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逐章逐節講道,今天則跳過馬可福音14:27~31「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他」,為了與馬可福音14:66~72「彼得不認耶穌」結合,方便經文的連結與詮釋。因此,直接從馬可福音14:32~52開始閱讀,此段經文分為兩大段: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32~42節),及耶穌被捕(43~52節)。
耶穌與門徒來到客西馬尼後,耶穌吩咐門徒留在原地,他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一同去禱告。馬可福音14:33b~35記載:
「33b他開始悲痛難過,34對他們說:『我的心非常憂傷,幾乎要死。你們留在這裡,警醒吧!』35他往前走幾步,俯伏在地上,祈求上帝說,若是可以,不要讓他經歷這個痛苦。」(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令人驚訝,因為就連上帝的兒子面對苦難也會憂傷害怕,甚至祈求免去這個痛苦的經歷。我們往往想像耶穌無所不能,卻忘替他也有人性的一面。如果我們是他的門徒,看到領袖坦露軟弱,會有何反應?若總統說自己擔心中國打台灣,或黃仁勳表示擔憂公司倒閉,人們又會如何看待?普遍認為領袖應該完美、不能有負面情緒,否則會影響軍心。然而,耶穌雖有神性,也有人性,感到憂傷痛苦正是人之常情。
馬可福音14:36耶穌禱告說:
「36阿爸,我的父親哪,你凡事都能;求你把這苦杯移去!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可說是禱告的最高境界。大多數人只想上帝依照自己所願,祈求挪去苦難,而非順服上帝旨意。因為上帝旨意不一定順利,違反人性趨吉避凶、享樂避苦的傾向,因此能順服的不多。這也是耶穌不斷提醒彼得、雅各、約翰「要警醒」的原因。結果耶穌三度禱告,每次回來都見這三位門徒睡著。
耶穌對彼得說:
「37西門,你在睡覺嗎?你不能警醒一個鐘頭嗎?」38他又說:「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誘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可14:37~38,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心靈願意,肉體卻軟弱」正式我們的寫照:立志讀聖經,卻停在出埃及;立志減肥,卻總是明天再減。
畢德生牧師在牧會現場也有同樣的經驗,他說:
「男女會眾對於神和聖經、禱告和自己的靈魂,都沒有多少興趣。不是他們不相信、不看重這些事,他們就只是提不起勁。」(《牧者的翱翔》,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吳震環譯,台北:校圈書房出版社,2015,p120)
事實上,我們都想讀經、禱告、認真聚會,但往往身體跟不上。就想想專心聽講道,不過眼皮一直掉。即使耶穌第二次提醒門徒「警醒禱告」,第三次回來時,門徒依然在睡夢中。正當耶穌叫門徒起來時,猶大帶著一群拿刀棒的人來了。
馬可福音14:44~45記載:
「44那出賣耶穌的預先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去親誰,誰就是你們所要的人。你們抓住他,嚴密看守,把他帶走。』45猶大一到,立刻走到耶穌跟前,叫聲:『老師!』又親他。」(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猶大所做的行爲被稱為「猶大之吻」,就像「笑裡藏刀」或「笑面虎」,表面上很親切,實際上卻在暗算對方。社會上這種雙面人不在少數,我們也可能不自覺地扮演過這種角色。
接著經文記載,眾人抓耶穌時,
「47站在旁邊的人當中,有一個人拔出刀來,向大祭司的奴僕砍去,削掉了他的一隻耳朵。」(可14:47,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拔刀砍人的是誰?馬可福音僅說是「站在旁邊的人」,但約翰福音18:10明確指出是「西門.彼得」。約翰福音比馬可福音還晚才成書,兩卷福音書的寫作時間、情境、對象及目的各異,約翰福音指名道姓,馬可福音則沒有交代。
雖然不知道馬可福音不具名的原因,但可以推測那位「站在耶穌旁邊的人」不願耶穌被抓。同時,馬可福音的節奏快速,沒有詳述衝突如何化解;而其他福音書則記載耶穌警告「把刀收起來!」(太26:52、約18:11)或「別再動武!」(路22:51)。
馬可福音記載,砍人之後耶穌便說:
「48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抓我,把我當暴徒嗎?49我每天在聖殿裡教導人,常與你們一起,你們並沒有抓我。然而,聖經的話必須實現。」(可14:48~49,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把我當暴徒」看似矛盾,就像「拍人喝救人」(台語:做壞事的人反而誣告別人做壞事),因為先砍人的並不是大祭司的奴僕,而是站在耶穌旁邊的人。馬可福音敘述的節奏雖快,卻引發我們思考:到底誰才是「暴徒」?又該如何定義「暴徒」?
