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怎麼休息、耍廢、追劇,但是好像沒有感覺到身心放鬆的經驗?
如果有上述的感覺,真的推薦閱讀這本《好好休息》,書中分析了現代人需要的休息方法,並且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耗給予該類型的休息方法,例如有腦力、心力、體力的消耗。
就有點像玩RPG遊戲的數值,有HP、MP、SP的耗損,會有對應的補血方法。
而我們的休息也是如此,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耗,就有對應的休息回血方法。
另外,本書作者蔡宇哲與蔡佳璇有經營《哇賽!心理學》Podcast及網站。蔡宇哲為心理學博士,過去在大學擔任教授,專長為睡眠領域及心理學的推廣;蔡佳璇為臨床心理師,目前任職於禾好心理治療所。
看到兩位作者的經歷就知道這本書內容會是非常專業,但別擔心,這本書的特色是非常白話,內容也很有料,除了談論睡眠之外,也談到其他面向,例如:調節壓力的方法。用淺白的方式告訴你理論,也提供具體的方法幫助自己助眠、調節壓力、「休息」等。
如果想知道更多睡眠的機制運作等,也推薦閱讀《身體喜歡你這樣睡》(本書心得請點我),同樣也是由專長睡眠領域的臨床心理師吳家碩撰寫的淺白易懂的書。
回來繼續分享心得與重點。
有時候我們感覺疲憊、疲勞,睡一覺之後卻還是感覺疲勞,這就要思考,我們的疲勞、疲累可能不是體力上的累,有可能是因為「腦力、心力」的消耗。
什麼是腦力、心力的消耗?
這就像我們在一天當中,會消耗「能量」,只是面對不同情境下,消耗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之前在《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書中有看過腦力、心力、體力的概念,這本書把這概念補充的更完整、容易懂,並且也延伸更多對應休息的方法。)
例如:如果我們從是設計類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在動腦,消耗的就是腦力;如果工作像是服務業,面對各種要求的客人,還要忍住情緒應對,消耗的就是心力;體力消耗就是身體上的勞動,例如搬運東西、運動等。
雖然區分了三種會消耗的能量,但這三者也並非完全獨立,各自消耗可能會帶動其他的消耗,例如當大量消耗體力時,可能影響心力及腦力的運作、不斷的腦力消耗也會降低面對壓力的能力。
印象深刻的是在書中提到,我們以為的疲勞是身體勞動造成的,但其實腦力或心力的消耗也會造成疲勞感,只是腦力與心力比較不容易被感受和理解,因此沒有辦法真正的「好好休息」。
就好比,我們以為只要躺著、坐著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休息,但如果腦袋仍舊想著工作的事情、擔心的事情等,這樣也不能好好休息,反而好像越來越累。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知道我們自己現在需要的休息方法是什麼,有點像是「對症下藥」,正確的休息,才能有效的幫助自己修復能量。
但這三種的消耗各自的休息方法是什麼呢?在這裡簡單介紹,這本書有清楚的說明,非常推薦閱讀,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法唷。
如果你覺得怎麼樣都很疲倦、疲勞,用原本的方式休息怎樣也沒有恢復原本的精神、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或者情緒煩躁等,或許該思考一下是不是要學習一些其他方法,幫助自己「好好休息」,讓自己「充飽電」。
印象很深的是,在書中提到一個擺脫身心過勞的「完全休息」方法。
完全休息方法包含:微休息、休息、睡眠。
原來休息不是只有放假,我們在工作的日常中,也可以透過微休息、休息,幫助自己精神回血。
所以,下次當我在工作中,在茶水間、廁所、其他地方待了5-10分鐘,我不是偷懶,而是在「休息」(笑)。短暫的微休息,可以帶來更好的工作效益。
最後,這本《好好休息》除了描述腦力、心力、體力的修復方法(包含STOP策略、正念呼吸、身體掃描、轉念等),後半部分則談到睡眠,例如如何擁有深層睡眠、睡眠迷思、良好的睡眠習慣、打造好眠體質6原則等,另外,本書也有提供睡眠日誌,可以觀察自己的睡眠狀況。
書中提到:
真正的「休息」,並不僅僅是停止工作或進行娛樂活動,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恢復和重新充電的機會。
因此,在這壓力山大的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學習如何好好的、完全的休息,幫助自己充電、減壓。
所以,我自己除了耍廢、追劇休息外,也會透過正念呼吸來幫助自己回到當下與覺察自己的狀態,讓自己暫停一下。至於正念是什麼,可以看我這篇文章「正念系列1-關於正念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