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抬頭挺胸縮小腹」? 別再相信這個傷害脊椎的過時觀念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姿勢的迷思與真相:告別「挺胸收腹」的過時觀念

你是否也曾聽過「站直、挺胸、肩膀向後」的姿勢建議?從小到大,我們可能都被教導要這樣站立,認為這才是正確的姿勢。

然而,傳統上認為的「抬頭挺胸縮小腹」好姿勢,近年來運動科學的研究卻顛覆了這個傳統觀念。

事實上,這種刻意「挺胸收腹」的姿勢,反而可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負擔,甚至導致姿勢不良。

為什麼「挺胸收腹」是個壞主意?

raw-image

圖中最左「lordotic」姿勢

1.骨盆前傾與腰椎過度伸展

當我們刻意將肩膀向後拉時,身體會不自覺地將骨盆向前推,導致骨盆前傾,同時腰椎也會過度伸展。這種姿勢會讓人感覺暫時變高,但實際上會造成身體的緊繃和不適,並且難以長時間維持。

raw-image

2.脊椎自然曲線的破壞

正常的脊椎並非完全筆直,而是具有自然的曲線,包括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胸椎後凸(thoracic kyphosis)和頸椎前凸(cervical lordosis)。刻意挺胸收腹會使這些自然曲線趨於平坦,特別是會壓迫胸椎,進而影響肩胛骨的正常活動。肩胛骨應在略微圓潤的胸廓上滑動,但當胸椎被拉平時,肩胛骨的活動就會受限。

raw-image

3.重心前移

這種姿勢會使身體的重心前移到前腳掌,而非後腳跟。這會影響我們的步態,難以有效地用腳跟著地,久而久之可能導致其他問題。

raw-image

怎樣才算健康的身體姿勢?

既然「挺胸收腹」並非理想的姿勢,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姿勢呢?

1.自然的脊椎曲線

健康的姿勢應該尊重脊椎的自然曲線,維持腰椎、胸椎和頸椎的正常弧度。避免過度伸展或過度彎曲,讓脊椎保持在一個舒適自然的狀態。

2.肋骨與骨盆的對齊

一個良好的姿勢,應該讓肋骨位於骨盆之上,也就是所謂的「堆疊」。這有助於身體的重心回到正確的位置,並減少不必要的壓力。

3.姿勢放鬆不刻意

姿勢應該是身體自然而然產生的,而不是刻意強迫的。如果一個姿勢讓身體感到不舒服,那麼身體就不會想要維持這個姿勢。

raw-image
左圖為正確姿勢: 自然脊椎曲線+肋骨與骨盆對齊+橫膈膜與骨盆底對齊
右圖為錯誤姿勢: 刻意挺胸(俗稱剪刀姿勢scissor posture)
raw-image
raw-image


正確姿勢會創造良好的腹部穩定性

肋骨與骨盆的對齊是關鍵,我們會看到肋骨和骨盆互為平行線,而橫膈膜和骨盆底肌也會在此時互相平行,這個機制會讓腹部上下、左右、內外張力互相平衡,同時創造深層腹部肌肉群的控制力。

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創造以下條件:

  • 側腹肌的參與: 正確姿勢下的腹部穩定並非靠「縮小腹」來達成,而是藉由側腹肌(side abs)的參與。在正確的姿勢下,當我們吐氣時,側腹肌會自然啟動,將肋骨輕微下拉,幫助身體穩定。
  • 呼吸的重要性: 深呼吸,特別是長長的吐氣,可以有效啟動側腹肌,這與刻意縮小腹的概念不同。透過有意識的呼吸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正確的腹部穩定。
  • 核心肌群的協同作用: 側腹參與其實代表著整個核心肌群的協同作用,側腹肌肉群包含腹橫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這些肌群發力時會產生類似護腰的作用鞏固脊椎穩定,還會類似懸吊系統一樣吊起脊椎和內臟,讓兩者懸浮於體內減少向下壓力。

改善姿勢的實用運動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善姿勢,讓身體達到自然的平衡呢?以下介紹兩個簡單有效的運動,幫助你找到正確的姿勢:

運動一:肋骨與骨盆堆疊練習

raw-image

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感受肋骨與骨盆的正確位置,並訓練核心肌群。

  • 準備:準備一個約3-4吋高的墊子或書本,以及一個小球或軟墊。
  • 步驟
  1. 將墊子放在腳下,雙腳平放於墊子上,腳跟、大拇趾根部和腳掌外側都要接觸地面。
  2. 將球夾在兩膝之間,保持膝蓋與腳趾對齊.
  3. 雙手輕放在最下方的肋骨上,慢慢吐氣,同時感覺尾椎稍微抬離地面,啟動大腿後肌.
  4. 保持腳底和腿後肌的發力,將雙手向上伸直,掌心相對,約呈100-120度.
  5. 再次慢慢吐氣,直到感覺側腹肌啟動,並將肋骨輕輕向下拉.
  6. 維持側腹肌的發力,用鼻子輕柔地吸氣,再慢慢吐氣。重複這個呼吸循環.
  • 注意事項
    • 向上伸直手臂時,不要過度伸展,避免肋骨外翻.
    • 保持腳底與地面的接觸,避免腳趾抬起.
    • 吐氣時,要感覺到側腹肌的啟動,而不是腹部正面的六塊肌。

