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10》-我們可以如何做 ?

《失控的焦慮世代10》-我們可以如何做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章,來談談《失控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對於在如此智慧型手機侵蝕孩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事情,並從政府、學校、家庭等面向來描述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的四項革命主張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三、校園禁用手機

四、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監護),以及放手讓孩子獨立。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手機 : 作者提到,不是要孩子完全不能使用網路以及瀏覽網路,而是不讓孩子24小時擁有一台隨時可以接收大量無法管控的訊息,影響其投入生活的個人裝置。

二、16歲以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 重點不是不能使用手機來進行一些有益的搜尋或看休閒的影片,而是要限制不能註冊社群媒體帳號,這關鍵差別在於當註冊帳號後,平台就可以取得你的個人資料,並開始根據你的使用習慣客製化讓你可能上癮的貼文或影音內容。

三、校園禁用手機 : 作者提到不能是上課不能使用,或是放書包等等,因為研究顯示光是手機在附近都會影響注意力。只是上課不使用手機,那下課時手機也會打斷同儕間可以面對面社會互動的時間。所以作者建議最好是統一收在櫃子裡,等到放學在一併發回。

四、增加自由玩耍的時間,以及讓孩子獨立 : 當減少手機的使用後,要讓孩子有可以自由探索,去冒險的機會,盡量增加真實生活中、親身參與與人面對面的體驗,以練習未來心理健康基礎的各種社交與調節相關能力。

集體行動困境:需要大家一起的合作

前面的文章有提到集體行動困境,也就是因為大家都如此,即便我覺得怪怪的想改變也沒辦法,這是許多企業、學校、家庭或個人遇到的挑戰,因此要突破如此的困境,我們需要合作,跟身旁信念相同的人一起合作,甚至制定法規來讓大家遵守,這樣也不會讓青少年因為同儕壓力而不得不沉迷手機。

科技公司與政府可以做什麼 ?

  • 在減少智慧型手機的影響方面,作者建議可以 :


一、強制落實保護責任 : 強制落實公司對待未成年用戶的方式,須附有一定的道德與法律責任。例如 : 隱私偏好預設在最高保護級別、限制陌生人私訊聯繫青少年、減少廣告商或社媒平台向未成年用戶投放客製化內容和廣告等。

二、將網際網路成年的年齡提高到16歲 : 目前在美國的規定是13歲,這年齡限制參考的不是發展需求,而是一種草率的妥協。作者提到,人類的前額葉會到20幾歲才發展完畢,所以定16歲不是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比較現在要求的13歲,16歲會更好一些。

而正如上述四項各命主張,16歲不代表不能使用網際網路或瀏覽網頁,而是不能與社群媒體公司簽約,註冊帳號,使用他們的產品。

三、方便年齡驗證 : 作者提到現在的網路平台年齡驗證都過於草率,只要勾選自己已經成年,或是設定帳號時謊報年齡,幾乎就可以在網路世界上暢行無阻。作者提到,科技公司可以開發更加確實的年齡驗證方式,並讓父母、科技公司、平台共同承擔年齡驗證的責任,如果確實落實,也減少集體行動困境。

  • 在提升真實世界的體面方面,作者建議可以 :


  1. 停止懲罰允許孩子在現實世界自由活動的父母 : 不願意讓孩子獨立探索才是真正的疏於照顧,政府應該理解兒童的需求,而不去懲罰那些願意讓孩子獨立的家庭。
  2. 設計與劃設公共空間時,需考慮孩童的需求 : 除了重新規劃時可以考量以外,對於已經規劃好的道路,則可以設定禁止車輛通行的時段,以及讓申請街道變得更便利等等。
  3. 增加技職教育、學徒培訓和青年發展計畫 : 這鼓勵青少年從學校系統中過渡到職場,培養工作倫理,訓練一技之長,並發展獨立工作的自主性。

結論 :

本篇先介紹作者的四項基本改革主張,以及政府與科技公司可以做的一些建議,當然可以做的事情絕對更多,則仰賴不同領域與專業的人,提出有創意的方式,其中的原則就是盡量增加孩子自由玩耍、真實世界的體驗,以及減少在虛擬世界的時間。

下一篇會接續來討論,學校以及父母可以做什麼 ?




