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休息》心得:每天都累到不行?這本書教你如何從過勞中復活

《好好休息》心得:每天都累到不行?這本書教你如何從過勞中復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怎麼休息、耍廢、追劇,但是好像沒有感覺到身心放鬆的經驗?

如果有上述的感覺,真的推薦閱讀這本《好好休息》,書中分析了現代人需要的休息方法,並且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耗給予該類型的休息方法,例如有腦力、心力、體力的消耗。

就有點像玩RPG遊戲的數值,有HP、MP、SP的耗損,會有對應的補血方法。

而我們的休息也是如此,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耗,就有對應的休息回血方法。

另外,本書作者蔡宇哲與蔡佳璇有經營《哇賽!心理學》Podcast及網站。蔡宇哲為心理學博士,過去在大學擔任教授,專長為睡眠領域及心理學的推廣;蔡佳璇為臨床心理師,目前任職於禾好心理治療所。

看到兩位作者的經歷就知道這本書內容會是非常專業,但別擔心,這本書的特色是非常白話,內容也很有料,除了談論睡眠之外,也談到其他面向,例如:調節壓力的方法。用淺白的方式告訴你理論,也提供具體的方法幫助自己助眠、調節壓力、「休息」等

如果想知道更多睡眠的機制運作等,也推薦閱讀《身體喜歡你這樣睡》(本書心得請點我),同樣也是由專長睡眠領域的臨床心理師吳家碩撰寫的淺白易懂的書。

回來繼續分享心得與重點。

《好好休息》|你感覺的疲累,可能是腦力、心力消耗的累

有時候我們感覺疲憊、疲勞,睡一覺之後卻還是感覺疲勞,這就要思考,我們的疲勞、疲累可能不是體力上的累,有可能是因為「腦力、心力」的消耗。

什麼是腦力、心力的消耗?

這就像我們在一天當中,會消耗「能量」,只是面對不同情境下,消耗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之前在《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書中有看過腦力、心力、體力的概念,這本書把這概念補充的更完整、容易懂,並且也延伸更多對應休息的方法。)

例如:如果我們從是設計類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在動腦,消耗的就是腦力;如果工作像是服務業,面對各種要求的客人,還要忍住情緒應對,消耗的就是心力;體力消耗就是身體上的勞動,例如搬運東西、運動等。

raw-image
  • 腦力消耗:
    • 跟思考、規劃、計算、記憶等相關的認知運作,並不涉及情緒相關,常見的開會討論、學校學習、讀資料、寫報告等。
  • 心力消耗:
    • 就是情緒和壓力,當你需要應對各種情緒和壓力,又不能將真實情感表現出來,必須保持冷靜自持的態度時,就會極大地消耗我們的精力。
    • 亦包含無法自主控制或預期的情緒事件。
  • 體力消耗:
    •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動,都會消耗體力。
    • 如果活動量更多,如運動、做家事等,體力消耗也會更大。

雖然區分了三種會消耗的能量,但這三者也並非完全獨立,各自消耗可能會帶動其他的消耗,例如當大量消耗體力時,可能影響心力及腦力的運作、不斷的腦力消耗也會降低面對壓力的能力。

印象深刻的是在書中提到,我們以為的疲勞是身體勞動造成的,但其實腦力或心力的消耗也會造成疲勞感,只是腦力與心力比較不容易被感受和理解,因此沒有辦法真正的「好好休息」。

就好比,我們以為只要躺著、坐著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休息,但如果腦袋仍舊想著工作的事情、擔心的事情等,這樣也不能好好休息,反而好像越來越累。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知道我們自己現在需要的休息方法是什麼,有點像是「對症下藥」,正確的休息,才能有效的幫助自己修復能量

但這三種的消耗各自的休息方法是什麼呢?在這裡簡單介紹,這本書有清楚的說明,非常推薦閱讀,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法唷。

  • 腦力修復:
    • 腦力與心力通常一起被消耗,修復原則為:
      • 將注意力從工作或消耗心力腦力的事物中分離。
      • 休息時選擇不會耗費太多腦力活動,也能帶來正向療癒效果。
      • 讓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投入當下。
  • 心力修復:
    • 覺察情緒,練習暫停,並將注意力拉回到當下。
  • 體力修復:
    • 充足睡眠。

