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機會下,一睹組子藝術風采。木匠真的非常了不起。超凡構思和技術,裝飾華而不繁,中間保留通風位置,作品有種光亮明麗之感。
於是引起了我對組子藝術興趣,找點資料看看。那是一項日本傳統工藝,最早追遡至飛鳥時代的日本(西元7世紀左右)受到當時中國佛教建築式影響,並流行新設計方法(組子)應用在建築物裝飾。
據報目前現存最古老的組子,可以在奈良法隆寺和五重塔觀賞。傳統建築藝術,背後除了有久遠的歷史,更有著匠人不懈的奮斗精神。要創作並完成組子藝術(猶其大型木製作品)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不但要擁有一雙巧手,更要靈活運用不同木材。製作過程需要高度專注,只要稍有偏差前面所作便會前功盡廢。
現代組子細工大約有200種左右,老工匠都是熟能生巧,大概百變不離其宗。圖案都來自花朵或幾何。較常見有用方格或者三角所組合,難度較高會拼成麻之葉,甚至樱花圖案。既發揮充份視覺效果,還大幅增加了室內空間感。
有時重疊圖案會趨於繁複(卻無所謂好與壞)反而令我聯想起如曼陀羅圖案,都是花樣幾何變化多。而曼陀羅被喻爲瑜珈和佛教的靜心工具,不少人會透過繪畫圖騰以檢視自己內心狀態,從而獲得真正平衡的自然力量。
從互相比較來看,兩者的確是有相似趣巧地方。在日本傳統藝術來看,多世紀前巳受到禪宗啟發,美學觀念趨於平穩安靜,總愛保留一點空白,而這種空白卻是有種思考性的寂寞。而這種安靜的美往往建構很多種可能性和想像空間。
因為有思考性,所以令作品看起來更寛大。有時候創作亦講求和自然融合,怎樣才為最適合?就需要人不斷完善和重組自己過程。每當看到傳統木製手作,總不能不佩服他們的深度鑽研,總是守著敬業樂業。不停在細節中變出更多可能性,並將美學帶入日常生活中。
題外話:摺的星星越多,許的願望會成真嗎?祝願讀者們有個平安美好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