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重新定義慈悲——奇蹟式的慈悲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慈悲是一種看待他人的方式,彷彿他已超越了自己現有的成就。」
—奇蹟課程

當我們談到「慈悲」時,往往會自然聯想到對他人的憐憫,看到對方的困難、缺乏甚至脆弱,並因此想要提供協助。然而,這樣的慈悲其實是基於一種「對方有所不足」的看法,認為他人處於相對低的位置,而我們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也帶著某種優越感或比較心態。這樣的慈悲,固然是出於好意,卻仍然停留在表面的善意上

raw-image


而《奇蹟課程》給我們的慈悲觀卻大不相同。在奇蹟的視角下,真正的慈悲不是出於憐憫對方的不足,而是源於對彼此內在潛力的信任。奇蹟的慈悲強調的是看到對方「尚未展現的成就」,去認識到每個人都擁有無限可能,而不是將目光停留在表面問題上。這樣的慈悲,不是施予,也不是帶著憐憫的幫助,而是一種理解的選擇:選擇看到對方內在的完美與潛力,超越對錯與比較,用更寬廣的眼光來看待一切。


療癒與慈悲的根本意義

《奇蹟課程》指出,療癒的能力是在「分裂」之後才出現的。當我們感到孤立,或與他人之間有著某種隔閡,療癒的需求便應運而生。只要我們仍然生活在這個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世界中,療癒便是一種「保護」,幫助我們在這世界中保持連結。而這樣的連結正是通過慈悲或「愛德」來實現的,因為慈悲是一種幫助我們放下偏見、重新看待彼此的眼光。

可以這樣想像,當我們選擇慈悲地看待他人時,並不只是在幫助對方,而是在選擇一種更開闊、更包容的態度。這樣的眼光讓我們能夠從心底相信他人有能力成長、有能力達成他們的潛能。這樣的慈悲不僅是療癒對方的途徑,也是一種對自己心靈的安慰,讓我們的內心也得到了平靜與釋放。


慈悲不只是施予,而是看見對方的潛力

在台灣,許多人理解的慈悲往往簡化成為「施予善意」。當我們行善時,往往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是「比較強」的那一方,而對方是「有不足」的那一方。然而,《奇蹟課程》中的慈悲卻提醒我們,真正的慈悲並不是著眼於對方的「欠缺」或「不足」,而是帶著理解與包容去看見他們「尚未展現的成就」。

奇蹟課程說:「慈悲是一種看待他人的方式,彷彿他已超越了自己現有的成就。」這意味著,我們不再僅僅看到表面上的差異或困難,而是從更深的靈性層次去看待對方,選擇相信他們內心的潛能,並且尊重他們獨特的成長歷程。這樣的慈悲,是一種帶有信任和理解的看見,而不是一種單純的憐憫。


奇蹟中的慈悲:愛德與縮短痛苦的奇蹟

奇蹟課程中提到,奇蹟是一種慈悲的表現,而奇蹟的作用在於「縮短時間」,減少我們在痛苦中的掙扎。這裡的「縮短時間」指的是讓我們少一些在困難中的停留,更快地走向內心的平安。而每一次慈悲的展現,都是一個奇蹟的機會。當我們選擇不批判,或不將他人的缺點放大,反而去看到他們的潛力時,這就是一個奇蹟。這樣的奇蹟讓我們彼此內心都得到釋放,從而縮短了彼此在痛苦中的停留。

這樣的慈悲或許比做善事更具挑戰性,因為它要求我們去轉變對他人的看法,不僅是幫助對方,而是從內心去理解、去接納對方的完整性。這樣的選擇在生活中可能表現為:我們選擇放下過去的怨懟、選擇原諒對方、選擇不去放大別人的過錯,從而讓雙方都能感受到內心的寬慰和釋放。這樣的慈悲,實際上讓我們在生活中的許多痛苦大大減少了。


慈悲並不遙遠:它就在日常生活中

慈悲並不一定是什麼偉大的事蹟,也不需要是什麼艱難的修行,而是我們可以每天選擇的生活方式。當我們願意用一種寬容、開放的心去看待別人,即便是在小小的日常互動中,也可以為生活帶來改變。例如,當我們面對他人的錯誤時,選擇用理解的心看待,而不是急於批評或指責。當我們看到他人的脆弱或不安時,選擇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而不是急於評斷。這樣的慈悲不僅是對他人的接納,更是對我們內心的療癒。

試想看看,當我們選擇慈悲地看待他人,而不再總是關注對方的缺陷或失敗,我們的內心是否也會因此更加輕鬆、自在呢?這樣的慈悲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與他人的連結,甚至在困難中也能彼此支撐、彼此理解,這便是生活中的奇蹟