長老教會已故的許天賢牧師,1979年12月23日在嘉義林子內教會主持聖誕禮拜被捕,只因他參加12月10日在高雄的世界人權日遊行,而這場遊行正是「美麗島事件」的開端。透過這些事件,我們可以進一步反思「誰才是暴徒」以及「怎樣定義暴徒」這些問題。
不過,此時的門徒都離棄耶穌逃跑時,
「51有一個青年,身上只披著一塊麻布,跟在耶穌背後。他們抓他,52可是他丟下那塊布,赤著身子逃跑了。」(可14:51~52,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位青年是誰?聖經並未說明,其他福音書也沒有出現,但馬可福音16章還會再次提到他。馬可福音為何記載此事?
可能是與離棄耶穌的門徒對比,顯示青年沒有馬上離棄耶穌;也可能顯示青年與門徒都寧願丟下最重要的東西,也不願與耶穌一同被抓。台灣諺語「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正點出人性的軟弱:在患難裡,往往先顧自身。因此,耶穌被抓時,沒人願意與他同背十字架。
從這段經文來看,有個重要主題:人天生不完美。
耶穌有人性的軟弱,憂傷害怕;三問門徒總是睡著,無法警醒禱告;猶大出賣耶穌;站在耶穌旁邊的人竟拔刀砍人;耶穌被捕後,門徒和青年都逃跑。這些敘述都呼應馬可福音14:38「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
然而現今社會卻不斷強調「追求完美」,彷彿完美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是典型完美主義者,雖然他成功了,但這只是個案。多數人即使努力追求完美,也未必能成功,而且往往產生過度壓力、焦慮、自我價值低落、驕傲或嫉妒,甚至忽略上帝的恩典。
美國矯治心理學家艾許.派契特(Asher Pacht)曾開玩笑說:
「真正的完美只在訃聞和悼文裡。」(《完美主義的陷阱:在總想要更多的世界,掌握「足夠好」的力量》,湯瑪斯.庫蘭(Thomas Curran),林楸燕譯,出版社:日初出版,2024,博客來電子書)
事實上,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完美」。網路媒體經常有「造神」現象,只呈現美好的一面,忽略人不完美的部分。社群媒體上的照片,多半顯示美好生活、完美妝容、成功投資與事業等。現代社會鼓勵努力、成長、追求成功與完美,卻往往不願面對懶惰、退步、平凡或失敗的可能。
「失敗為成功之母」其實很弔詭,因為這句話暗示:如果失敗後還不成功,就會被認為沒出息(台語「抾捔」)。或許很多人活在美國夢的幻想,認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事實上,成功的案例永遠比失敗少,而我們又很少看見努力、認真追求成功的人失敗的故事,因為那種故事無法激勵人心,反而會澆熄追求成功的熱情。
因此,馬可福音這段經文無法以「成功」激勵我們,反而強調人性的不足。我並不反對追求完美與成功,這確實能推動人類前進;只是當社會過度放大完美與成功的案例,就容易造成過度壓力、焦慮、自我價值低落、驕傲、嫉妒,甚至忘記上帝恩典。
我之所以不斷強調人性的「不完美」,是要提醒我們不可忘記上帝的恩典。我的推論如下:
明白、覺察自己的軟弱與不足,並接納自我有限性,才能學習順服上帝的旨意。