avatar-img
洪瑋均的沙龍
2會員
53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面談及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安全至上主義等等,造成的一些具體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好像有些更深層,內在的一股無力感在使我們越陷越深,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作者提到在具體造成的影響外,更深層、靈性層面的影響。 靈性的退化 自2010年代以來,社會就瀰漫一股無力感,彷彿看不到盡頭,用來表達這樣狀態的詞
本篇文章,想來分享書中在討論男性受媒體的影響時,在章節中出現的概念,由社會學家涂爾看提出的「失範」所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推倒傳統權威,迎來的不是從此過的幸福快樂的日子 ?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認為:「人們所屬的社區越是緊密連結,並且受到道德權威約束慾望,他們自殺的可能性就越低」。
接下來的兩篇文章,我想來分享散在討論其他主題的章節間,提到的兩個特別吸引我注意的內容,一個是社群媒體勾癮人的方式以及背後設計角色的考量。二則是涂爾幹提到的「失範」的概念,這篇先來討論社群媒體。 社群媒體的問世 2010年iphone4問世,這是第一款配備前置鏡頭的iphone,讓自拍變得更容
這篇我想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提到關於男孩被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雙從夾擊下的影響,雖然不如女性如此集中在焦慮以及憂鬱的表現,但也不見得樂觀,男性的影響更隱晦、多元以及複雜... 男孩怎麼了 ? 男孩雖然受智慧型手機等風潮的影響下,憂鬱跟焦慮都不如女孩高,但男孩的情況更分散,沒有那麼集
接續上一篇分享,本篇文章繼續描述《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社群媒體對女性族群傷害更大的剩下兩個原因。 原因三 : 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和障礙 書中提到,社會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政治學家詹姆斯.佛勒,研究發現:「快樂傾向於發生在群體中」,一個人感到快樂,周遭朋友也感到快樂的機率就會增加,而且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社群媒體對女性的影響,其中點出在各項內化型障礙(包括焦慮、憂鬱等等)的數據,女性的比率都增加的更多,而作者也點出幾個在性別間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證實 : 社群媒體是造成焦慮與憂鬱的成因,不是相關 書中提到 : 一項研究隨機分配一群大學生大
前面談及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安全至上主義等等,造成的一些具體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好像有些更深層,內在的一股無力感在使我們越陷越深,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作者提到在具體造成的影響外,更深層、靈性層面的影響。 靈性的退化 自2010年代以來,社會就瀰漫一股無力感,彷彿看不到盡頭,用來表達這樣狀態的詞
本篇文章,想來分享書中在討論男性受媒體的影響時,在章節中出現的概念,由社會學家涂爾看提出的「失範」所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推倒傳統權威,迎來的不是從此過的幸福快樂的日子 ?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認為:「人們所屬的社區越是緊密連結,並且受到道德權威約束慾望,他們自殺的可能性就越低」。
接下來的兩篇文章,我想來分享散在討論其他主題的章節間,提到的兩個特別吸引我注意的內容,一個是社群媒體勾癮人的方式以及背後設計角色的考量。二則是涂爾幹提到的「失範」的概念,這篇先來討論社群媒體。 社群媒體的問世 2010年iphone4問世,這是第一款配備前置鏡頭的iphone,讓自拍變得更容
這篇我想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提到關於男孩被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雙從夾擊下的影響,雖然不如女性如此集中在焦慮以及憂鬱的表現,但也不見得樂觀,男性的影響更隱晦、多元以及複雜... 男孩怎麼了 ? 男孩雖然受智慧型手機等風潮的影響下,憂鬱跟焦慮都不如女孩高,但男孩的情況更分散,沒有那麼集
接續上一篇分享,本篇文章繼續描述《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社群媒體對女性族群傷害更大的剩下兩個原因。 原因三 : 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和障礙 書中提到,社會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政治學家詹姆斯.佛勒,研究發現:「快樂傾向於發生在群體中」,一個人感到快樂,周遭朋友也感到快樂的機率就會增加,而且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社群媒體對女性的影響,其中點出在各項內化型障礙(包括焦慮、憂鬱等等)的數據,女性的比率都增加的更多,而作者也點出幾個在性別間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證實 : 社群媒體是造成焦慮與憂鬱的成因,不是相關 書中提到 : 一項研究隨機分配一群大學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