《好好休息》|心得結論

如果你覺得怎麼樣都很疲倦、疲勞,用原本的方式休息怎樣也沒有恢復原本的精神、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或者情緒煩躁等,或許該思考一下是不是要學習一些其他方法,幫助自己「好好休息」,讓自己「充飽電」。

印象很深的是,在書中提到一個擺脫身心過勞的「完全休息」方法。

完全休息方法包含:微休息、休息、睡眠。

  • 微休息:在工作中短暫休息,如每工作1小時就起身、喝杯水、聊聊天。
  • 休息:大約20-30分鐘,通常在下午或下班後。可小睡一會、散步或運動,以恢復精力。
  • 睡眠:最完整、最全面的休息。
raw-image

原來休息不是只有放假,我們在工作的日常中,也可以透過微休息、休息,幫助自己精神回血。

所以,下次當我在工作中,在茶水間、廁所、其他地方待了5-10分鐘,我不是偷懶,而是在「休息」(笑)。短暫的微休息,可以帶來更好的工作效益。

最後,這本《好好休息》除了描述腦力、心力、體力的修復方法(包含STOP策略、正念呼吸、身體掃描、轉念等),後半部分則談到睡眠,例如如何擁有深層睡眠、睡眠迷思、良好的睡眠習慣、打造好眠體質6原則等,另外,本書也有提供睡眠日誌,可以觀察自己的睡眠狀況。

書中提到:

真正的「休息」,並不僅僅是停止工作或進行娛樂活動,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恢復和重新充電的機會。

因此,在這壓力山大的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學習如何好好的、完全的休息,幫助自己充電、減壓。

所以,我自己除了耍廢、追劇休息外,也會透過正念呼吸來幫助自己回到當下與覺察自己的狀態,讓自己暫停一下。至於正念是什麼,可以看我這篇文章「正念系列1-關於正念這件事」。



內容總結
《好好休息》
5
/5
avatar-img
微力_說
26會員
47內容數
慢慢微(little)量分享,我是力(Li),會分享閱讀心得、自我成長、理財、投資理財筆記、生活資訊等。 因為喜歡閱讀,也藉由閱讀讓自己改變思維, 但常常讀完就忘記(笑),為了幫助自己更深刻的吸收,所以開啟部落格及撰寫文章。 由於有一份忙碌的工作,期許自己可以定期分享文章(希望可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微力_說 的其他內容
《大人學做事做人》探討職場人性與做事的核心觀念。書中認為「人性本自私」,但這不代表他人都是惡意的,而是應該以互利的角度合作,減少對他人的過高期待,才能降低職場失落感。作者提出「基本要求 vs. 額外要求」的概念,幫助我們在職場與人際關係中建立更健康的標準。
4/5《大人學做事做人》
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如何教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書中揭示了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和期許偏誤),並鼓勵我們保持懷疑和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學習與更新觀點。從人際關係到職場規劃,這本書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技巧,開闊視野,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高敏力》則是介紹了高敏感的人是具有正面的力量與性格上的優勢,如果很不喜歡高敏感的自己,可以來閱讀這本書,幫助自己發掘正面的優勢力。 另外,本書也提供如何教養高敏感的孩子的方法,以及工作上要如協助敏感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或高敏感員工要如何讓自己減輕過度刺激並提升最佳工作效率。
5/5《高敏力:你對事物的敏感,正是與生俱來的超能力》
《大人學做事做人》探討職場人性與做事的核心觀念。書中認為「人性本自私」,但這不代表他人都是惡意的,而是應該以互利的角度合作,減少對他人的過高期待,才能降低職場失落感。作者提出「基本要求 vs. 額外要求」的概念,幫助我們在職場與人際關係中建立更健康的標準。
4/5《大人學做事做人》
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如何教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書中揭示了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和期許偏誤),並鼓勵我們保持懷疑和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學習與更新觀點。從人際關係到職場規劃,這本書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技巧,開闊視野,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高敏力》則是介紹了高敏感的人是具有正面的力量與性格上的優勢,如果很不喜歡高敏感的自己,可以來閱讀這本書,幫助自己發掘正面的優勢力。 另外,本書也提供如何教養高敏感的孩子的方法,以及工作上要如協助敏感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或高敏感員工要如何讓自己減輕過度刺激並提升最佳工作效率。
5/5《高敏力:你對事物的敏感,正是與生俱來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