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10》-我們可以如何做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章,來談談《失控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對於在如此智慧型手機侵蝕孩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事情,並從政府、學校、家庭等面向來描述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的四項革命主張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三、校園禁用手機

四、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監護),以及放手讓孩子獨立。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手機 : 作者提到,不是要孩子完全不能使用網路以及瀏覽網路,而是不讓孩子24小時擁有一台隨時可以接收大量無法管控的訊息,影響其投入生活的個人裝置。

二、16歲以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 重點不是不能使用手機來進行一些有益的搜尋或看休閒的影片,而是要限制不能註冊社群媒體帳號,這關鍵差別在於當註冊帳號後,平台就可以取得你的個人資料,並開始根據你的使用習慣客製化讓你可能上癮的貼文或影音內容。

三、校園禁用手機 : 作者提到不能是上課不能使用,或是放書包等等,因為研究顯示光是手機在附近都會影響注意力。只是上課不使用手機,那下課時手機也會打斷同儕間可以面對面社會互動的時間。所以作者建議最好是統一收在櫃子裡,等到放學在一併發回。

四、增加自由玩耍的時間,以及讓孩子獨立 : 當減少手機的使用後,要讓孩子有可以自由探索,去冒險的機會,盡量增加真實生活中、親身參與與人面對面的體驗,以練習未來心理健康基礎的各種社交與調節相關能力。

集體行動困境:需要大家一起的合作

前面的文章有提到集體行動困境,也就是因為大家都如此,即便我覺得怪怪的想改變也沒辦法,這是許多企業、學校、家庭或個人遇到的挑戰,因此要突破如此的困境,我們需要合作,跟身旁信念相同的人一起合作,甚至制定法規來讓大家遵守,這樣也不會讓青少年因為同儕壓力而不得不沉迷手機。

科技公司與政府可以做什麼 ?

  • 在減少智慧型手機的影響方面,作者建議可以 :


一、強制落實保護責任 : 強制落實公司對待未成年用戶的方式,須附有一定的道德與法律責任。例如 : 隱私偏好預設在最高保護級別、限制陌生人私訊聯繫青少年、減少廣告商或社媒平台向未成年用戶投放客製化內容和廣告等。

二、將網際網路成年的年齡提高到16歲 : 目前在美國的規定是13歲,這年齡限制參考的不是發展需求,而是一種草率的妥協。作者提到,人類的前額葉會到20幾歲才發展完畢,所以定16歲不是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比較現在要求的13歲,16歲會更好一些。

而正如上述四項各命主張,16歲不代表不能使用網際網路或瀏覽網頁,而是不能與社群媒體公司簽約,註冊帳號,使用他們的產品。

三、方便年齡驗證 : 作者提到現在的網路平台年齡驗證都過於草率,只要勾選自己已經成年,或是設定帳號時謊報年齡,幾乎就可以在網路世界上暢行無阻。作者提到,科技公司可以開發更加確實的年齡驗證方式,並讓父母、科技公司、平台共同承擔年齡驗證的責任,如果確實落實,也減少集體行動困境。

  • 在提升真實世界的體面方面,作者建議可以 :


  1. 停止懲罰允許孩子在現實世界自由活動的父母 : 不願意讓孩子獨立探索才是真正的疏於照顧,政府應該理解兒童的需求,而不去懲罰那些願意讓孩子獨立的家庭。
  2. 設計與劃設公共空間時,需考慮孩童的需求 : 除了重新規劃時可以考量以外,對於已經規劃好的道路,則可以設定禁止車輛通行的時段,以及讓申請街道變得更便利等等。
  3. 增加技職教育、學徒培訓和青年發展計畫 : 這鼓勵青少年從學校系統中過渡到職場,培養工作倫理,訓練一技之長,並發展獨立工作的自主性。

結論 :

本篇先介紹作者的四項基本改革主張,以及政府與科技公司可以做的一些建議,當然可以做的事情絕對更多,則仰賴不同領域與專業的人,提出有創意的方式,其中的原則就是盡量增加孩子自由玩耍、真實世界的體驗,以及減少在虛擬世界的時間。

