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 今年過年,允許自己成為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經常帶著同性伴侶出席家族聚會,關係近的親戚會主動避開結婚生子的話題,取而代之的是:「啊你現在在做什麼?」我的回答大多是遊手好閒,大家習慣了只呼之羨慕便草草笑過。

春節則很有趣,不熟又進擊的親戚總愛追問:「怎麼會沒做什麼?你沒在工作嗎?」得到答案之後會接著評估我的開銷多少、每個月剩多少、年輕人應該要如何如何⋯⋯雖然知道不帶惡意,卻也對自顧將我的生活模式套入個人價值觀,發現不符合期待時,還需要我正面回應的「關心」感到消耗。(我想好好吃飯呀XD)


我想好好吃飯呀~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習慣,不熟的親戚也是。那麼我在意的是什麼?又對什麼感到消耗呢?我想,比起生活不被欣賞(有些是直接否決),更凸顯的是感覺不到真誠的關心。說真誠也不貼切,畢竟這兩個字也是由我自己定義(笑)。


感受總是主觀,就當過年無事
陪我叨唸一段吧~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84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覺察手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香水百合-avatar-img
2025/02/01
頭香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1
香水百合 是香!耶耶~新年第一香💓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1.9K會員
322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3
友人在老師的手點指節之間,獲得了解答。另外沒問出口,卻一直掛心上的芥蒂,也無意間被老師主動說出來的話語給撫癒了。友人帶著輕鬆喜悅的心情離開,隔天,每逢朋友便提起這神奇的一晚,引得大家都想去算一算,很快我們又去找老師了。
Thumbnail
2025/04/03
友人在老師的手點指節之間,獲得了解答。另外沒問出口,卻一直掛心上的芥蒂,也無意間被老師主動說出來的話語給撫癒了。友人帶著輕鬆喜悅的心情離開,隔天,每逢朋友便提起這神奇的一晚,引得大家都想去算一算,很快我們又去找老師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這人就是這樣,我有我的孝道禮儀,你不喜歡就算了。
Thumbnail
我這人就是這樣,我有我的孝道禮儀,你不喜歡就算了。
Thumbnail
在任何關係當中 要不迷失自我 其實很簡單 只要把握一個問題 猶豫困頓時就問問自己 「我喜歡這一瞬間、這個當下的自己嗎?」喜歡就代表仍走在自己鋪設的軌道上;但凡有點不喜歡、不舒服、自我懷疑 都需要深入去覺察修正 只要我願意 任何時候都不晚 只擔心自己沒有改變的勇氣 踏出舒適圈的無畏
Thumbnail
在任何關係當中 要不迷失自我 其實很簡單 只要把握一個問題 猶豫困頓時就問問自己 「我喜歡這一瞬間、這個當下的自己嗎?」喜歡就代表仍走在自己鋪設的軌道上;但凡有點不喜歡、不舒服、自我懷疑 都需要深入去覺察修正 只要我願意 任何時候都不晚 只擔心自己沒有改變的勇氣 踏出舒適圈的無畏
Thumbnail
思考並解放自我。 赤誠而溫暖 不要吝嗇於表達愛 原諒與善意永遠比憤怒與惡意還要來得更有力量
Thumbnail
思考並解放自我。 赤誠而溫暖 不要吝嗇於表達愛 原諒與善意永遠比憤怒與惡意還要來得更有力量
Thumbnail
