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道經-第八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2. 白話文 最完美的善行就像水。水滋養萬物,卻從不與萬物爭奪,它總是流向人們不願意去的低處,因此最接近大道的本質。 立身處世,應該像水一般:選擇適合的地方安身,內心深沉如淵,與人交往寬厚仁愛,說話誠信可靠,治理政事公平公正,做事善於發揮才能,行動順應時機。正因為水從不爭奪,所以它不會招致非議,也能長久不衰。 3. 解釋 水從不強求,卻無處不在,它滋養萬物,卻不炫耀自己的恩澤。它不會與山爭高,也不會與風爭速,而是選擇流向低處,匯聚於江河湖海,看似退讓,卻擁有無窮的包容與生生不息的力量。真正的智慧與德行,並不是爭奪表面的勝負,而是如水一般,順勢而行,不違背自然法則,卻能長久存在。 在處世之道上,水的智慧無處不在。一個懂得順勢而為的人,不會執著於一時的成敗,而是善於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如水般找到最合適的流向;內心如深潭般寧靜,不輕易被外界的波瀾干擾;與人交往時柔和包容,如水潤澤萬物卻不爭奪;說話誠信,如水透明清澈;治理政事時公平如水,澆灌萬物而不偏私;做事善於發揮才能,能夠適應環境,如水能變化形態而不改變本質;行動順應時機,如水靜則深沉,動則奔流,從不違逆自然的運行。 真正強大的人,往往不是那些爭強好勝、急於求成的人,而是那些懂得順應變化、低調而堅持的人。古往今來,許多偉大的領袖與賢者,並非靠爭奪來獲得長久的成就,而是靠著水一般的智慧——不爭,卻能達成最大的成就;不爭,卻能影響最深遠。 正因為水不與萬物爭奪,所以它能夠長久地流動,無處不在,不會因為一時的阻礙而停止,反而能夠繞過障礙,持續前行。這種柔順而堅韌的力量,才是真正的至善之道,也是能夠長久不衰的智慧之道。

avatar-img
3會員
10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2. 白話文 天地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不為自身而活,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運行,因此能夠長久生存。 同樣地,聖人把自己擺在後面,卻反而能夠領先;他看輕自己,
1. 原文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 白話文 「谷神」是指虛空而生生不息的本源,它永遠不會消亡,因此被稱為「玄牝」(神秘的雌性)。 這個神秘的雌性之門,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起源。 它細微而綿延不絕,似乎若有若無,但它的運行並不需要刻意地強求,
1.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 白話文翻譯 天地沒有私心,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祀後被丟棄的草狗一樣,不特別偏愛或憐惜任何一個個體; 聖人同樣無私,他治理百姓時不會
1.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 白話文 「道」是虛空而流動的,無論如何運用,它都不會枯竭。 它深邃無底,如同萬物的根源。 它使鋒芒變得圓潤,化解紛爭,使光芒溫和,
1.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2. 白話文翻譯 不刻意推崇賢能之人,百姓就不會爭相競爭;不過分珍視稀有的財貨,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白話文 當世人知道「
1.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2. 白話文 天地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不為自身而活,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運行,因此能夠長久生存。 同樣地,聖人把自己擺在後面,卻反而能夠領先;他看輕自己,
1. 原文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 白話文 「谷神」是指虛空而生生不息的本源,它永遠不會消亡,因此被稱為「玄牝」(神秘的雌性)。 這個神秘的雌性之門,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起源。 它細微而綿延不絕,似乎若有若無,但它的運行並不需要刻意地強求,
1.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 白話文翻譯 天地沒有私心,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祀後被丟棄的草狗一樣,不特別偏愛或憐惜任何一個個體; 聖人同樣無私,他治理百姓時不會
1.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 白話文 「道」是虛空而流動的,無論如何運用,它都不會枯竭。 它深邃無底,如同萬物的根源。 它使鋒芒變得圓潤,化解紛爭,使光芒溫和,
1.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2. 白話文翻譯 不刻意推崇賢能之人,百姓就不會爭相競爭;不過分珍視稀有的財貨,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白話文 當世人知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文章談論如何像水一樣順勢而為,不與他人爭執,表現出善的行為,在工作職場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處處保持善行。
Thumbnail
水,是創造生命的源頭,也是賦予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自然不會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若我們進一步思考,就可以發現水有很多特質值得我們學習。老子對於水讚譽有加,他說水是最接近於道的物質。耶穌在世時顯現了水的品性,教導我們如何活得像水一樣。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在第七章說明到天地以利益眾生為要,致力成就大眾群體之事,並無差別、一視同仁的對待,祂將”自己”放的很小很小,小到極盡,到了無我、無私,如此反而成就天地的偉大與浩瀚。為何能成其私呢,第八章接著以”上善若水”進一步解釋。
Thumbnail
人看水,水處於低下,而水本身卻無此心,只有順應,上天給它什麼任務它便執行,因為無心,所以海納,能納則廣,加上以柔為本、韌為質及衍生的特性,因此幾近於「道」。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文章談論如何像水一樣順勢而為,不與他人爭執,表現出善的行為,在工作職場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處處保持善行。
Thumbnail
水,是創造生命的源頭,也是賦予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自然不會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若我們進一步思考,就可以發現水有很多特質值得我們學習。老子對於水讚譽有加,他說水是最接近於道的物質。耶穌在世時顯現了水的品性,教導我們如何活得像水一樣。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在第七章說明到天地以利益眾生為要,致力成就大眾群體之事,並無差別、一視同仁的對待,祂將”自己”放的很小很小,小到極盡,到了無我、無私,如此反而成就天地的偉大與浩瀚。為何能成其私呢,第八章接著以”上善若水”進一步解釋。
Thumbnail
人看水,水處於低下,而水本身卻無此心,只有順應,上天給它什麼任務它便執行,因為無心,所以海納,能納則廣,加上以柔為本、韌為質及衍生的特性,因此幾近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