結語:奇蹟式的慈悲,讓我們從內心開始改變

奇蹟式的慈悲並不是要求我們做什麼大事,而是讓我們重新定義「慈悲」的含義。當我們選擇用更開放、接納的心去看待他人,不僅縮短了彼此的痛苦,也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更多的和諧與愛。

慈悲是一種選擇,不再只是為他人做些什麼,而是選擇如何看待他人。當我們能夠從「看到對方的不足」轉變成「看到對方的潛力」,這樣的慈悲不僅帶來療癒,也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愛的流動。或許,這便是奇蹟課程中的慈悲真正想要帶給我們的訊息。


歡迎加入我的沙龍,我將持續每週一至兩篇產出奇蹟課程相關的文章
-羅倫斯
66會員
128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倫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奇蹟課程》中,寬恕被視為靈性修行的核心,它使我們超越幻覺,認識到真實本質。透過對世界投射的理解、小我濾鏡的辨識及認清真正的自我身份,我們能釋放心靈的負擔,回歸平靜與完整。本文探討三層誤解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提供實踐寬恕的智慧,使我們在面對衝突時能更輕鬆地釋放怨懟,迎接每一刻的到來。
在臺灣的華人文化中,聖靈的概念較不常見。本文探討聖靈在《奇蹟課程》中的意義及其作用,強調聖靈是內心深處的指引者,提醒我們選擇愛與寬恕而非恐懼。透過與聖靈的溝通,我們能夠回歸內在的智慧,克服小我帶來的迷惑,實現心靈的平靜與和諧。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奇蹟課程》如何提醒我們放下對自己及他人的評判,尋找真正的內心平靜。評判讓我們失去認識他人的機會,而無條件的接納則能帶來深層的和平。文章中強調評判的陷阱和仁慈的重要性,呼籲讀者以理解替代控制,攜手共創和諧的社會。最後,鼓勵大家練習放下評判,擁抱仁慈,實現內心的釋放與和平。
耶穌十字架事件的真正意涵 在基督教的傳統中,十字架常被視為耶穌犧牲的象徵,似乎代表著上主願意為了人類的罪孽而「犧牲」自己聖子。然而,這樣的觀念卻在無形中強化了對上主的恐懼,也讓許多虔誠的信徒在心靈上背負著對罪惡的負擔。《奇蹟課程》指出,真正帶來救贖的並不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而是他的復活,且
「奇蹟祈禱」不同於一般請求外在改變的祈禱方式,它是一種回歸內在的練習。奇蹟祈禱的核心在於放下對外界結果的執著,專注於「看清真相」與內心的平安,而非尋求外在的控制或改變。透過奇蹟祈禱
從糾正到接納:靈性覺醒的溫柔之路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看到別人犯錯,或說出我們認為不合適的話,做出不恰當的行為。這時候,我們通常會覺得有義務指出這些錯誤,甚至認為這樣做是在幫助對方進步。然而,《奇蹟課程》卻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錯誤的真正根源不在行為或話語上,而是在更深的小我層次。
在《奇蹟課程》中,寬恕被視為靈性修行的核心,它使我們超越幻覺,認識到真實本質。透過對世界投射的理解、小我濾鏡的辨識及認清真正的自我身份,我們能釋放心靈的負擔,回歸平靜與完整。本文探討三層誤解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提供實踐寬恕的智慧,使我們在面對衝突時能更輕鬆地釋放怨懟,迎接每一刻的到來。
在臺灣的華人文化中,聖靈的概念較不常見。本文探討聖靈在《奇蹟課程》中的意義及其作用,強調聖靈是內心深處的指引者,提醒我們選擇愛與寬恕而非恐懼。透過與聖靈的溝通,我們能夠回歸內在的智慧,克服小我帶來的迷惑,實現心靈的平靜與和諧。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奇蹟課程》如何提醒我們放下對自己及他人的評判,尋找真正的內心平靜。評判讓我們失去認識他人的機會,而無條件的接納則能帶來深層的和平。文章中強調評判的陷阱和仁慈的重要性,呼籲讀者以理解替代控制,攜手共創和諧的社會。最後,鼓勵大家練習放下評判,擁抱仁慈,實現內心的釋放與和平。
耶穌十字架事件的真正意涵 在基督教的傳統中,十字架常被視為耶穌犧牲的象徵,似乎代表著上主願意為了人類的罪孽而「犧牲」自己聖子。然而,這樣的觀念卻在無形中強化了對上主的恐懼,也讓許多虔誠的信徒在心靈上背負著對罪惡的負擔。《奇蹟課程》指出,真正帶來救贖的並不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而是他的復活,且
「奇蹟祈禱」不同於一般請求外在改變的祈禱方式,它是一種回歸內在的練習。奇蹟祈禱的核心在於放下對外界結果的執著,專注於「看清真相」與內心的平安,而非尋求外在的控制或改變。透過奇蹟祈禱
從糾正到接納:靈性覺醒的溫柔之路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看到別人犯錯,或說出我們認為不合適的話,做出不恰當的行為。這時候,我們通常會覺得有義務指出這些錯誤,甚至認為這樣做是在幫助對方進步。然而,《奇蹟課程》卻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錯誤的真正根源不在行為或話語上,而是在更深的小我層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無我慈悲,是一種智慧的慈悲。祂允許一切的苦難發生;祂只會在「別人求助」的時候,才會伸出援手;祂只會救助那些「有緣人」。
