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 · 十八. · 其實舞台恐懼又有什麼值得恐懼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卅 · 十八 · 其實舞台恐懼又有什麼值得恐懼呢?》

·

事實上,在眾人面前表演,其實並不是一件多麼災難性的事情。剛開始想到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可能會感到手足無措,甚至會擔心:「怎麼辦?他們會怎麼看我?」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用來傳達自己的訊息。

既然我們擁有這點能力,何不善加利用,將大家凝聚起來,完成一件更大的事情呢?換句話說,就是運用這種力量,去成就更有意義的目標。當我們具備了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為何不利用這種方式來傳遞自己想表達的理念呢?

例如,有一年時裝秀中,歌手女神卡卡(Lady Gaga)以一套全由生牛肉製成的服裝登場,表達對某些現象的不滿,並呼籲人們支持素食主義。這種做法雖然極端,但也在普羅大眾眼中頗為大膽。我對此其實有些欣賞,當然,撇開她的政治立場或其他觀點不談,單從她善用自身影響力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有效的表達方式。

然而,這讓我聯想到某動物保護組織曾經採用的宣傳手法,例如以全裸女性進行宣傳,以喚起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對此,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問我的意見,我會認為這種方式有些「嘩眾取寵」的意味。為什麼選擇全裸女性?為什麼不是全裸男性?這樣的手法是否真的能有效傳遞訊息,抑或只是博取眼球呢?

有人可能會辯稱,全裸女性象徵著「純天然」,從而呼籲人們珍惜大自然,愛護大小動物。但這種關聯性是否過於牽強呢?我認為這種宣傳方式並不合理,甚至有些誤導。更進一步來說,這是否隱含著讓人回到原始時代、不穿衣服、以捕獵為生的生活方式呢?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原始時代的人類其實主要靠捕獵維生,素食並不是當時的主要飲食方式,因為當時人類的意識和環境條件並不支持這樣的生活模式。若我們追溯到石器時代,當時的人們主要依靠狩獵和採集維生,純素飲食並不現實。

另外,聖經中提到人類被賦予管理地球上所有動物的責任,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無條件地剝削或完全杜絕與動物的關連呢?

親愛的上帝,祢真是一位充滿幽默的創造者。我感謝祢,以祢的智慧與幽默,讓事情最終得以圓滿解決,並讓人們從困境中得到釋放。希望透過我的表演,或其他方式,能讓人們獲得一份勇氣,明白就算真的在眾人面前「出醜」,也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再者,我想和大家探討一個主題:舞台恐懼(英譯:Stage Fright)。究竟什麼是舞台恐懼?為什麼人會有這樣的恐懼呢?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踏上舞台時,也曾經歷這種強烈的、不理性的恐懼。這種恐懼往往難以用言語解釋,有時甚至無法找到具體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害怕他人的目光?或許是對自己缺乏信心?又或許是受到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等影響?無論如何,這種恐懼確實讓人難以自在地展現真正的自己。

假設台下的觀眾其實並不存在,或那些批評與嘲笑只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那麼整件事情是否會變得簡單許多呢?有時候,我們的恐懼其實來自於「假設」觀眾會嘲笑我們,才讓我們不敢放開手腳去表達自己。但作為一名基督徒,我認為學會克服「舞台恐懼」是信仰旅程中的必經之路。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傳福音的過程,某程度上也與「舞台恐懼」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傳福音並不是表演,但它的性質與表演確私底下稱兄道弟——我們需要吸引他人的注意,並努力讓人願意付出時間。我們並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為了討上帝的喜悅。然而,無可否認的是,我們無法完全將「人」這個因素排除在外。尤其在當今這個時代,人們的注意力被視為一種「貨幣」。觀看人數、分享次數、訂閱數量,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內容價值的重要標準。

那麼,作為基督徒,是否也需要與時俱進,理解這個時代的運作方式,以便讓福音能夠傳得更廣更遠呢?這並不是要我們隨波逐流,而是要我們觀察時勢、知己知彼,才能更有效地將福音傳遞給不同族群和年齡層的受眾。

在社交媒體上,我經常看到各種創新的傳福音方式。例如,有人將聖經重新設計成一本巨型字典。他們不僅簡化其內容,甚至大刀闊斧的把聖經拆掉再重組(保留原文),以便吸引那些不喜歡閱讀或覺得聖經過於冗長的人。這種用心重新編排和設計的努力,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福音,實在令人讚賞。