運動二:站姿鋸式半程深蹲

raw-image

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將重心移回後腳跟,並訓練身體在站立時保持正確的姿勢。

  • 準備:找一面牆。
  • 步驟
  1.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腳尖朝前,距離牆面約一腳的距離。
  2. 將前臂放在牆上,手掌呈自然的中立位置。
  3. 輕輕向牆面施壓,同時將肋骨向後推,但不要駝背或失去高度。
  4. 輕微收腹,確保骨盆在肋骨下方,不要過度前傾或後傾。
  5. 將重心移至腳後跟,大約佔體重的三分之二.
  6. 慢慢彎曲膝蓋,向前滑動,但不要讓重心離開腳後跟。
  7. 慢慢吐氣,感覺側腹肌啟動,同時保持肋骨外展,並用鼻子吸氣,維持這個姿勢。
  • 注意事項
    • 避免聳肩,保持頸部放鬆.
    • 確保骨盆保持在肋骨下方,不要向前或向後滑動。
    • 運動過程中,保持呼吸順暢,不要憋氣。

日常姿勢維護小技巧

除了運動,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小細節,幫助我們維持良好的姿勢:

  • 坐姿:坐著時,感受坐骨均勻地接觸椅子,並保持腳跟平放於地面。這有助於維持骨盆在一個中立的位置。
  • 站姿:站立時,雙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保持身體挺直,但不要過度挺胸,可以輕柔地吐氣,感受肋骨向下移動。
  • 呼吸:練習深呼吸,特別是長而柔和的吐氣,可以幫助我們啟動側腹肌,並穩定肋骨。

改善姿勢並非一蹴可幾,需要透過持續的練習和覺察,才能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的平衡狀態。透過這些運動和日常的姿勢維護,不僅可以改善我們的體態,更能幫助我們提升身體的靈活性、減少疼痛,並且在日常活動中更加輕鬆自在。最重要的是,要記住姿勢應該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強迫的。讓身體在舒適的狀態下,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姿勢。

重點總結:
*傳統的「挺胸收腹」姿勢可能導致骨盆前傾、腰椎過度伸展和脊椎自然曲線的破壞
*健康的姿勢應該讓身體自然調整,維持脊椎的自然曲線,並使肋骨與骨盆對齊
*透過特定的運動,如肋骨與骨盆堆疊練習和站姿鋸式深蹲,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正確的姿勢
*日常生活中,注意坐姿、站姿和呼吸,也能幫助我們維持良好的姿勢
*姿勢矯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持續的練習和覺察

