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人學做事做人:做事,才是職場做人的根本》心得之職場難搞?這本書告訴你:別對人性期待太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為張國洋及姚詩豪,他們的網站請參考連結,作者也有經營Podcast頻道《大人的Small Talk》

之前看過《大人學選擇》(文章請參考這篇「《大人學選擇》讀後之印象最深的1件事」),當時有不少啟發,因此當《大人學做事做人:做事,才是職場做人的根本》在去年(2024年)推出時就買下來,想看看這本書能不能再次獲得一些啟發。

我覺得...我可能期待放的有點高,這次沒有那麼多的啟發,這本書蠻適合職場菜鳥或總是在職場碰壁的人,可能會比較有啟發(單純個人想法)。

不過,我覺得某些作者的觀念跟想法蠻有趣的,有時候是我沒有想過的角度,因此,可以看看別人怎麼想,拓展自己的思維。

本書內容主要是從Podcast節目內容集結而成,所以有些主題回答的深度可能不會很深。

以下分享我自己的較有印象的部分。

大人學|關於人際關係中的人性

作者會把「人都是自私的」當成人際關係的起點,但不會因此就覺得別人都很壞。

在這裡看到作者這樣的想法時,跟我自己的價值觀有點衝突,不過看到作者後續的描述,好像也有點道理。

例如,作者認為「別人其實是會因為他自私自利的目的而對你好」,書中舉例:麵包師傅尋找好的麵粉、食用油、起司等,他的出發點未必是心中有大愛,而是高品質的麵包較能吸引顧客購買、取得顧客信任,所以他會為了賣出更多麵包、為了麵包店的長期利益而對你好。

在職場中,或許不該糾結在對方是不是自私的,就算人性都是自私也好,不是自私也好,重點應該放在讓彼此都受益為前提合作

「不要把別人想得完美,便永遠不會失望。很多人的不快樂,往往來自對世界的期待過高,總覺得別人都應該為他人、為社會著想,卻又在發現人的自私自利後感到失落」-《大人學做事做人》

或許在職場中不該把人際關係的期待放得太高,就不會因為沒有達到所期待的而失望。

我不太確定在不同的辦公室氛圍,這樣的想法是否都能通用,但或許面對人性,可能都可以適用?這就讓我看到書中提到另一個概念,我覺得這個概念更可以應用在人際關係中(包含各領域的人際關係)。

作者提供一個在人際關係中,彼此都不會有過高壓力的方法,這方法就是:對人的要求區分為「基本要求」與「額外要求」,當達到基本要求就給他100分,如果做到額外要求,就是加分

raw-image

我蠻喜歡這個概念的,因為在人際關係中(不管在職場、面對家人、朋友或伴侶都是),我們很容易不自覺的設下很多的期待或要求,每當對方沒有達到時,可能會感到失望、生氣、難過等,進而影響到彼此的關係。

相反地,作者用這個方法,只要能夠達到「基本要求」(書中定義:「如果對他只能有一個要求的話,會是什麼」,此為基本要求),我們較能夠在關係中滿足

其他「額外要求」(書中定義:基本要求以外的都是額外要求,就像是多出來的紅利,如同發票中獎,可遇不可求若達到的話,那他就會超過100分

當我們用最低標準去檢視與周圍人的關係時,會發現受益的不是被降低要求標準的人,而是我們自己」。

這個概念讓我停下來審視身邊的人,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因此,就算沒有達成其他額外要求,我也不會那麼在意,這個概念真的讓我收穫蠻多的。

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或許一部分就是期待太多、要求太高,所以讓彼此都感覺到壓力很大。

大人學|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設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設」,當你在某個職務或職位時,會需要扮演該職務角色的態度、想法,這也難怪常常聽到這個人「換了職位換了腦袋」、「他以前不是這樣,升官後怎麼變得這麼機車」。

書中作者表示職場同事(包含客戶、主管、同儕)的人設就像是遊戲的NPC,例如:

  • 每個人都有專屬角色設定:在職場裡,我們要優先關注每個人的「人設」,而非他的本性。
    • 因此,成熟大人會去思考的是角色背後的程式邏輯,而不是去抱怨對方、把衝突當作個人恩怨。
    • 例如:在這個主管的角色上,他需要扮演的是管理組員、應對上層等,而不是他這個人本來就是如此。
  • 都有特定觸發方式:只要符合特定條件,就會展現相對應的行為。
  • 都會提供玩家暗示。

