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菁英養成的深刻缺陷」≫讀後感-無法期待「反台灣」的菁英救台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近日本土派媒體社論≪也談「菁英養成的深刻缺陷」≫文中引述某大學教授觀點:「柯文哲呈現出來的那種高學歷,但欠缺法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這是成長在專制體制、黨國教育和威權家庭三合一之下的產品,柯文哲的崛起跟沒落,或許只是台灣教育制度的一面鏡子,映照出「菁英」養成的深刻缺陷。他洞察到台灣政治領導「菁英」的盲點:自我感覺良好、高人一等,且無感於自己成長環境的腐敗結構,而他們卻是這種結構的產物,於是淪為腐敗結構的俘虜而不自知,往往悲劇也就無法避免」。

對此FACEBOOK「許慶雄の憲法私塾」有感而發: 台灣法政「菁英養成的嚴重缺陷」,根本在於台灣的法政學者、教授目前還是由「中國黨國專制集團」掌控,因此教導出來的學生,除非能自我學習,否則都是「反台灣」、反民主的意識型態(尤其反對台灣獨立建國),情況十分嚴重!

惟有「台灣人民」自己站立起來,取代「反台灣」的菁英,才能救台灣! 「反台灣」之意應該有不同的層面和意涵,其中反對台灣獨立建國是最危險。「台灣獨立建國」是追求國際上「獨立自主」的法主體概念,也是「民主自由」制度的基本要件。由於「台灣」至今不是「台灣共和國」,「中華民國」也不是和中國無法關係的國家,更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然現今的台灣看起來像是「民主自由」社會,因此本文中所指「反台灣」,主要針對反對「台灣獨立建國」之意。

本土派若不是確實存在許多「反台灣」菁英,「假華獨實華統」策略也不可能成為台灣本土派意見領袖菁英層的主流意見,甚至已經累積相當實力,仍然持續遊說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維持台灣「自治」的現狀。這些本土派「反台灣」菁英,之所以全力運作所謂的「戰略模糊」策略,主要目的是為防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為北京看守台灣)。因為「反台灣」菁英十分清楚,「台灣獨立建國」是一路扶持壯大「台灣人民」的理想目標。因此每到選舉期間、民意調查,虛假的「台灣獨立建國」議題,總是被本土派政黨,做為吸收選票和支持者的虛偽招牌。

拙文至此令人連想,早期許多本土派菁英,長年接受「中國黨國專制集團」教化之影響,除了少數菁英之外,許多民主前輩心中的理想目標,應該是為了追求一中之下「民主自由」制度,「台灣獨立建國」並非其本意可想而知。何況根據史料記載,二戰後台灣人民是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母國的中國軍隊前來接收台灣。換言之,二二八事件之後,少數本土派菁英「台灣獨立建國」之理念目標,可能是搭乘「民主自由」運動的順風車,不是當時社會運動的主流訴求。因此九0年代中華民國台灣當局領導人,有機會聯手本土派「反台灣」菁英領袖,主導設計總統民選、國會改選等制度,誤導「台灣獨立建國」之目標。經過全面民主化之後,本土派「反台灣」菁英學者,輕易取得話語權可想而知。加上本土派媒體的全力配合,於是將當時的「自由中國」(台灣) ,順利地改稱為「民主台灣」。並以此鼓動、欺騙「台灣人民」:「台灣已經獨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個國家」,同時企圖以此口號戰術消除台灣獨立建國目標。

因此向本土派「台灣人民」傳達正確「台灣獨立建國」的理念和管道,自此幾乎全面被消音。直到2017年3月由前民視董事長郭倍宏博士主導,於民視【台灣學堂】邀請許慶雄教授主講「台灣建國學」、「台灣憲法學」,才能有一些影響。然「台灣建國學」課程影片也僅維持短短一年,在郭倍宏博士遭到民視董事會撤換後就被排除。事實上,「台灣獨立建國」正確的理念和管道,至今依然遭受本土派「反台灣」菁英,以各式各樣手法摧毀、破壞。

事實上,於1980年美麗島事件軍法庭上,當時黨外人士施明德原本是主張「台灣應該獨立」,之後民進黨將「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定為黨綱。然而施明德成為民進黨黨主席之後,卻主張「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獨立」,不必再宣布獨立。自此「台灣獨立建國」已經不是本土派民進黨「反台灣」菁英之理念與目標。

惡用「轉移焦點」手法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本土派「反台灣」菁英為北京看守台灣不惜代價,以各式各樣轉移台灣社會焦點手法,千方百計為阻礙、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例如十多年前由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所主導「百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太陽花學運,以及近日本土派某學者出走對岸、柯文哲案、青鳥行動等,其背後皆由親中、親華,以及媒體各界「反台灣」菁英所主導、配合,是以「轉移焦點」手法,目的都是為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