“年”,是傳統華人家庭的桎梏, “過年” ,更是眾生相一覽無遺的時節。 如何處理過年的情緒勒索和過度關心呢? “妳怎麼這麼自私?” 記憶裡家人那句責備劃破空氣,擲地有聲。 我忽然驚醒,發現是在做夢,原來自己是在回家吃年夜飯的路上;
Thumbnail
“年”,是傳統華人家庭的桎梏, “過年” ,更是眾生相一覽無遺的時節。 如何處理過年的情緒勒索和過度關心呢? “妳怎麼這麼自私?” 記憶裡家人那句責備劃破空氣,擲地有聲。 我忽然驚醒,發現是在做夢,原來自己是在回家吃年夜飯的路上;
Thumbnail
過年對於多數人似乎是又愛又恨的假期 除了一年當中休最多天之外 還是與家人連日朝夕相處的一大考驗… 光是想像就足夠頭疼不已 面對親友們的關心問候 表面謙禮微笑 內心可能怨氣指數不斷攀升 直到沸騰 轉為尷尬收場 相信這畫面各位心有戚戚焉 也真心不樂見 到底為什麼會演變為如此劇本呢? 答案是: 情緒
Thumbnail
過年對於多數人似乎是又愛又恨的假期 除了一年當中休最多天之外 還是與家人連日朝夕相處的一大考驗… 光是想像就足夠頭疼不已 面對親友們的關心問候 表面謙禮微笑 內心可能怨氣指數不斷攀升 直到沸騰 轉為尷尬收場 相信這畫面各位心有戚戚焉 也真心不樂見 到底為什麼會演變為如此劇本呢? 答案是: 情緒
Thumbnail
過年期間總是免不了要跟平時少接觸的親朋好友見面拜年,身為媳婦的妳是否會開始擔心焦慮自己或孩子的表現無法盡如人意,甚至害怕帶給他人不好的印象呢?以下幾種情境可以檢視是否與自己內心擔憂的有所雷同: 孩子遇到親戚時總是不打招呼,擔心被認為自己沒有把小孩教好。 為何我們要期望他人認同與接受自己?
Thumbnail
過年期間總是免不了要跟平時少接觸的親朋好友見面拜年,身為媳婦的妳是否會開始擔心焦慮自己或孩子的表現無法盡如人意,甚至害怕帶給他人不好的印象呢?以下幾種情境可以檢視是否與自己內心擔憂的有所雷同: 孩子遇到親戚時總是不打招呼,擔心被認為自己沒有把小孩教好。 為何我們要期望他人認同與接受自己?
Thumbnail
拿掉了名片(稱謂),你是誰? 這就是所謂的身分認同,這也是過年最常被過問的問題(你是做什麼的/薪水多少/要結婚了嗎?),面對親戚這樣的關心(多管閒事),讓很多人壓力很大,因為這可能逼迫著你要改變,因為你可能對現在生活不滿意或是認為自己該升官(轉職)。 實際上你應該這樣思考:這一生,你想留下甚麼?
Thumbnail
拿掉了名片(稱謂),你是誰? 這就是所謂的身分認同,這也是過年最常被過問的問題(你是做什麼的/薪水多少/要結婚了嗎?),面對親戚這樣的關心(多管閒事),讓很多人壓力很大,因為這可能逼迫著你要改變,因為你可能對現在生活不滿意或是認為自己該升官(轉職)。 實際上你應該這樣思考:這一生,你想留下甚麼?
Thumbnail
其實有時候過年根本是災難片 過年當然是個很開心喜氣洋洋的日子,而且又可以暫時脫離工作地獄,好好休息。但,有時候卻不得不面對一堆根本不怎麼熟的親戚,然後要裝得很熱絡一樣,其實還蠻消耗個人元氣的。而且過年通常就是一大坨人通通擠在一起,其實對有些內向的人來說,是蠻嚴峻的考驗,比火盃的考驗還要考驗。
Thumbnail
其實有時候過年根本是災難片 過年當然是個很開心喜氣洋洋的日子,而且又可以暫時脫離工作地獄,好好休息。但,有時候卻不得不面對一堆根本不怎麼熟的親戚,然後要裝得很熱絡一樣,其實還蠻消耗個人元氣的。而且過年通常就是一大坨人通通擠在一起,其實對有些內向的人來說,是蠻嚴峻的考驗,比火盃的考驗還要考驗。
Thumbnail
「決定存在感的從來不是社交能力,而是內在行為。」  —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
Thumbnail
「決定存在感的從來不是社交能力,而是內在行為。」  —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