雖然書中這樣描述,但真實生活真的好難做到啊

因此,職場上遇到的同事或主管很機車,或許不完全是這個人的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先撇開一些有其他特殊目的,例如力爭上游而耍心機的人),因為這個職位可能有其難處,而必須轉換「人設」,變得需要跟以往不一樣。

這讓我想到有些朋友曾分享,曾經在職場上的同事覺得很難相處,每個人因為各自有自己的利益而難溝通,但當彼此都離職後,卻能當朋友;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原本是好朋友的,當一起共事後,也會因為工作安排、金錢問題而反目成仇,甚至其中一人當上主管後,因為主管的「人設」所需,而導致另一方覺得對方改變了。

或許,在職場上清楚了解彼此都有其角色設定,並且不要把人想得太完美,了解人性都是自私的,就不會常常感到失落、難過或生氣。

大人學|心得結論

本書作者認為做事與做人兩者相較之下,做事更重要。

我覺得在做事之間也包含了許多職場的人際溝通與合作,這更是困難的地方。因為大多數的工作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都會需要跟他人接觸,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個性、價值觀、對工作的看法等,因此,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更困難。

《大人學做事做人》這本書提供一些關於職場人性的觀點,但如果針對職場人際溝通、應對的具體方法或技巧,在這本書中可能會比較找不到答案,或是有些方法會覺得不是很具體的可以知道怎麼做

