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生命的象徵,理解色彩就是理解自己。-Johannes Itten
Hey 你好,我是 Amber,一名個人色彩分析顧問。開篇文章,我想聊聊我所進修的專業「個人色彩分析」,這是什麼、以及我為什麼會跑去學。
這篇文章,會涵蓋以下三個重點:
分享「個人色彩」之前,想問問你有沒有測過 MBTI(16 型人格類型評量)?
你知道自己的性格傾向是 16 類中的哪一類型嗎?
或許你早就測過好幾次了~
自從 MBTI 在韓國、在台灣變得熱門,真的很常看到自我介紹的說明中加上「我是 I 人 / E 人/ 以前 I 現在 E」、 又或者「一個 J 人如何安排行程」這樣的標題,對吧?
這個評量工具在 20 世紀就被設計出來了,拜網路媒體所賜,又於當代受到大歡迎。
我覺得它用系統性的歸納方式,瞬間就讓「一樣米養百種人」的「百百種人」拉近了距離,基於「我是…」「你也是…」、「他是…」「我們都是…」的共鳴,大大降低理解彼此的難度,不僅是探索自我與人際關係的入門磚,更是時下破冰交流的好話題,成為心理學生活化的有效案例。
那,你聽過「個人四季色彩」嗎?
這個名稱是不是直覺覺得很藝術?
(如果你常常關注日韓時尚、美妝、造型,或許多少有聽說過)
簡言之,它是一門 透過分析一個人的原生膚色(也包括瞳孔色、髮色、唇色),將所有人歸納、對應至「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的技術。
因此又稱為「基因色彩」。
分析方式通常是用複數的色布,放在受測者身上,來觀察這些不同色彩屬性的色布對你臉部的影響、產生的效果,測試找出與你最為和諧的色彩群。
藉此,能有效幫你篩選出,你穿戴什麼顏色的服飾最適合、最好看。
臉部及四周的範圍都會應用到,包含妝容、髮色、配戴的飾品與配件等。所以較廣泛被應用在美業,如形象管理、彩妝、美髮、美甲、風格造型服務等。
其實,個人色彩分析起源於 1970 年代的美國,當時蔚為風潮,據說多半女生都能講出自己是哪一個四季季型(!?)
後來相關專書被日本人翻譯,日本也開始研究屬於國人的四季色彩,1990 年代有了組織 JPCA(Japan Personal Color Association)。
當然,JPCA 的影響也傳進了韓國。但最近這 5~6 年間,我在網路社群媒體上有感受到它的熱度,也發現韓國測色機構好多!
如果你之前都不知道這門專業,
那,以下情形哪一個比較符合你?
為什麼?
不論你是因為發現自己穿某種色彩特別好看、常被稱讚,或是你只是因為喜歡那個顏色而買,又或者,你是因為沒想法所以全部選你認為最保守的顏色,
「個人色彩分析」可以顛覆你曾經的以為或習慣,也可以應證你做的選擇所產生的效果!
以我自己跟身邊親朋舉例,
這些是我在學了個人色彩分析之後,才知道箇中翹楚,魔鬼藏在細節裡~
所謂我們覺得的「好看」,在個人色彩專業中,是指你穿上的顏色,在你素顏的情況下,能「提升你的氣色」、「襯托你的氣質」、「加乘你原生的優點」,是「與你協調、相得益彰的」。
反之,如果穿戴到與你本身不協調的色彩,你臉部的瑕疵如黑眼圈、皺紋、曬斑、痘疤、泛紅與油光,或者臉部鬆弛、唇無血色,會比較明顯。
不只限於衣服,只要在臉部和臉四周的範圍,都會應用到,
包含你的妝容、染髮顏色、配戴的飾品及帽子。
這樣一來,了解你的四季色彩,可以幫助你:
我在接觸個人色彩的初始,也是因為想「更了解自己」,進而能判別「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後來我產生興趣,想透過這門專業幫助自己、幫助別人。
但是,就像 MBTI 測驗的目的,是為了用一種更具體的方式,去掌握更多關於自己的事情,因而能減少內耗,以舒適的方式生活與交際,千萬不要落入「我就是這樣~」的框架中。
我希望你也把個人色彩當成是一種「省力指南」,讓你在穿搭、變美的議題上,更有掌握度,增加自信,而不是有被限制的感受。
回歸到自己內心,今天即使穿了不適合自己膚色的顏色又怎樣?我就喜歡!
或者,透過化妝、透過使用的顏色比例大小、靠近或遠離臉部的方式,都可以調整。
看到這裡,
如果你想再多了解個人色彩的知識內涵、分析方法、應用指南…等等,
我將在下篇繼續&持續地分享~
先謝謝你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