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隨著客戶需求接受任務的美術設計師,但更多時候,我像是一個擁有第三者視角、凝聽著一切發生的觀察者。隨著這些任務的到來,透過素材的內容,我看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突然有個靈感:如果我把自己心底的感動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是不是這滿腔的情懷便能得到紓解?
今年,我想分享的第一個感動,是來自大伙房實驗教育的鄭惠齡老師。
在我心中,她是最會創造金句的人。信手拈來的幾句話,就能成為深入人心的slogan。我最喜歡的一句是:「文字是思想的光,思想是時代的光。」短短兩句,就道盡了文字與思想的深遠意義。
與她談話,你能感受到教育者語重心長的關懷。她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如何照顧心靈、身體與環境,將學校視為一個完整的家。因此,她創辦了實驗小學,讓孩子們學習中醫,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梳理環境歷史,認同自己的土地。推行混齡教育,讓年長的孩子照顧年幼的,就像兄弟姊妹一樣彼此關懷。
與鄭老師合作的四年間,我參與過盧氏文史調查、協助環境策展、建構書院品牌,甚至共同編輯了許多繪本。鄭老師似乎總能在縫隙間捕捉機會,延展教育的根系,向深處扎根。無論是多麼意想不到的任務,只要她認為有意義,就算完全不熟悉,她也會盡全力去完成,就像最近一次的「大湳森林地底與崖線下的秘密」環境策展。
她為了素材,翻閱書籍,走訪地方,雖非學者,卻有著追根溯源的素養。談到被忽視的環境與背後的歷史,她的聲音哽咽,渴望將這份熱血與故事傳遞給更多人。找經費、找場域,做足一切後,在將伏筆交給老天安排。
許多任務都來得急促,經常與時間賽跑。當我們吃力時,她會說:「這些都是教育,我想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如果現在沒有,以後他的心裡也不會有了。」「環境歷史是我們的根,年久荒廢,上面長滿雜草,孩子的心裡也會長滿雜草。」即使因時間壓讓人煩躁,聽這些話卻總能讓我消了火。
她是一位隱者,低調而不喜張揚。然而,隱身久了,有時她也會因沒被紀念或理解而感到沮喪。但她關注的從來不是名聲,而是所許下的願及因緣是否具足。她豁達而通透,經常說:「我的信仰帶給我許多力量。」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對我的全然信任。
這位客戶早已昇華為亦師亦友的存在。我常常被她的喜悅與盼望感染,帶著這份心情投入每一個任務。當完成後,她總會說:「謝謝妳的陪伴。」這讓我有些抱歉,因為我們之間的差別是,我是有償的,而她心懷的大愛,卻無法用價值衡量。相比之下,我所付出的似乎捉襟見肘。
鄭老師的信念與行動,讓我見證了教育的深度與溫度。這份深耕土地的情感,在我心裡播下了一顆種子。我想,也許正因有她這樣的人存在,世界才多了一份光。而我,能成為她故事中的一部分,已是莫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