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來到1957年馬來亞從英殖民獨立,再根據‘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Kampung Siam,Kuala Lumpur’一文提到,暹羅村在此之前已經過村長愛德華·德·阿維斯(Edward de Alwis)的允許,讓福建籍華人在當地建設咖啡厰和麵粉厰,以至原本只有暹羅籍人居住的地區開始湧入許多的福建人移居至此。
自馬來亞獨立後,國籍法也進一步獲得確立,使得在馬的暹羅籍人開始因國籍和身份認同形成區別,已無法再像昔日那樣往來兩地,以致於回泰國後定居的人已無法往返。至於非大馬公民的泰國僧人,在1969年“五一三事件”後也被政府勸告離境,因這些僧人不得在此居住超過10年。久而久之,昔日的多數泰國籍人已開始逐漸略減,只有身爲大馬公民的暹羅裔(Malaysian Siamese)持續留下,而且是以華暹混血兒居多。
暹羅裔根據早前資料,目前在大馬有約8萬人,絕多數居住在吉打、吉蘭丹、玻璃市、霹靂和登嘉樓等北馬州屬,其他則分散在全國各地,目前也已被政府承認為土著(bumiputera)並享有與馬來人同等之地位。此前,暹羅裔的身份證明一直被注明是“泰裔”(Keturunan Thai),在多數要求之下其後正式更改爲“暹羅裔”(Bumiputera Siam)。
1970年代,升格為大城市並轉交予聯邦政府管轄的吉隆坡市(當時也身兼雪蘭莪州首府,直到1978年雪州首府遷至莎亞南(Shah Alam)),開始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暹羅村終究也須迎來寮屋區被清拆、原地居民須遷移至附近租屋的命運。
根據上述文章對愛德華村長的口訪,他婉拒政府購地的計劃,並視保護這裏佛教徒的居住權和照顧佛寺為己任。至於是否後來進展順利,則不得而知,迄今已50年過去,目前除了Wat Meh Liew尚在原地和維持基本原貌,暹羅村卻已不覆存在。
Wat Meh Liew的一些風光事跡,除了是八打靈再也智達苑佛寺(Wat Chetawan)的創始人和首任住持阿贊榮最初來源自該寺外,1968年3月14日時,也迎來了時任的第16任泰國僧王頌德帕摩訶穆尼翁六世(Somdet Phra Ariyavongsagatayana VI)的到訪。
按英文報載,當時頌德帕摩訶穆尼翁六世的行程計劃,是於3月14日先至霹靂州太平和怡保市一游,隨之再於次日(15日)傍晚5時左右,在Wat Meh Liew為主殿的新立佛像主持開光典禮。目前此大佛的下方底座,仍有銘刻著佛像是經由僧王開光(consecrated)的大理石板,以示紀念。
至於寺廟前方的菩提大樹,根據上述對暹羅村的專文指出,菩提樹的種子是約20年前(即1950年代初)從印度購入,并由當時的泰國副僧王所親自種植,至於此復僧王是何人,同樣不得而知。
Wat Meh Liew目前的住持是吉蘭丹州出生的Phra Kru Sirik Panjawood,人稱婆譚波(Phor Than Poh),擁有泰國皇室御賜的昭坤(Chao Khun)僧階,據稱一生的僧侶生涯都奉獻了給該寺;除了泰語,也通曉閩南語和些許英語,善信到此参拜和布施者,皆可與師父攀談問事,並請求誦經和灑水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