Thumbnail
Self-compassion中文翻成自我疼惜,強調遇到困境時用憐憫心為自己保留一個盡量舒適的心理空間。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許多人需要幫助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許多人需要幫助。無論是天災人禍、疾病痛苦,還是經濟困難,這些困境使得許多人的生活變得艱難。在這些困難面前,我們不應該只是冷眼旁觀,而是應該伸出援手,因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生命和一個充滿希望的心靈。 天災無情,人間
Thumbnail
現代社會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幫助他人”這個詞,但真正付諸實踐的卻少之又少。幫助他人,不僅僅是對被幫助者有益,對幫助者本身也有深遠的影響。這裡將探討幫助他人的意義、方式以及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促進社會和諧 首先,幫助他人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一個社會充滿了互助和關愛,社會
Thumbnail
習慣犠牲和付出的人, 可能常常漠視自己的感受, 很少聆聽自己的心,是否覺得舒服或喜悅, 一股腦兒的投入,一旦被否定、被拒絕,就容易受傷; 在犠牲和付出之前,我們照顧自己了嗎? 我們是否有被滿足的需要,被認可的需要,被接納的需要, 們是否在一開始的時候,內在就已經失衡了。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想幫助一個人,結果越幫越累,最後我們原本那顆純淨的心也磨損了,就開始問自己為什麼那個助人之心不見呢? 因為每一次和對方的互動當中,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有很多愛、能力、時間....,就把自己全部掏空給對方,卻忘記要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別人。
Thumbnail
物質貧窮確實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得到幫助和改善,例如社會福利、慈善組織和政府支援等。然而,心靈貧窮卻是一個更複雜的問題。 而心靈貧窮是內心的空虛、失落感或缺乏意義感。 它可能是由於精神壓力、孤獨、情感困擾或對生活目標的迷失而引起的。 心靈貧窮不僅影響個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無我慈悲,是一種智慧的慈悲。祂允許一切的苦難發生;祂只會在「別人求助」的時候,才會伸出援手;祂只會救助那些「有緣人」。
Thumbnail
Self-compassion中文翻成自我疼惜,強調遇到困境時用憐憫心為自己保留一個盡量舒適的心理空間。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許多人需要幫助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許多人需要幫助。無論是天災人禍、疾病痛苦,還是經濟困難,這些困境使得許多人的生活變得艱難。在這些困難面前,我們不應該只是冷眼旁觀,而是應該伸出援手,因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生命和一個充滿希望的心靈。 天災無情,人間
Thumbnail
現代社會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幫助他人”這個詞,但真正付諸實踐的卻少之又少。幫助他人,不僅僅是對被幫助者有益,對幫助者本身也有深遠的影響。這裡將探討幫助他人的意義、方式以及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促進社會和諧 首先,幫助他人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一個社會充滿了互助和關愛,社會
Thumbnail
習慣犠牲和付出的人, 可能常常漠視自己的感受, 很少聆聽自己的心,是否覺得舒服或喜悅, 一股腦兒的投入,一旦被否定、被拒絕,就容易受傷; 在犠牲和付出之前,我們照顧自己了嗎? 我們是否有被滿足的需要,被認可的需要,被接納的需要, 們是否在一開始的時候,內在就已經失衡了。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想幫助一個人,結果越幫越累,最後我們原本那顆純淨的心也磨損了,就開始問自己為什麼那個助人之心不見呢? 因為每一次和對方的互動當中,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有很多愛、能力、時間....,就把自己全部掏空給對方,卻忘記要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別人。
Thumbnail
物質貧窮確實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得到幫助和改善,例如社會福利、慈善組織和政府支援等。然而,心靈貧窮卻是一個更複雜的問題。 而心靈貧窮是內心的空虛、失落感或缺乏意義感。 它可能是由於精神壓力、孤獨、情感困擾或對生活目標的迷失而引起的。 心靈貧窮不僅影響個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