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自己,不會讓世界變得更溫柔,反而讓心更脆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為犧牲自我可以讓事情變得容易很多。

因為犧牲自我可以讓事情變得容易很多。

憤怒是一種關鍵的情緒,容易過份表達憤怒的人,會顯得很有戾氣。但是如果太難表達憤怒,人就會轉過來擠壓自己,容易變得無助,還會因為自己表現這麼的脆弱產生強大的羞恥感。

憤怒是一種關鍵的情緒,容易過份表達憤怒的人,會顯得很有戾氣。但是如果太難表達憤怒,人就會轉過來擠壓自己,容易變得無助,還會因為自己表現這麼的脆弱產生強大的羞恥感。


____壓抑自己,不會讓世界變得更溫柔,反而讓心更脆弱。


《自我的誕生》—今日進度p.19、20


很多時候壓抑自己,自我犧牲

是想討好、是我害怕不被理解、是害怕我表達了又再次被否定跟傷害


所以下意識的覺得那「壓抑自己」是最快最好的解決方法

但… 的確容易的多,但失去的會更多。


失去自己、失去讓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


我之前在日記中寫過一句話「原來說不出任何話的自己,其實感受到的是對自己的否定」


因為最壞的是這些壓抑的情緒,最後都會反過來「再次的攻擊自己」。


該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才能痛快的活著,才能不向內攻擊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淇的沙龍
3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第一眼看到這本《承認內在脆弱,使你溫柔又強大》的書名後,就讓我產生如同標題的疑問,「為何人承認自己的脆弱後,反而能變強大?」 看完後我發覺,本書其實與一些宗教哲理的概念不謀而合,作者用了各種情境說服我們如何安定自己的內心,告誡我們不可以和內在情緒的虛幻戰鬥,反而
Thumbnail
第一眼看到這本《承認內在脆弱,使你溫柔又強大》的書名後,就讓我產生如同標題的疑問,「為何人承認自己的脆弱後,反而能變強大?」 看完後我發覺,本書其實與一些宗教哲理的概念不謀而合,作者用了各種情境說服我們如何安定自己的內心,告誡我們不可以和內在情緒的虛幻戰鬥,反而
Thumbnail
情緒穩定這件事情,我的體悟跟大眾有些不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每當我們遇到挫敗時,就會聽到,不要想太多,不要心情不好,不要去想⋯等等安慰話語,不過首先要先感謝願意安慰我們的人喔! 接下來想好好把我對這些「迴避」負面情緒的疑惑記錄下來,或許5年之後,我會用這篇文章恥笑自己,但此時此刻,我的體悟是,
Thumbnail
情緒穩定這件事情,我的體悟跟大眾有些不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每當我們遇到挫敗時,就會聽到,不要想太多,不要心情不好,不要去想⋯等等安慰話語,不過首先要先感謝願意安慰我們的人喔! 接下來想好好把我對這些「迴避」負面情緒的疑惑記錄下來,或許5年之後,我會用這篇文章恥笑自己,但此時此刻,我的體悟是,
Thumbnail
憂鬱和焦慮都與「失去」有關 憂鬱是因為過去失去了某些事物,焦慮則是擔心未來可能會失去某些事物。其實兩者都是想變得更好,但卻執著於過去與未來,無法專注在當下。 憂鬱與意志力無關 有些人可能對憂鬱有偏見,認為是抗壓性太低,又或是意志力不堅強。但其實憂鬱就像心靈的感冒,任何人遇到巨大的壓力都有可能因
Thumbnail
憂鬱和焦慮都與「失去」有關 憂鬱是因為過去失去了某些事物,焦慮則是擔心未來可能會失去某些事物。其實兩者都是想變得更好,但卻執著於過去與未來,無法專注在當下。 憂鬱與意志力無關 有些人可能對憂鬱有偏見,認為是抗壓性太低,又或是意志力不堅強。但其實憂鬱就像心靈的感冒,任何人遇到巨大的壓力都有可能因
Thumbnail
「情緒」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高興的正向情緒時常讓我們對於生活感到滿意,然而,遇到讓我們感到生氣的事時,卻可能讓我們感到憤怒、焦慮,越想越氣,也讓生活變得烏煙障氣!
Thumbnail
「情緒」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高興的正向情緒時常讓我們對於生活感到滿意,然而,遇到讓我們感到生氣的事時,卻可能讓我們感到憤怒、焦慮,越想越氣,也讓生活變得烏煙障氣!
Thumbnail
你也常受情緒所擾嗎?大多數的人對於情緒這個議題總是避而不談,職場上不可以展現情緒、社交場合總是需要戴上面具、甚至在家庭關係中也不可以過度展現自我,當這些情緒未能被好好抒發、聆聽時,往往容易將一個人推向負面的情況導致心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你也常受情緒所擾嗎?大多數的人對於情緒這個議題總是避而不談,職場上不可以展現情緒、社交場合總是需要戴上面具、甚至在家庭關係中也不可以過度展現自我,當這些情緒未能被好好抒發、聆聽時,往往容易將一個人推向負面的情況導致心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會「感覺」到有壓力,是因為事件本身超過自身的負荷能力。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無能為力、棘手的狀況會產生壓力,但到了最後,給我們最大壓力的不是因為能力上解決不了、處理不了,而是那個「無能為力」的「感覺」。 情緒就像是心電圖,有上下的流動,才能有彈性和任性。面對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與理解。
Thumbnail
會「感覺」到有壓力,是因為事件本身超過自身的負荷能力。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無能為力、棘手的狀況會產生壓力,但到了最後,給我們最大壓力的不是因為能力上解決不了、處理不了,而是那個「無能為力」的「感覺」。 情緒就像是心電圖,有上下的流動,才能有彈性和任性。面對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與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