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你關心自己的姿勢嗎?

2021/01/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思考幾種在學員身上,常見到的幾種靜態姿勢(如膝超伸,骨盆前傾等)和動作模式(如:蹲/折髖結束時,髖/膝關節沒有習慣回中立位,而是停在微曲狀態)。期望自己能以更全面的方式去想像肌肉失衡狀態、啟動順序和調整方式,而不是單純請學員把關節帶回中立位,也不是只專注在解決單一肌群關節。
查資料找答案過程中,記起了在準備ACE CPT證照時,課本裡第七章提及的「姿勢偏向(Postural Deviation)」。透過這篇文字,複習與再輸入相關知識。
保持「脊柱中立」姿勢時(如上圖),側面觀看身體,頸部和下背部會稍稍向前彎曲,胸廓部分則是會微微向後彎曲。有學者認為「良好姿勢」是:肌肉骨骼系統的排列與平衡狀態,能讓肌肉、關節和神經系統,有效率地發揮功能。我很喜歡這樣的解釋。
也能透過觀察「足部外髁、膝關節、大腿外側的大轉子、肩膀、耳垂(或耳垂稍後)」是否有在同一鉛錘線上,來檢視關節骨頭排列的位置。
相信絕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偏離「脊柱中立」姿勢。ACE CPT課本,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姿勢偏向(Postural Deviation)」(如下圖,或是可參考這篇文章的說明)。
(圖片來自:ACE Group Fitness Instructor Fitness Assessment Protocols)
a.脊柱前突(Lordosis):腰椎向前彎曲幅度增加。
b.駝背(Kyphosis):胸椎向後彎曲幅度增加。
c.平背(Flat Back):腰椎向前彎曲的幅度很小。
d.搖擺背(Sway Back):腰椎向前彎曲的幅度減少,且胸椎向後彎曲幅度增加。
e.脊柱側突:脊柱側向彎曲,也通常伴隨旋轉。
觀察目前學員狀態一陣子下來,我自己是傾向這樣思考的。
  • 以這幾種模式為起點,同時考量到人體構造和生活型態百百種,姿勢偏向必定有多樣展現方式。
  • 觀察姿勢偏向,不能只觀察單一關節或肌群,從足踝、膝、髖、肩到脊柱(腰椎、胸椎、頸椎)都會交互影響。
  • 姿勢與動作的展現,不能只關注疼痛不適的部分,通常他們只是可憐的受害者。
  • 找出失衡的部分,用肌力訓練找回該有的功能,對的啟動順序,讓身體各部位合作。
  • 在脊柱中立的身體狀態下,去談訓練,去增加訓練量(重量、次數和組數等)
喜歡這樣教學、觀察、思考、查找資料和整理。也期許自己能具備更成熟,更獨立輸出與應用的能力。
    Amber Chang
    Amber Chan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