如果我們不明白自己的軟弱與有限性,就會以為「靠自己」也能追求完美與卓越,因而不會尋求「上帝的幫助」,甚至誤解上帝的旨意。這樣一來,耶穌的禱告「不要照我的旨意,只要照祢的旨意」就會被扭曲成「要照我的旨意,不要照祢的旨意」。因此,耶穌才提醒門徒要「警醒禱告」,以免陷入「完美」的迷惑。
警醒禱告能幫助我們覺察自我軟弱,並接納自己、順服上帝的旨意。第一,警醒禱告可以覺察自己的軟弱。
英國神經心理學家史蒂芬.弗萊明(Stephen M. Fleming)認為:
「『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就是人類心靈對自身進行思考、瞭解的能力,包括瞭解心靈是如何記憶、感知、做決定、思考和感受。」(《高階覺察:幫助思考與學習的後設認知,更加理解自己與他人,且能解釋未來的複雜決策》,史蒂芬.弗萊明(Stephen M. Fleming),李偉誠譯,台北:遠流,2022,p6)
在禱告時,我們專注於上帝,會覺察自己內心的罪性與不足。當覺察自己的罪性與不足有可能感到氣憤或沮喪,就需要上帝的愛,幫助我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第二,警醒禱告幫助我們接納自己的有限性。上帝不會因我們不完美就不愛我們,反而因為不完美,才更顯出上帝的愛與饒恕。既然上帝接納我們,我們也要學習愛自己、接納自己的軟弱。當我們倚靠上帝的愛,開始正視自身有限,便能聆聽上帝的聲音,進而順服祂的旨意。
第三,警醒禱告使我們順服上帝的旨意。丹麥神學家祈克果認為:
「禱告並沒有改變神,而是改變了禱告的人。」(《禱告》,楊腓力(Philip Yancey),徐成德、黃梓恩、應仁祥譯,台北:校園,2008,p221)
這正如耶穌的禱告:「不要照我的旨意,只要照祢的旨意。」
警醒禱告能幫助我們覺察並接納自己的軟弱與有限性,進而學習順服上帝的旨意。
然而,要求大家禱告並不容易,因為禱告需要強大的意志力。我剛到新港教會時發現,許多長執都害怕禱告,連司會禱告也很緊張;其實我們並不孤單,因為大部分基督徒都對禱告感到畏懼,我也不例外。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在《禱告》一書中提到,不同個性特質的人有不同的禱告方式:直覺感受者偏好創意與活動式的禱告、直覺思考者喜歡思考與探討式的禱告、感官判斷者偏向具體與裝飾性式的禱告、感官接受者重視行動與生活式的禱告。(《禱告》,楊腓力(Philip Yancey),徐成德、黃梓恩、應仁祥譯,台北:校園,2008,p284-289)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真正的目標在於「實踐」,而非「完美」。所以,我們要養成「持續禱告」的習慣,而不必執著於華麗辭藻或流暢表達。
如果我們害怕禱告,可以先引用聖詩573B「尼布爾的祈禱」來學習。每天起床或睡前,都可用這段禱詞練習禱告。現在,我們一起用尼布爾的祈禱來禱告:
「上主,求祢賜我平靜,互我會接受我bōe當改變的事實,賜我勇氣,互我去改變我會當改變的代誌,賜我智慧,互我通辯明此兩個中間的無像(siâng)。逐日逐刻用心生活;逐分逐秒享受快樂;將困難看做通向和平的路徑。願我會親像我主,正面看此個罪惡敗壞的世界,無掠家己的意思做意思;誠心順服上主的旨意,願祢的旨意攏得成;按呢,佇今生我有理由著歡喜來過日子;佇來生欲及主永遠享受無比的快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