃住了。這些微妙的感受,如果不在覺察中,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身體的覺察是練習的起點,從這裡出發,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其實也有盲區。比如,有時候我們會「被思考帶著走」,情緒起伏時卻沒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情緒牽引。當覺察的廣度越來越大,你會發現自己能看到的不只是表層的感覺,而是更深入的東西。

保持覺察,並不是要我們時刻警惕、緊繃,而是要慢慢培養一種「清醒的習慣」。讓自己從無意識中醒來,從迷失中找到自己。每天多留一些時間、多一點空間給自己,去觀察身體和心靈的狀態,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和細膩。也許從覺察的那一刻開始,你會發現世界比你想像的更加鮮活和有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倫斯的沙龍
76會員
146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羅倫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1/08
靈性,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內在的實修 在靈性學習的路上,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陷阱——不斷地閱讀各種靈性書籍,記錄下那些看起來美好又充滿智慧的語錄,彷彿掌握了某種高深的真理。然而,當真正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我們才發現,這些美麗的句子派不上太多用場。 知識與實修的落差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1/08
靈性,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內在的實修 在靈性學習的路上,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陷阱——不斷地閱讀各種靈性書籍,記錄下那些看起來美好又充滿智慧的語錄,彷彿掌握了某種高深的真理。然而,當真正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我們才發現,這些美麗的句子派不上太多用場。 知識與實修的落差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觀察力並非天賦,而是可透過刻意練習提升的技能。本文提供培養觀察力的方法,包含設定觀察目標、專注關鍵細節、即時回饋以及持續修正技巧,並說明提升觀察力能帶來人際溝通順暢、職場決策精準及工作效率提升等好處。
Thumbnail
觀察力並非天賦,而是可透過刻意練習提升的技能。本文提供培養觀察力的方法,包含設定觀察目標、專注關鍵細節、即時回饋以及持續修正技巧,並說明提升觀察力能帶來人際溝通順暢、職場決策精準及工作效率提升等好處。
Thumbnail
你能集中注意力多久?本篇分享「持續的注意力」對人生的幫助,要如何擁有這種注意力?取自書籍《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每天7分鐘微行動,在追求中釐清優先順序,每個選擇都為人生加分》之摘要。
Thumbnail
你能集中注意力多久?本篇分享「持續的注意力」對人生的幫助,要如何擁有這種注意力?取自書籍《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每天7分鐘微行動,在追求中釐清優先順序,每個選擇都為人生加分》之摘要。
Thumbnail
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能量管理來提升生活品質。 從體能、情緒、思維與精神四個角度,提供實用策略,以幫助個體在關鍵時刻發揮最佳狀態,應對壓力與挫折。 強調習慣的養成及明確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對於持久變化的重要性,適合尋求提升自我管理和生活質量的讀者。
Thumbnail
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能量管理來提升生活品質。 從體能、情緒、思維與精神四個角度,提供實用策略,以幫助個體在關鍵時刻發揮最佳狀態,應對壓力與挫折。 強調習慣的養成及明確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對於持久變化的重要性,適合尋求提升自我管理和生活質量的讀者。
Thumbnail
 來自 梅爾·羅賓斯 的 << 五秒法則 >> 一看到書的副標 : " 倒數54321,衝了!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根治惰性,改變人生 " 看到關鍵字,缺乏行動力的我對於5秒法則完全沒概念,於是馬上就開始看這本書了(只聽過5秒定律 還可以吃,沒聽過5秒法則的me)。
Thumbnail
 來自 梅爾·羅賓斯 的 << 五秒法則 >> 一看到書的副標 : " 倒數54321,衝了!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根治惰性,改變人生 " 看到關鍵字,缺乏行動力的我對於5秒法則完全沒概念,於是馬上就開始看這本書了(只聽過5秒定律 還可以吃,沒聽過5秒法則的me)。
Thumbnail
專注是一種需要刻意練習的技能,能提升我們的效率及生活質量。無論是早上起床、享受早餐、專注工作,或是在休息時徹底放鬆,專注都能讓每一個環節充滿意義與價值。通過這篇文章,學習如何在生活的各個時刻專注於當下,建立這一小習慣,以達到更好的心靈和身體狀態。
Thumbnail
專注是一種需要刻意練習的技能,能提升我們的效率及生活質量。無論是早上起床、享受早餐、專注工作,或是在休息時徹底放鬆,專注都能讓每一個環節充滿意義與價值。通過這篇文章,學習如何在生活的各個時刻專注於當下,建立這一小習慣,以達到更好的心靈和身體狀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由於上次我只看了一點,因此只看見作者所提到「心理技巧」中的皮毛,再接下去看後,我相信,後面一定還有更多真的讓我意想不到的「心理技巧」,今天我要改正我所說的,我不再認為「心理技巧」就是正面思考,那只是其中之一,而使用「心理技巧」的目的,是為了使進步的過程中更快樂。 拒絕教條式的限制思想 我們從36
Thumbnail
由於上次我只看了一點,因此只看見作者所提到「心理技巧」中的皮毛,再接下去看後,我相信,後面一定還有更多真的讓我意想不到的「心理技巧」,今天我要改正我所說的,我不再認為「心理技巧」就是正面思考,那只是其中之一,而使用「心理技巧」的目的,是為了使進步的過程中更快樂。 拒絕教條式的限制思想 我們從36
Thumbnail
重新又看了一次這本書以前做的紀錄,這本書很像正向雞湯的那種,每次看都會有種被激勵的感覺,適合當自己低潮或是迷惘的時候翻閱,不過這本書並不是講什麼方法論,而是偏向講道理的那種。 有些思維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不會執行,這是為何呢?因為知易行難以及不了解重要性,總要等到事過境遷後才明白,大家都知道注意力很
Thumbnail
重新又看了一次這本書以前做的紀錄,這本書很像正向雞湯的那種,每次看都會有種被激勵的感覺,適合當自己低潮或是迷惘的時候翻閱,不過這本書並不是講什麼方法論,而是偏向講道理的那種。 有些思維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不會執行,這是為何呢?因為知易行難以及不了解重要性,總要等到事過境遷後才明白,大家都知道注意力很
Thumbnail
我們可以嘗試在生活中,將過去經驗、未來目標與當下做平衡。當我們學會在這三者之間取得平衡,勢必能使我們生活得更加自在與高效,更好的活出自己想過的生活。
Thumbnail
我們可以嘗試在生活中,將過去經驗、未來目標與當下做平衡。當我們學會在這三者之間取得平衡,勢必能使我們生活得更加自在與高效,更好的活出自己想過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