另一面,廣大本土派的「台灣人民」,則是因為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獨立建國理論」未能有正確的認知,而被「反台灣」能言善辯的菁英學者,以及媒體喧騰所蒙騙,長久以來將國家、政府混為一談,甚至將國家層次之下的「民主運動」視為「獨立建國運動」,直到今天情況仍未見改善。

「反台灣」菁英無法救台灣!於此呼籲本土派「反台灣」菁英學者,應該立即停止「假華獨實華統」,必需懸崖勒馬共同攜手救台灣,台灣獨立建國運動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向台灣人民說明: 「台灣人民建國」異於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體制」,這個台灣內部的重大矛盾沒有解決,所有的抗爭都會徒勞無功。

最後,揮別2024「台灣人民」的停損點必需到此為止。於此呼籲本土派支持者,2025~2028台灣大選之前,除了台灣獨立建國陣營主辦的議題行動之外,不能也不應該再參與或支持。「台灣人民」必需自己主動的站立起來,向「反台灣」菁英討回寶貴的資源時間,改變心思方向投入研讀『台灣建國學』理論。(參考拙作: 由全體「台灣人民」掌廚『台灣建國學』上桌才能讓2028成為「台灣共和國大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ry 的沙龍
15會員
146內容數
Sherry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罷免行動」等民主議題,其實只是臺灣社會運動的前半碼(全碼: 民主運動+建國運動)。然四二六主事者卻是全力以赴、不擇手段,一副志在必得、必取勝之勢。可見這些皆是親中派藍白陣營表面的戰術,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實有必要深入探討其謀略與目的。
2025/04/29
「大罷免行動」等民主議題,其實只是臺灣社會運動的前半碼(全碼: 民主運動+建國運動)。然四二六主事者卻是全力以赴、不擇手段,一副志在必得、必取勝之勢。可見這些皆是親中派藍白陣營表面的戰術,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實有必要深入探討其謀略與目的。
2025/04/20
在此呼籲停止只做一中之下的異議份子,應該當家作主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2025/04/20
在此呼籲停止只做一中之下的異議份子,應該當家作主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2025/04/09
這次罷免國民黨立委訴求主軸是「親中、親共、賣台」。問題是,一般民眾應該分不清,中國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因此臺灣獨立建國陣營需要導引「大罷免行動」之後,邁向廢棄「中華民國」之運動。
2025/04/09
這次罷免國民黨立委訴求主軸是「親中、親共、賣台」。問題是,一般民眾應該分不清,中國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因此臺灣獨立建國陣營需要導引「大罷免行動」之後,邁向廢棄「中華民國」之運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的地理課是歷史,歷史課是神話」——出自《台灣使用指南》中施益堅引述台灣太太對過去台灣政權在教育中灌輸與說服人民我們的是中國正統政權的形容。 2024年相比2023年重拾對閱讀的習慣和練習,更多的是在社會有許多波動下的思考,也對於歷史和國家的事情比較有探索精神,因此在總統大選返鄉時看的《台灣使
Thumbnail
「我們的地理課是歷史,歷史課是神話」——出自《台灣使用指南》中施益堅引述台灣太太對過去台灣政權在教育中灌輸與說服人民我們的是中國正統政權的形容。 2024年相比2023年重拾對閱讀的習慣和練習,更多的是在社會有許多波動下的思考,也對於歷史和國家的事情比較有探索精神,因此在總統大選返鄉時看的《台灣使
Thumbnail
側翼文化失控:民進黨的公關失誤與深層隱憂 今天早晨,看到民進黨立院黨團在Threads上的截圖,讓我感到震驚又不寒而慄。這篇文章不僅僅是一次「公關翻車」,它展現的不只是憲法常識的缺失,更暴露了對台灣歷史的無知與國際政治的短視。這樣的內容,究竟是在貶低他國,還是羞辱自己? 從「小編文化」到「
Thumbnail
側翼文化失控:民進黨的公關失誤與深層隱憂 今天早晨,看到民進黨立院黨團在Threads上的截圖,讓我感到震驚又不寒而慄。這篇文章不僅僅是一次「公關翻車」,它展現的不只是憲法常識的缺失,更暴露了對台灣歷史的無知與國際政治的短視。這樣的內容,究竟是在貶低他國,還是羞辱自己? 從「小編文化」到「
Thumbnail
最近幾年台灣已有不少熱情的老師,或者更明確的講,是還懷有理想的不死心老師,主動積極的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這也是日本佐藤教授努力了十多年所提出的學習變革,希望能重新找回逃避學習的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台灣擾擾攘攘了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不管怎麼改,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因為不僅沒有達到
