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笑臉營造一股「我很樂意跟你們做朋友哦!」的不可視光環。
當眼神對上時,主動點頭打招呼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第一步。東京子東京過生活的絕招!
【這篇文字是利用AI把「東京子的東京生活」在2021/09/11的Podcast節目EP02做成逐字檔,再整理成文字摘要,方便閱讀】
如何跨越那道與日本人之間看不見的牆?
最近的兩週,我在東京過得相當充實。
最大的新聞莫過於首相宣布不再競選,這話題瞬間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甚至連每天去游泳池時,歐巴桑和歐吉桑們都在討論。
日經指數因此連漲三天,大家都期盼著經濟復甦與疫情控制,讓更多人能重返日本旅遊與生活。
今天,我想分享自己參與日本社區活動的經驗與感受,特別是從游泳課這樣的小事中,體會到如何打破與日本人之間那道看不見的牆。
東京的冷漠與社區的孤獨感
在東京生活多年,我發現這裡的人際交流和台灣截然不同。
在台灣,早晨的公園裡總是充滿活力,有媽媽們跳土風舞,有叔叔伯伯打太極拳,大家隨時都能和鄰居聊上幾句。
而在東京,即使只是對公園裡的可愛小孩說句話,他們的媽媽可能都會警戒地看著你。如果是一個男性主動搭話,甚至可能會被懷疑動機不純。
這種冷漠感在疫情後更加明顯。
原本日本人之間就保持著一定距離,而社交距離的概念讓這堵牆變得更高,讓人與人的接觸幾乎減到最低。
但我深知,人本質上是群居動物,渴望交流。為此,我嘗試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其實想藉由運動改善久坐造成的腰痛),包括游泳、瑜伽、甚至跳彈簧床課程,特別挑戰那些自己完全不擅長的項目,藉由參加這些實體活動觀察到活動背後的人際互動。
游泳課裡的無聲連結
游泳課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發現。
游泳池是疫情期間少數不需要戴口罩的地方,人們可以看到彼此的表情,即使頭髮被泳帽蓋住,依然能透過眼神和微笑感受到一點溫度。
每堂課大約有十個人,教練指導大家依序練習動作。
例如,教練會指示我們扶住浮板,努力漂浮到泳池的另一端。
大家排隊時,有些人早早就游到對岸,有些人則像我一開始那樣,掙扎著前進,可能還會喝水嗆到。
這時,先到對岸的人會停下來看著你,甚至為你加油:「加油!慢慢來!」那種支持感,雖然短暫,卻溫暖。
一開始,我是最慢、最笨拙的那一個,完全無法融入這些游泳熟練的歐巴桑與歐吉桑。但隨著時間過去,每週上課的固定臉孔逐漸熟悉,彼此間的陌生感也慢慢消失。
他們開始對我感到好奇,會問:「你結婚了嗎?」「有小孩嗎?」「怎麼這時間來游泳,不用上班嗎?」
微笑是打破隔閡的武器
我發現,要打破這些日本人心中的隔閡,微笑是最有效的武器。即使只是一個友善的表情,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善意。從簡單的點頭微笑開始,逐漸有人主動跟我說話,甚至分享他們的日常瑣事。
最有趣的是,每次去游泳,總會有人問我相同的幾個問題:
「結婚了嗎?」
「幾歲?」
「來日本多久了?」
這些問題有時我會避重就輕地回答,或者開玩笑地轉移話題。
隨著互動增加,他們也會分享自己的故事,比如游泳課上,有人參加了整整八年,仍然待在初級班,對他們來說,重點並不是游得多快,而是來這裡與人交流。
更衣室裡的小小文化衝擊
第一次進日本游泳池的更衣室,我感受到一種文化衝擊。
這裡的更衣室不像台灣有獨立的小空間,而是開放式的,更衣、淋浴都在同一個大空間內進行。
剛開始時,我對在眾人面前換衣服感到不自在,但慢慢習慣後,才發現沒有人真的在意你的一舉一動。
後來才知道,這些年長者們雖然表面上很少主動搭話,但其實默默注意著周圍的人。
像我這樣的新面孔,他們會用微笑接納,慢慢拉近距離,然後以問候和關心進一步建立聯繫。
最重要的不是游泳
游泳課給我的啟發,不僅僅是學會游泳的技術,而是讓我理解,參與這些社區活動的意義在於人際連結。
那些年長者即使已經游了八年,依然留在初級班,對於技術進步並不執著。他們追求的,是每週與熟悉的面孔相聚、聊天的那份溫馨。
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當我從課堂上的最後一名,逐漸進步到第三名時,不僅僅是體力的提升,更是融入社區的成就感。
完整的「東京子的東京生活podcast」節目在這裡:
https://creators.spotify.com/pod/show/tokyodorm/episodes/EP02_-e1887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