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了身邊一些頂尖的同事,發現他們不只工作上認真負責,還很清楚自己要什麼。有些同事在別人吃喝玩樂的時候,已經奠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了。
反觀自己,其實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摸索出來什麼是設定目標,以及如何設定目標。
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以前看到電影這段話的時候都覺得是在搞笑,長大後才知道原來人如果沒有夢想沒有目標,那麼可能比鹹魚還慘。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我是怎麼設定自己的目標 (Goal setting),讓我鹹魚翻身可以跟上頂尖同事的思維。
—
【設定目標最常用的方法,SMART】
俗話說得好,有計畫總比沒計畫來得強。擁有一個計畫,甚至是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方向,以及我們如何衡量自己有在正確的軌道上。
通常在最開始設定目標的時候,我會採用 SMART 設定目標法。
Specific (S),要非常明確的說明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以及自己可以透過什麼方法達成目標。
Measurable (M),自己設定的目標必須要可以量化,有了數字後我們才可以追蹤成果。如果我們不能用數字衡量,那麼我們就不知道該如何改善。
Achievable (A),能否達成也是一個關鍵的要素,我們勁量不要設計超出自己能力所及太多的目標,不然產生放棄的心態就枉然了。正常來說,超過自己能力所及的 10% - 20% 容易觸發心流,有點挑戰的目標讓自己跨出舒適圈是好事。
Relevance (R),是確保自己的目標有符合我們的願景和價值,如果在規劃目標的時候發現和自己的願景相悖,那麼就應該要重新修正。
Time-bound (T),擁有時間的限制可以讓我們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要達成目標,這有點像是能否達成的一面鏡子,督促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頭完成。
—
【設定目標是一回事,克服挑戰是另外一回事】
我早期在設定目標的時候最常遇到兩種挑戰。
第一種,就是直接跳到結論,想要趕快把目標設定完然後開始執行,結果卻發現有了目標後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執行。
假如說老闆給了一個指令,「去把這個專案的目標訂出來」。如果不暇思索就開始執行,第一個步驟可能就是直接找出 KPI,然後以為畫了靶之後我就可以很清楚我的目標在哪。
但是這樣做的陷阱是,因為直接畫靶,你會發現自己的解決方案非常多。今天你可以選擇弓箭,也可以選擇手槍,甚至可以用投擲石頭的方式來擊中靶心。
最後,靶是畫出來了,但是因為解決方案太開放,反而不知道該從何做起。
所以比較建議的是避免直接跳到結論,從專注在問題開始。如果今天知道你的問題是要參加弓箭比賽,那麼你就可以慢慢的選擇目標,了解弓箭的種類、熟悉孤劍的用法、測量靶的射程等等。
第二種常遇到的挑戰是目標設定的太有野心,想要包山包海,有點像是目標無法達成,少了想到 Achieveable 的環節。
這讓我想到快思慢想一書中很有趣的例子,大意上就是在說幾格學者要執行一個研究,大家討論完估計兩年研究就可以完成。但是後來慢慢思考後,問專家通常類似的研究都花多久?
結果發現一開始預估的簡直樂觀得離譜!平均來說這樣的研究都要數年才能完成。
我們在設定目標的時候也常會掉進這樣的陷阱,習慣從結果來回推,然後設定非常不切實際的目標。
想要避免這種陷阱,可以在目標訂定出來後,透過由下往上來去沙盤推演每個環節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藉由重新驗證一次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否合理,可以減少出錯率。
—
【達成目標既然是透過線性的行動,那麼分成短期和長期目標便是必然的】
我自己對於短期和長期目標的認知是,短期目標是執行方面的目標,長期則是屬於策略性的目標。
這兩者最大的差別是在於時效性和功能性。
短期執行最注重的是速度,藉由小而快速的成功快速的建立起基礎。主要就是要求「快」。
長期目標有點像是累積這些小小的成功,聚沙成塔的把每一片樂高拼起來。
這樣策略性的目標瞄準的是高樓的頂端而不是地基,看得是長遠的。
舉例來說目標是讓身體變健康,但是身體變健康不是一蹴可及的。
所以就可以透過運動、喝水、早睡早起,來慢慢調整身體。完成了這些短期目標之後就更容易達成身體健康的長期目標。
—
【如何衡量自己的目標?】
在實際的討論「衡量」以前,我們得先退一步去定義怎麼衡量。
首先,先了解現階段可以衡量的指標。
以剛剛身體健康的目標為例,如果多喝水是短期目標,那麼我們應該問的問題就是:
1. 我們現在一天喝多少水?
2. 我們一天應該要喝多少水?
3. 我們距離一天喝水量差距多少?
4. 我們有辦法一天喝這麼多水嗎?
5. 我們有辦法測量喝水量嗎?
當我們慢慢的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就可以輕鬆的回答我們要怎麼衡量目標的問題,因為我們已經想過「現階段」和「未來階段」的差距,然後找出量化的標準。
透過衡量指標,也可以促使我們達成目標。隨著不斷縮小目標的差距,我們可以設定獎勵制度來去強化這個習慣。
像是喝完多少量的水就鼓勵自己達到里程碑,如果沒有達到目標也提醒自己今天沒有達標,給予相對應的處罰。
透過獎勵和處罰的制度來增強回饋,把衡量目標的指標真的當一回事。
—
【讓目標符合願景,有始有終】
設定到了這邊,已經完成了 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最後就是找出目標是否符合自己的願景 (Relevant) 以及目標是否有時效性 (Time-bound)。
簡單來說,就是幫自己設定的目標上時間戳,然後排上輕重緩急。
因為最後我們在乎的是達成目標後能夠獲得的獎勵,所以可以從需求,供需,和供給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情。
以需求來說,如果喝水的目標達成後可以讓身體健康有顯著的改善,那麼這個目標就會有更高的優先順序,然後改善喝水的習慣後再去改善更多的飲食習慣。
其次,從供需的角度來想,優先達成喝水的目標就代表可能排擠其他的短期目標,或是有其他代價。像是想要多喝水,就要自己準備大一點的水壺,所以需要成本。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目標都排序出來,就可以知道哪些目標更重要或是更緊急。買了水壺後可能每個月去健身房的次數就會變少 (以計次為例),因為先把錢投資在水壺上面了。
然後把每一個排序的目標利用艾森豪矩陣,列出哪些是重要又緊急的,最後用 80/20 法則專注在前面 20% 的目標。
⚠️ 記得不要把每件事情當緊急來處理,如果每件事都緊急,那就代表沒有一件事情是緊急的。
最後,從供給的角度來思考設定這個目標是否合理?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或是資源去達成目標嗎?我們是否有能力達成目標呢?
就像是跑步,不可能一開始就要求自己要慢跑十公里。一定是慢慢從三公里,五公里練習,最後再跑十公里,半馬。
如果發現短期目標太困難,不妨試試把它變成中長期的目標,用時間換取喘息的空間。
—
如果你看到這篇長文的底端,那麼你應該已經躍躍欲試,要來找出自己的熱情、想解決的問題,然後想要趕快訂出自己的目標了。
希望透過這樣的思維,你也可以讓自己的相法更上一層樓,專注在重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