Thumbnail
最近幾年台灣已有不少熱情的老師,或者更明確的講,是還懷有理想的不死心老師,主動積極的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這也是日本佐藤教授努力了十多年所提出的學習變革,希望能重新找回逃避學習的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台灣擾擾攘攘了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不管怎麼改,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因為不僅沒有達到
Thumbnail
回顧歷史,「台灣國家化」運動,也就是台獨運動,是伴隨著台灣民主化運動,同速前進的。不能否認,台獨運動因為需要民主的包裝,它對台灣政治民主化有過一些貢獻。但是由於包裝紙下的毒瘤越長越大,包裝紙被戳破,... 虛擬的國家、扭曲的民主 沈淪的民主、變調的國家
Thumbnail
回顧歷史,「台灣國家化」運動,也就是台獨運動,是伴隨著台灣民主化運動,同速前進的。不能否認,台獨運動因為需要民主的包裝,它對台灣政治民主化有過一些貢獻。但是由於包裝紙下的毒瘤越長越大,包裝紙被戳破,... 虛擬的國家、扭曲的民主 沈淪的民主、變調的國家
Thumbnail
自2018本土政權慘敗以候,這一機器本身問題就已然在台灣浮現。從那時起,原本的「我們」,漸漸成為了「他們」。而曾經引領數十萬青年與本土派民眾投身反抗國共賣台的言論,不到十年已成為歷史。
Thumbnail
自2018本土政權慘敗以候,這一機器本身問題就已然在台灣浮現。從那時起,原本的「我們」,漸漸成為了「他們」。而曾經引領數十萬青年與本土派民眾投身反抗國共賣台的言論,不到十年已成為歷史。
Thumbnail
不得不說在2023年中的這個時間點重新出版這本蔡瑞月老師的口述歷史書,對介於「滅頂與返生」的台灣文化認同是一劑「非常的」救命強心針。 中國對台灣整體社會的全方位滲透與侵略,政治、經濟與軍事上不用多言,在藝文、教育領域透過網路的無孔不入,已經實質讓台灣人的下一代逐漸失去與中國的界線與分辨能力,從在學生
Thumbnail
不得不說在2023年中的這個時間點重新出版這本蔡瑞月老師的口述歷史書,對介於「滅頂與返生」的台灣文化認同是一劑「非常的」救命強心針。 中國對台灣整體社會的全方位滲透與侵略,政治、經濟與軍事上不用多言,在藝文、教育領域透過網路的無孔不入,已經實質讓台灣人的下一代逐漸失去與中國的界線與分辨能力,從在學生
Thumbnail
內容簡介:本課程將討論台灣當代政治中有關台灣共同體形成的主要議題,同時也將提出此一台灣共同體在當前情況下所需面臨的前景和生存策略,最終將揭示出台灣愛國者在當下政治潮流中的定位何在。
Thumbnail
內容簡介:本課程將討論台灣當代政治中有關台灣共同體形成的主要議題,同時也將提出此一台灣共同體在當前情況下所需面臨的前景和生存策略,最終將揭示出台灣愛國者在當下政治潮流中的定位何在。
Thumbnail
要改變,筆者的想法是,教育體制要做點修正了。產業界如果對人才的渴求真的如此迫切,那麼自己出點錢是有必要的。現在我們往往都聽那些頂大生講話,但這些人其實最不需要參考,他們放著不管,都會是各領域的翹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結果,就是階級更加固化。
Thumbnail
要改變,筆者的想法是,教育體制要做點修正了。產業界如果對人才的渴求真的如此迫切,那麼自己出點錢是有必要的。現在我們往往都聽那些頂大生講話,但這些人其實最不需要參考,他們放著不管,都會是各領域的翹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結果,就是階級更加固化。
Thumbnail
在大學受過人文教育的人們多少都知道,只要是現代媒體與商業交流繁榮的國家,多少都會有一個群集,這個群集的成員多少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並且以非建制學術之思想的產出為職志而互相交流著。
Thumbnail
在大學受過人文教育的人們多少都知道,只要是現代媒體與商業交流繁榮的國家,多少都會有一個群集,這個群集的成員多少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並且以非建制學術之思想的產出為職志而互相交流著。
Thumbnail
原來,國民黨青年的「探尋不同視角」,始終仍是被統治者要去理解統治者的苦衷,是沒有權力的被害者要反省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不是有權力的加害者要檢討跟改進。
Thumbnail
原來,國民黨青年的「探尋不同視角」,始終仍是被統治者要去理解統治者的苦衷,是沒有權力的被害者要反省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不是有權力的加害者要檢討跟改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