下一篇會接續來討論,學校以及父母可以做什麼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08
謝謝您的分享❤️
歌渣-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8
旅人小萌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avatar-img
洪瑋均的沙龍
2會員
53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洪瑋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8
接續上偏,這篇要來談談學校以及家庭可以做什麼 ? 學校可以做什麼 ? 玻里尼西亞人有句諺語「站在鯨魚被上釣小魚。」許多學校大費周章地聘請心理師,研擬情緒課程、購買相關教具等等方式,為了解決孩子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況上升的層出不窮,但其實有兩件事情,學校可以馬上實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資金,且效果
2025/01/08
接續上偏,這篇要來談談學校以及家庭可以做什麼 ? 學校可以做什麼 ? 玻里尼西亞人有句諺語「站在鯨魚被上釣小魚。」許多學校大費周章地聘請心理師,研擬情緒課程、購買相關教具等等方式,為了解決孩子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況上升的層出不窮,但其實有兩件事情,學校可以馬上實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資金,且效果
2025/01/07
前面談及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安全至上主義等等,造成的一些具體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好像有些更深層,內在的一股無力感在使我們越陷越深,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作者提到在具體造成的影響外,更深層、靈性層面的影響。 靈性的退化 自2010年代以來,社會就瀰漫一股無力感,彷彿看不到盡頭,用來表達這樣狀態的詞
Thumbnail
2025/01/07
前面談及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安全至上主義等等,造成的一些具體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好像有些更深層,內在的一股無力感在使我們越陷越深,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作者提到在具體造成的影響外,更深層、靈性層面的影響。 靈性的退化 自2010年代以來,社會就瀰漫一股無力感,彷彿看不到盡頭,用來表達這樣狀態的詞
Thumbnail
2025/01/05
本篇文章,想來分享書中在討論男性受媒體的影響時,在章節中出現的概念,由社會學家涂爾看提出的「失範」所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推倒傳統權威,迎來的不是從此過的幸福快樂的日子 ?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認為:「人們所屬的社區越是緊密連結,並且受到道德權威約束慾望,他們自殺的可能性就越低」。
Thumbnail
2025/01/05
本篇文章,想來分享書中在討論男性受媒體的影響時,在章節中出現的概念,由社會學家涂爾看提出的「失範」所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推倒傳統權威,迎來的不是從此過的幸福快樂的日子 ?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認為:「人們所屬的社區越是緊密連結,並且受到道德權威約束慾望,他們自殺的可能性就越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1.根據研究,使用數位產品安撫小孩,可能會導致情緒調適問題。 2.過度使用手機或平板也可能傷害孩子的視力與腦部。 3.兒盟建議家長可以試著與孩子一同使用家中常見物品,發揮想像 力來玩 或 自製玩具。 以下的建議,可以參考看看: 1.設定漸進式的目標:每天減少使用手機或平板一小時,不需
Thumbnail
1.根據研究,使用數位產品安撫小孩,可能會導致情緒調適問題。 2.過度使用手機或平板也可能傷害孩子的視力與腦部。 3.兒盟建議家長可以試著與孩子一同使用家中常見物品,發揮想像 力來玩 或 自製玩具。 以下的建議,可以參考看看: 1.設定漸進式的目標:每天減少使用手機或平板一小時,不需
Thumbnail
每年7月,許多學生殷殷期盼的暑假來了,各式各樣的夏令營與課程也如火如荼展開。近期與朋友聚會,意外得知幾位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與創業家,都禁止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
Thumbnail
每年7月,許多學生殷殷期盼的暑假來了,各式各樣的夏令營與課程也如火如荼展開。近期與朋友聚會,意外得知幾位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與創業家,都禁止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
Thumbnail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智慧型手機,如果需要聯絡,可以使用功能型足以聯絡使用得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
Thumbnail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智慧型手機,如果需要聯絡,可以使用功能型足以聯絡使用得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
Thumbnail
身為21世紀的父母,您是否擔心小朋友暴露在各類3C產品的環境,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影響?但在這個AI強勢席捲全球的年代,我們又不希望孩子們太晚接觸資訊科技。究竟電子產品禁與不禁,成了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知識交流,我們就來聊聊國外專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Thumbnail
身為21世紀的父母,您是否擔心小朋友暴露在各類3C產品的環境,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影響?但在這個AI強勢席捲全球的年代,我們又不希望孩子們太晚接觸資訊科技。究竟電子產品禁與不禁,成了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知識交流,我們就來聊聊國外專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Thumbnail
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
Thumbnail
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的您發現,自己都是用3C產品與孩子共處,面對孩子螢幕時間逐漸增加時,應該及早教育孩子如何節制,可以採取以下作法: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的您發現,自己都是用3C產品與孩子共處,面對孩子螢幕時間逐漸增加時,應該及早教育孩子如何節制,可以採取以下作法:
Thumbnail
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孩子擁用手機時機 父母做孩子的督導者
Thumbnail
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孩子擁用手機時機 父母做孩子的督導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