資料來源: Why "Standing Tall With Shoulders Back" Is The WORST Posture Cue - Do This Instea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以前老是被念要抬頭挺胸,居然是不好的動作😂原來核心用力時可以懸吊內臟!謝謝分享
avatar-img
貓船長的文獻導航站
23會員
87內容數
🌊 文獻導航站,掌握運動醫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寶藏! 我是三矯貓物理治療師 洪仰澤 在這裡,我專注於分享最新運動醫學與復健科學的研究成果,將複雜的學術文獻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內容,幫助你掌握運動康復與提升表現的科學基礎。同時也會不定期分享心理學相關見解,助你調整心態,實現身心平衡。
2025/04/29
在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復健領域,熱身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運動員的熱身模式似乎正從傳統的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 SS)轉向更強調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ing, DS)與動態活動。這種轉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動態伸展真的能有效預防運動傷害嗎?
Thumbnail
2025/04/29
在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復健領域,熱身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運動員的熱身模式似乎正從傳統的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 SS)轉向更強調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ing, DS)與動態活動。這種轉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動態伸展真的能有效預防運動傷害嗎?
Thumbnail
2025/04/28
在復健醫學領域,運動處方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環節。然而,當環境溫度升高,特別是在炎熱潮濕的條件下,運動不僅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壓力,更可能影響患者的復健進程或引發不適。及時掌握相關的生理學知識和應對策略,對於確保患者運動的安全性、有效性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4/28
在復健醫學領域,運動處方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環節。然而,當環境溫度升高,特別是在炎熱潮濕的條件下,運動不僅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壓力,更可能影響患者的復健進程或引發不適。及時掌握相關的生理學知識和應對策略,對於確保患者運動的安全性、有效性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4/27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煩惱: 練到鐵腿,抱著冰袋又看著熱敷包,不知道該敷哪個? 教練叫你冰,治療師叫你熱,網路上又一堆說法打架? 這篇發表在《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的研究,會回答你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4/27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煩惱: 練到鐵腿,抱著冰袋又看著熱敷包,不知道該敷哪個? 教練叫你冰,治療師叫你熱,網路上又一堆說法打架? 這篇發表在《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的研究,會回答你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還在「抬頭挺胸縮小腹」嗎?小心!這可能是個嚴重的錯誤觀念!這篇文章將顛覆你對姿勢的認知,揭露傳統觀念如何導致骨盆前傾、脊椎不適。 你將學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然脊椎姿勢,以及如何透過訓練與改變認知,正確維持脊椎和腹部穩定,了解挺拔姿勢其實很簡單,回歸到最原始的舒適體態,不再為了苦惱維持姿勢而煩惱!
Thumbnail
你還在「抬頭挺胸縮小腹」嗎?小心!這可能是個嚴重的錯誤觀念!這篇文章將顛覆你對姿勢的認知,揭露傳統觀念如何導致骨盆前傾、脊椎不適。 你將學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然脊椎姿勢,以及如何透過訓練與改變認知,正確維持脊椎和腹部穩定,了解挺拔姿勢其實很簡單,回歸到最原始的舒適體態,不再為了苦惱維持姿勢而煩惱!
Thumbnail
女人在一起,最大宗的話題就是如何減重,就算是已經符合標準身材的人還是會嫌自己太胖!在我身邊就有一位學員體重已經低於標準,羨煞了多少人,還是嫌自己肚子太大,總是說自己的肚圍超越胸圍。我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她的問題不在於體脂肪,而是姿勢的問題。
Thumbnail
女人在一起,最大宗的話題就是如何減重,就算是已經符合標準身材的人還是會嫌自己太胖!在我身邊就有一位學員體重已經低於標準,羨煞了多少人,還是嫌自己肚子太大,總是說自己的肚圍超越胸圍。我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她的問題不在於體脂肪,而是姿勢的問題。
Thumbnail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低頭滑手機、缺乏運動等,是現在很常見的生活型態。而這些都可能是養成駝背體態的幫兇。 駝背不僅使人在外觀看起來沒精神、缺乏自信,長久下來也會危害健康。 如何判斷脊椎正不正? 成人脊椎有自然的弧度,在上胸與骨盆處是自然後突的,頸部和腰部是自然前突的。站起身來,想像一條垂直於地面的重力線
Thumbnail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低頭滑手機、缺乏運動等,是現在很常見的生活型態。而這些都可能是養成駝背體態的幫兇。 駝背不僅使人在外觀看起來沒精神、缺乏自信,長久下來也會危害健康。 如何判斷脊椎正不正? 成人脊椎有自然的弧度,在上胸與骨盆處是自然後突的,頸部和腰部是自然前突的。站起身來,想像一條垂直於地面的重力線
Thumbnail
總是一坐下來就無意識的翹腳?如果刻意把腳放下來,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嗎?還是發現自己翹腳只能翹一邊比較順,另一邊翹起來就覺得卡卡的嗎?讓我們來看一下,翹腳歪屁股,到底會造成身體怎麼樣的傷害呢?
Thumbnail
總是一坐下來就無意識的翹腳?如果刻意把腳放下來,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嗎?還是發現自己翹腳只能翹一邊比較順,另一邊翹起來就覺得卡卡的嗎?讓我們來看一下,翹腳歪屁股,到底會造成身體怎麼樣的傷害呢?
Thumbnail
你有傲人的翹臀嗎?但同時是不是還有小腹突出或駝背的困擾呢?你要小心你的翹臀可能是「骨盆前傾」的問題喔!讓HiBody物理治療師教你一個動作,自我檢測是否有骨盆前傾的風險。
Thumbnail
你有傲人的翹臀嗎?但同時是不是還有小腹突出或駝背的困擾呢?你要小心你的翹臀可能是「骨盆前傾」的問題喔!讓HiBody物理治療師教你一個動作,自我檢測是否有骨盆前傾的風險。
Thumbnail
最近在思考幾種在學員身上,常見到的幾種靜態姿勢(如膝超伸,骨盆前傾等)和動作模式(如:蹲/折髖結束時,髖/膝關節沒有習慣回中立位,而是停在微曲狀態)。期望自己能以更全面的方式去想像肌肉失衡狀態、啟動順序和調整方式,而不是單純請學員把關節帶回中立位,也不是只專注在解決單一肌群關節。
Thumbnail
最近在思考幾種在學員身上,常見到的幾種靜態姿勢(如膝超伸,骨盆前傾等)和動作模式(如:蹲/折髖結束時,髖/膝關節沒有習慣回中立位,而是停在微曲狀態)。期望自己能以更全面的方式去想像肌肉失衡狀態、啟動順序和調整方式,而不是單純請學員把關節帶回中立位,也不是只專注在解決單一肌群關節。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脊椎從側面看其實不是直的: 從最早在媽媽肚子裡到最後死去,一直都「凹凸有致」! 在醫學界對成人脊椎有一套標準骨骼模型,告訴你脊椎應該長甚麼樣子: 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尾椎後凸。 就是你腦海中那波浪般的模糊印象,但這可不是脊椎一開始的樣子! 然而, 📷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脊椎從側面看其實不是直的: 從最早在媽媽肚子裡到最後死去,一直都「凹凸有致」! 在醫學界對成人脊椎有一套標準骨骼模型,告訴你脊椎應該長甚麼樣子: 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尾椎後凸。 就是你腦海中那波浪般的模糊印象,但這可不是脊椎一開始的樣子! 然而,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