當然,如果你有舞台恐懼,也可以嘗試從幕後開始,例如以創新的方式重新設計內容,而不是一成不變地延續舊有模式。舞台恐懼的克服過程,某程度上也是一種信仰的見證——讓世人看到,我們不需要過於畏懼他人的目光,因為在上帝眼中,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都有自己的恩賜與光芒,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夠彰顯造物主的榮耀。

藝術創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人類模仿上帝的創造時,我們可以感受到那種精妙的設計和無比的感動。雖然人類的設計永遠無法與上帝的創造相提並論,但這種模仿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克服舞台恐懼的關鍵,在於學會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更大的事物上。當我們不再將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心,而是專注於更大的使命時,他人的目光自然就不再是那麼可怕。甚至,我們還能以積極的態度影響整個世界。

以上是我對「舞台恐懼」的一些淺見。經過數十年的學習,我逐漸學會如何與這份恐懼共存,甚至成為朋友。我相信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們,也一定可以做到。如果還未做到的話,從今天開始,不妨試著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一起邁向成長吧!

·

🌬聽: 待續

。心裡的聲音

·

梟文

202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riennium的沙龍
0會員
21內容數
寧圖為梟雄 | 不妄作英雄 | 行文數十載 | 我寫故我在 | 卅年光影苒 | 漫邁三十年 | 惟盼神眷勉 | 披我主冠冕
Trienniu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29
《卅 · 二十一 · 更美好的年華》 · 眨眨眼,光影三十·卅日前夕終也來到了最終章。這樣就過了青春最美好的年華——二字頭的歲月。昨天,我還能說我是——牽強的——二十多歲。但一覺醒來——即便今天——我已是個幾十歲的人了。 過去二十多年我也沒太大感觸—— 不如這樣說,我對踏入三十歲反而有更深的
2024/12/29
《卅 · 二十一 · 更美好的年華》 · 眨眨眼,光影三十·卅日前夕終也來到了最終章。這樣就過了青春最美好的年華——二字頭的歲月。昨天,我還能說我是——牽強的——二十多歲。但一覺醒來——即便今天——我已是個幾十歲的人了。 過去二十多年我也沒太大感觸—— 不如這樣說,我對踏入三十歲反而有更深的
2024/12/29
《卅 · 二十 · ART(S)IN》 · 卅年前夕,猛然夢見一個如小丑般恐怖的場面。 這個夢主要有兩大元素:ARTS 和 罪的本源 (SIN)。 先討論「ARTS」這個字的可能詮釋。不知為何,夢中我的腦海將這ARTS幾個英文字母翻譯為「神」的意思,這讓我感到很奇怪。當時在夢中我並未刻意分析
2024/12/29
《卅 · 二十 · ART(S)IN》 · 卅年前夕,猛然夢見一個如小丑般恐怖的場面。 這個夢主要有兩大元素:ARTS 和 罪的本源 (SIN)。 先討論「ARTS」這個字的可能詮釋。不知為何,夢中我的腦海將這ARTS幾個英文字母翻譯為「神」的意思,這讓我感到很奇怪。當時在夢中我並未刻意分析
2024/12/26
《卅 · 十九 · 淋·漓·痛·快》 · 淋漓盡致。 淋漓痛快。 「哭什麼哭!那輪到你來哭!」我跟自己說。 是的,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終日思慮過多的人。 很容易掉下眼淚。若然淚水是本值分文的話,我想我大概是個很富足的人呢。這亦算得上是「心中富有」的一個詮釋吧! 一直以來,我對比喻和類比
2024/12/26
《卅 · 十九 · 淋·漓·痛·快》 · 淋漓盡致。 淋漓痛快。 「哭什麼哭!那輪到你來哭!」我跟自己說。 是的,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終日思慮過多的人。 很容易掉下眼淚。若然淚水是本值分文的話,我想我大概是個很富足的人呢。這亦算得上是「心中富有」的一個詮釋吧! 一直以來,我對比喻和類比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表演是可以不斷經過練習而感到不緊張的,所以內向的人,多練習吧!雖然可能沒辦法做到和舞台和平、「簡單」的相處,但至少能… —啵啵奶茶加芋圓
Thumbnail
表演是可以不斷經過練習而感到不緊張的,所以內向的人,多練習吧!雖然可能沒辦法做到和舞台和平、「簡單」的相處,但至少能… —啵啵奶茶加芋圓
