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臉書討論度很高的洗碗機引發創傷事件,一開始我也是抱著“買個洗碗機就能解決的事,有什麼好創傷的”。
但隨著愈多網紅發言,我也不禁以女兒或是太太身分來去細想,眾人炎上理由,也許是來自長期處在男女家務勞動不平等的情況下,女性心中的不平之鳴,或是對於舉手之勞的家務,原作者居然竟看成是被愛失落,不禁訕笑吧!
說到做家事,很多女生的經驗才叫童年創傷吧!
以我的自身經歷,即使我在吃完後選擇回房念書,並且我還是家裡成績最好的孩子,但是會被父母“因為是女兒,所以理所當然要會做家事”為由,被要求去廚房洗碗。
但是,同一時間,哥哥弟弟不是在打電動就是看電視,一付游手好閒的樣子,父母都不會想到應該要求他們做家事。
不需要等到長大,我在小時候和女性同學交談中即得知,這種經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呢!
以前,若是在聯絡簿週記上表示要好好幫媽媽做家事,還會被女性班級導師公開表揚,勸男同學要娶老婆就要娶這款。
若是向父母表達不公平,為什麼哥哥弟弟就不用洗?也只會得到“長大結婚會被夫家小孩嫌棄”等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回覆,或是“愛頂嘴”、“愛計較”等負面標籤。
而且,所謂的家事,也不限於洗碗。
在任何家事機器人都不普及的年代,舉凡掃地、拖地、洗衣服、曬衣服等族繁不及列舉之事,都是父母交代女兒必需幫忙做的家事。
至於兒子嘛!需要搬重物、祭祀的場合,長輩才會想到原來兒子也是四肢健全的人啊!
都是孩子,都是家事,但是,在大部分家庭被要求必需要去做的人,多數為女性。
若是一個成年已婚男子,被妻子要求洗碗,就足以勾起創傷,那成千上萬的女童在懵懂孩提之時,早就被一次次要求做家事,日日受創到不斷結痂流血,傷疤好了又裂吧!
也許正是如此,洗碗在多少女性同胞眼裡是輕如鴻毛的事,卻在某個心理學家眼裡成了重如泰山,所發出的訕笑也是理所當然了。
若是套用該心理學家的邏輯,我媽都捨不得讓哥哥弟弟洗碗做家事,都只叫我做,一定是我媽只愛哥哥弟弟,而不愛身為女兒的我吧!
我可以理解古早時代,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男性在沒有足夠勞基法的保護工時的情形下早出晚歸只為工作賺錢,女性專心包辦全部家務,也算是合理。
然而,現在很多都是雙薪家庭,夫妻都有在賺錢,殘酷的是,許多統計數據或體感觀察,一再顯示女生負責的家務量仍是多過男生。
男生做一點家事可以無限被放大,值得驚天動地,女生做再多家事,都可以被視而不見,這種不平等仍存在。
家務不平等的現象明顯存在啊!
一個成年已婚男性因為童年在家沒有洗碗,婚後被妻子要求洗碗,而自述為母愛缺失的創傷,聽起來真令人菀薾。
童年時,媽媽沒有讓他洗碗,在不少從小被要求做家事的女性眼裡,那不是母愛,只是在享受父權紅利罷了。
成年後的洗碗引發創傷自述,只不過是缺乏家務事責任的推託之辭。
巨嬰,無怪乎大家指責他就是巨嬰。
趁著這一波熱度,我又發現了網路上有很多老公在家只活在自己世界的鬼故事。例如,回家發現下雨了,去陽台只顧著收自己的毛巾去洗澡,無在乎其他晾曬中的衣服。
多數故事,都是父母太勤勞,捨不得讓孩子在做家事中體驗觀察家庭需求,進而缺乏責任心的培養。
這些孩子,長大後結了婚,就是配偶眼中的豬隊友。
雖然有很多家事都可以用機器代勞了,但至少也要教導孩子如何使用家事機器。
總之,不想做家事,只想爽,是人之常情,但擴大解釋,想要用創傷來修飾自己就是懶惰,是真的很不可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