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瑞的本質是甚麼?
二、該怎麼看待不斷併購的公司?
三、對保瑞的想法和估值。
------------------------------------------------------------------------------------
對的,保瑞「目前」最主要就是靠「併購」來擴大規模、增加營收及獲利,並建立競爭優勢,這一點相信在保瑞擠身全球十大CDMO廠之前,這個策略目標不會變!
但這是保瑞的本質嗎?
對、但也不對,併購是「手段」的一種,並不是本質,那本質是甚麼呢?
我認為是現任保瑞董事長盛保熙的野心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盛董訪談的影片,不過我覺得下面這個淺顯易懂,並把重點都勾勒出來了,以下我會摘要一些重點:
1、先想好公司的定位
到底保瑞該做甚麼?新藥開發?學名藥?製造?還是醫材通路?最後保瑞決定了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也是生技產業中未來成長率非常高的項目。
依據Mordor Intelligence之研究報告,全球CDMO(包含CRO)預計將由2024年美金2,385億成長至2029年3,304億,GAGR為6.7%,其中美國、中國、印度、德國將是藥品CDMO市場最大的國家。
2、用金錢買時間,增加競爭優勢
CDMO是一個需要規模經濟才會有競爭優勢的產業,要快速達到這個競爭優勢,就是靠「併購」,而併購就是「用金錢買時間」,讓保瑞可以快速的成長。
3、現在就是黃金時刻,刻不容緩加緊腳步
首先,因為中美關係緊張,臺灣因此獲得新的機會,例如跟「美國」當地公司的合作、或跟「中國」的公司合作來輸出到海外市場,都很有發展的機會。
其次,是美國的資本市場因為利率、通膨等因素,對於生技的投資比較保守,但臺灣卻是政府不斷在推動生技產業。
最後,因為上面兩個因素,台灣在生技方面的人才、技術都越來越好。
4、要著眼海外市場,回收資本支出
生技業的投資需要有耐心,跟電子業的生命週期不太一樣。
政府應該要鼓勵公司到海外設點、併購或合作技術,生技業需要很大的資本投資,因此也需要大的市場才能回收。
5、資本、技術、管理三者達成一定目標,再走下一階段
這一段我認為是總結了保瑞目前持續在做的事,也是精華所在:
(1)資本:足夠多的錢、堅強的財務體質,才有辦法持續併購適合的公司!
(2)技術:從小分子、大分子、針劑等,強化自身技術,同時也一併研發新藥或改良藥。
(3)管理:併購後快速融入原有公司、留住人才、製造1+1>2的綜效。
基於這樣的實力,我認為保瑞的成長,目前是先看盛保熙董事長的野心到哪裡,而目前是從「2024年啟動新的五年計畫,力拚2029年營收翻倍」,我相信那時候應該有機會擠身全球十大CDMO之行列。
但在臺灣市場,以持續併購來成長的生技公司幾乎沒有,所以我們要怎麼樣看待這類型的公司呢?我認為要一步一步拆解。
1、時間成本->自行擴廠時間長
2、獲取高端技術、人才及客戶
3、資本運用效率
4、規模經濟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舉兩間目前全球前二名的CDMO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美國)跟Lonza(瑞士),2023年的營收(含其他業務),分別為428.6億美元及76億美元。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併購歷程發現,這行業的龍頭老大哥一樣持續在找尋機會併購,並且拓展各項技術領域,提升各項生物製劑的生產能力,這樣來看,保瑞的併購策略就顯得合理許多。
當然,併購不只提升營收、讓公司持續成長那麼簡單,併購失敗的案例也是層出不窮,我們可以從這些例子注意到,最常遇到的風險即是整合風險和財務風險,如下所述:
1、整合風險
(1)企業文化差異
(2)技術移轉升級
(3)業務通路整合
2、財務風險
(1)高債務壓力
(2)資金流動性風險
就如同盛保熙董事長自己在今周刊的採訪說的:
「併購的成敗關鍵,在於是併購後是否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體,以及該主體是不是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同時隨著保瑞公司知名度越來越大,併購機會越來越多,但反而公司對於併購是越來越審慎,近年大概都是十中挑一,拒絕九成的案子,因為越來越清楚公司要的是甚麼。
從這裡也可以知道,慎選併購標的,並明確自己發展的方向,才會減少遭遇上述問題的風險,也才能在併購完後,迅速調整好體質,以應付下一次的併購機會!