Thumbnail
簡單的事重覆做。我們都習慣站在舞台下看著別人表演,展現自我。然後帶著羨慕的眼神看著別人發光。 等到有一天換自己需要站上台時,卻又成千上萬的理由讓自己退縮。 雖說每個人都有他擅長的事情,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讓我們的發展有限。 有些人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強迫自己融入人群。我們可以因為不同的原因
Thumbnail
簡單的事重覆做。我們都習慣站在舞台下看著別人表演,展現自我。然後帶著羨慕的眼神看著別人發光。 等到有一天換自己需要站上台時,卻又成千上萬的理由讓自己退縮。 雖說每個人都有他擅長的事情,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讓我們的發展有限。 有些人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強迫自己融入人群。我們可以因為不同的原因
Thumbnail
舞台上無論你是什麼「位置」,只要是一名表演者,面對演出的心,觀眾都能感受到(尤其是現場演出) - 「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我想在後面加一句話:沒有「小表演」 - 還記得好幾年前,剛開始接觸表演的時候,我去參加一個知名的演員海選活動,表演內容就只有一句台詞 是的,只有一句台
Thumbnail
舞台上無論你是什麼「位置」,只要是一名表演者,面對演出的心,觀眾都能感受到(尤其是現場演出) - 「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我想在後面加一句話:沒有「小表演」 - 還記得好幾年前,剛開始接觸表演的時候,我去參加一個知名的演員海選活動,表演內容就只有一句台詞 是的,只有一句台
Thumbnail
當我們在許多人面前,或許不用很多人,要我們做點什麼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可能就卻場了;這是我這些日子以來又有的一些感觸。 雖然我不確定是否是3c產品的影響(或多或少),但若是來自於科技,也可以聯想到現今大眾敲著鍵盤都能表達著自己的想法,但在更深一層(屬於自己內心層面的),是否依然侃侃而談(當然不見得
Thumbnail
當我們在許多人面前,或許不用很多人,要我們做點什麼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可能就卻場了;這是我這些日子以來又有的一些感觸。 雖然我不確定是否是3c產品的影響(或多或少),但若是來自於科技,也可以聯想到現今大眾敲著鍵盤都能表達著自己的想法,但在更深一層(屬於自己內心層面的),是否依然侃侃而談(當然不見得
Thumbnail
心動半伴舞台, 是孩子練習到一半、 需要好好陪伴著、欣賞的一個活動! 雖然會緊張,但有機會可以克服那緊張、覺得上台很可怕的想像,則是一個很棒的機會! 學習總會有一個階段與過程, 父母總希望孩子選擇了一樣才藝就可以不要放棄,才不會覺得浪費! 這當然是最美好的想像與結果。
Thumbnail
心動半伴舞台, 是孩子練習到一半、 需要好好陪伴著、欣賞的一個活動! 雖然會緊張,但有機會可以克服那緊張、覺得上台很可怕的想像,則是一個很棒的機會! 學習總會有一個階段與過程, 父母總希望孩子選擇了一樣才藝就可以不要放棄,才不會覺得浪費! 這當然是最美好的想像與結果。
Thumbnail
舞臺劇的最大特色,就是沒有重來,所有事情都是現場演出,和觀眾直接互動。臺辭說錯了,位置走錯了,身旁的拍檔消失了,還是得靠你的經驗和智慧,讓這齣劇繼續演下去。
Thumbnail
舞臺劇的最大特色,就是沒有重來,所有事情都是現場演出,和觀眾直接互動。臺辭說錯了,位置走錯了,身旁的拍檔消失了,還是得靠你的經驗和智慧,讓這齣劇繼續演下去。
Thumbnail
你是個上台容易緊張、害怕的人嗎?回想我自己在學生時期,沒有自信心也很害怕丟臉,上台簡報會緊張到身體、聲音微微發抖,大一時也有相當挫折的登台經驗讓我更不喜歡上台;從事助人工作後開始需要上台簡報或主持活動,我一直對於上台都還是很容易緊張。 每次上台前心臟撲通撲通跳針般地快、腸胃無法控制地收縮要去跑廁所;
Thumbnail
你是個上台容易緊張、害怕的人嗎?回想我自己在學生時期,沒有自信心也很害怕丟臉,上台簡報會緊張到身體、聲音微微發抖,大一時也有相當挫折的登台經驗讓我更不喜歡上台;從事助人工作後開始需要上台簡報或主持活動,我一直對於上台都還是很容易緊張。 每次上台前心臟撲通撲通跳針般地快、腸胃無法控制地收縮要去跑廁所;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一句話‘萬一成功怎麼辦’,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一句話‘萬一成功怎麼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