這本書的有些內容讓我有些啟發,但對我來說不是一本實用、實戰之書,比較像是一本觀念之書。


內容總結
《大人學做事做人》
4
/5
avatar-img
25會員
43內容數
慢慢微(little)量分享,我是力(Li),會分享閱讀心得、自我成長、理財、投資理財筆記、生活資訊等。 因為喜歡閱讀,也藉由閱讀讓自己改變思維, 但常常讀完就忘記(笑),為了幫助自己更深刻的吸收,所以開啟部落格及撰寫文章。 由於有一份忙碌的工作,期許自己可以定期分享文章(希望可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力_說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覺得怎麼休息都無法擺脫疲倦感,可能是因為你的腦力、心力或體力過度消耗而未被修復。《好好休息》一書深入分析不同類型的疲勞,並提供針對性休息方法,像是微休息、正念呼吸、身體掃描等,幫助你有效「充電」。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心理學專家蔡宇哲與蔡佳璇的專業知識,讓你重新認識休息的真正意義。
5/5《好好休息》
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如何教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書中揭示了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和期許偏誤),並鼓勵我們保持懷疑和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學習與更新觀點。從人際關係到職場規劃,這本書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技巧,開闊視野,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高敏力》則是介紹了高敏感的人是具有正面的力量與性格上的優勢,如果很不喜歡高敏感的自己,可以來閱讀這本書,幫助自己發掘正面的優勢力。 另外,本書也提供如何教養高敏感的孩子的方法,以及工作上要如協助敏感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或高敏感員工要如何讓自己減輕過度刺激並提升最佳工作效率。
5/5《高敏力:你對事物的敏感,正是與生俱來的超能力》
閱讀《一年投資5分鐘》讓我發現指數化投資不僅簡單易行,還能幫助我減少投資中的壓力與風險。這本書介紹了理財的基本概念,並透過數據分析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尤其適合新手和希望整理思緒的投資者。將時間投入更重要的生活面向,並希望在未來的投資中,能夠享受更多的美好時光。
4/5《一年投資5分鐘》
作者大衛·麥瑞尼在其書籍《如何讓人改變想法》中,深入分析了人類思想形成與變化的過程,揭示了為何單靠事實與證據無法有效改變他人的觀點。文章不僅回顧了書中提到的不同說服技巧,還強調瞭解自己的動機與情感在建立融洽關係中的重要性,最終尋求真正的溝通與理解。
5/5《如何讓人改變想法》
本文介紹了佩特.沃克的著作,探討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影響及相應的復原方法。書中呈現了具體的例子引導如何自我療癒及復原,並提出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不同角度觀察。透過本文,讀者將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特徵、影響與復原方法,並提供了對童年創傷與CPTSD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5/5《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如果你覺得怎麼休息都無法擺脫疲倦感,可能是因為你的腦力、心力或體力過度消耗而未被修復。《好好休息》一書深入分析不同類型的疲勞,並提供針對性休息方法,像是微休息、正念呼吸、身體掃描等,幫助你有效「充電」。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心理學專家蔡宇哲與蔡佳璇的專業知識,讓你重新認識休息的真正意義。
5/5《好好休息》
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如何教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書中揭示了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和期許偏誤),並鼓勵我們保持懷疑和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學習與更新觀點。從人際關係到職場規劃,這本書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技巧,開闊視野,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高敏力》則是介紹了高敏感的人是具有正面的力量與性格上的優勢,如果很不喜歡高敏感的自己,可以來閱讀這本書,幫助自己發掘正面的優勢力。 另外,本書也提供如何教養高敏感的孩子的方法,以及工作上要如協助敏感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或高敏感員工要如何讓自己減輕過度刺激並提升最佳工作效率。
5/5《高敏力:你對事物的敏感,正是與生俱來的超能力》
閱讀《一年投資5分鐘》讓我發現指數化投資不僅簡單易行,還能幫助我減少投資中的壓力與風險。這本書介紹了理財的基本概念,並透過數據分析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尤其適合新手和希望整理思緒的投資者。將時間投入更重要的生活面向,並希望在未來的投資中,能夠享受更多的美好時光。
4/5《一年投資5分鐘》
作者大衛·麥瑞尼在其書籍《如何讓人改變想法》中,深入分析了人類思想形成與變化的過程,揭示了為何單靠事實與證據無法有效改變他人的觀點。文章不僅回顧了書中提到的不同說服技巧,還強調瞭解自己的動機與情感在建立融洽關係中的重要性,最終尋求真正的溝通與理解。
5/5《如何讓人改變想法》
本文介紹了佩特.沃克的著作,探討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影響及相應的復原方法。書中呈現了具體的例子引導如何自我療癒及復原,並提出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不同角度觀察。透過本文,讀者將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特徵、影響與復原方法,並提供了對童年創傷與CPTSD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5/5《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不要花太多情緒去討厭或排斥那些高標準的要求,所有在工作上高標準的要求:流程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作法的變化⋯⋯以及所有所有你可以替這項工作多想到的那些細節,或者花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嘗試、去熟悉、去接觸新的事物,吸收新的知識、觀念,都不能單單只是「主管/案主」對你的要求,而是自己對自己的!
Thumbnail
這本書是前同事送我的~當時其實很多同事都在跟我提及關於我工作態度需要調整。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探討職場上不可忽視的情緒勞務,以及將公司內部人員當作客戶看待的職場心態。 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提升工作效率和滿意度,並建立穩固的人際網絡。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還記得剛出社會時的你嗎?總是帶著學生思維,認為只要努力認真,就一定能出人頭地。然而,職場的世界可沒有這麼簡單。除了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情商。聰明的職場人,懂得避開一些禁忌,才能在職場上生存得更好。今天,就讓我來分享4大職場禁忌,以及如何高情商應對種難題。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不要花太多情緒去討厭或排斥那些高標準的要求,所有在工作上高標準的要求:流程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作法的變化⋯⋯以及所有所有你可以替這項工作多想到的那些細節,或者花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嘗試、去熟悉、去接觸新的事物,吸收新的知識、觀念,都不能單單只是「主管/案主」對你的要求,而是自己對自己的!
Thumbnail
這本書是前同事送我的~當時其實很多同事都在跟我提及關於我工作態度需要調整。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探討職場上不可忽視的情緒勞務,以及將公司內部人員當作客戶看待的職場心態。 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提升工作效率和滿意度,並建立穩固的人際網絡。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還記得剛出社會時的你嗎?總是帶著學生思維,認為只要努力認真,就一定能出人頭地。然而,職場的世界可沒有這麼簡單。除了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情商。聰明的職場人,懂得避開一些禁忌,才能在職場上生存得更好。今天,就讓我來分享4大職場禁忌,以及如何高情商應對種難題。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