1、併購案正在加速
以往可能幾年有一次大型的併購案,中間會有幾次小型的,但光是2024年,保瑞就宣布了4件併購案(其中泰福-KY的尚未完成),併購完統合後,再次併購的速度加快了,我認為這體現了幾點:
(1)如同盛董上面所述,現在是台灣生技業的黃金時刻,所以保瑞正在把握這個時機,不斷找尋適合自己的併購案,並且有機會就「立即」出手,不會遲疑。
(2)對於CDMO、藥物銷售等領域,保瑞已經「想得很清楚」,公司應該要往哪些領域去做拓展、哪些領域深化優勢等。
(3)明年大家對於美國聯準會Fed的降息預期最高是2碼,故尚不會馬上進入低利率或0利率的時期,保瑞相較美國企業,仍較具有資金優勢。
綜上所述,我認為明年一定持續會有併購案,且可能是往擴充大分子、無菌針劑產量的方向去琢磨,是否會有像USL這麼大型的就不一定,但手上畢竟還有50幾億的現金,應該都還有很大的機會!
2、往大分子、針劑、特殊通路去擴充
這是我認為保瑞未來會增加產能或併購的方向,說明如下:
(1)針劑廠進行升級並爭取歐規認證、泰福KY合作形成大分子一條龍服務
保瑞於113年12月9日公告11月營收達16.8億元,月減近 2 成,保瑞說明,由於美國無菌針劑廠 / 充填廠11月開始進行為期2個多月的廠房設備維護與升級,全廠停產,使得11月營收呈現月減,待計畫完成後,廠房營運動能將逐漸提升。
這點也可以在11月27日的法說會看出公司對於針劑廠的看重:
「它原本就是個CDMO廠,原本產能就有7、8成(原先的三條生產線),那2024年初開出新一條Isolater Line,這條效益更高,所以很多產品會移到這條生產線。包括Q4也簽了一個新客戶。」
「那為何我們覺得這個針劑廠很寶貴,因為很多針劑廠都是用舊的技術,而不是用美國最新的NXA的Isolater Line,那第四條線就是用最新的Isolater Line。」
另外公司也提到針劑廠是無論大小分子都可以接(畢竟是最後充填成針劑),但擁有針劑廠是做大分子必不可缺少的一環,在與泰福-KY合作後,保瑞終於擁有大分子一條龍服務的完整能力。
大分子藥物的利潤普遍都會比小分子高,所以我認為保瑞想往高毛利走,一定會再把併購的觸手往大分子產能、針劑等相關領域做擴展!
(2)買特殊藥走特殊藥局通路
收購Pyros所取得的罕病品牌用藥產品組合Vigafyde,將有助於擴展Upsher-Smith針對罕見疾病致力推行之「Promise of Support™」計劃。運用Upsher-Smith在小兒神經專科經營多年的品牌認同與運營實績,保瑞集團將能持續增加品牌產品、擴大銷售通路、提升獲利效率,在處方用藥領域取得優勢。
另公司同樣在法說會,稱讚口服型是一個突破型的創新,把原本餵藥的8個步驟變成3個步驟,結合USL本身的粉末和錠劑,可說是全方位cover這種罕見疾病的治療(幼兒使用口服、到了一定年紀用錠劑),可望達到原廠Lundbeck當時市場的規模,等於用USL百年品牌的聲譽+特殊疾病管道,想辦法吃下最多的市佔。
另外除了現有針對嬰兒點頭式痙攣之病患(約1年新增2,500人),Pyros亦持續研究該藥的其他適應症,若拿到 TSC的適應症的藥證,則一年可有五萬人的病患,市場非常可觀!
這也能解釋為何有些人對於收購Vigafyde會不會影響USL本身Vigabatrin的市場,從而自己跟自己競爭的疑慮。
額外一提,保瑞於2024/11 取得Deflazacort 美國學名藥藥證(治療罕見疾病杜氏肌肉營養不良症),預計1Q25上市,原廠藥年營收約2億美元,而這顆藥,也是走特殊通路,慢慢厚實保瑞的影響力。
1、2024年全年的獲利估計
如果扣除廉價購買利益的話,2024約賺30元,加入的話,大概是賺42元左右。
2、目前的股價和本益比
以1/2收盤價749來計算:
(1)以全年賺42.89元,目前本益比為17.46倍,偏划算。
(2)如果扣廉價購買利益。,則全年賺31.2元,目前本益比為24倍,偏貴。
其實可以很明顯看出來,影響目前本益比是便宜還是昂貴的,就是有沒有持續「併購」這件事。
而我相信,保瑞在接下來的2025年,絕對會有併購案,因為呼應到第一段所講的,這個公司的版圖,就是董事長的野心,而盛保熙的野心,絕不僅止於此。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希望能不吝幫我按愛心,或分享給同樣在投資路上的朋友,你們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