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德經-第八十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 白話文


理想的社會是國土狹小、人口稀少的。即使擁有先進的器具,也不去使用;使百姓珍惜生命,不輕易遠行遷徙。雖然有船車,卻無人乘坐;雖然有武器,卻無需陳列作戰。讓人們回歸簡樸,使用最原始的結繩記事方式。這是治理的最高境界。人們滿足於自己的食物,欣賞自己的衣服,安居於自己的家園,享受自己的風俗。鄰近的國家可以互相看見,雞犬的聲音彼此可聞,但人們即使終其一生,也不會彼此往來。



3. 解釋


這段話描繪了一個理想社會的藍圖,即「小國寡民」的世界。在這個社會裡,人民過著簡樸而自足的生活,不受物欲驅使,不為權勢所困,也沒有戰爭與侵略的威脅。這種社會模式與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向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也常被視為一種「返璞歸真」的理想狀態。


老子強調「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即使擁有各種先進的工具,也不去過度使用,這並不是要人們拒絕技術,而是要避免科技發展帶來的過度依賴與對自然的破壞。這與現代社會對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不謀而合。當社會過度依賴物質與科技,人們往往會忽略最根本的快樂——來自內心的滿足與安定。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意味著人們珍惜生命,不輕易冒險遠行遷徙。這反映了老子對「安土重遷」的推崇,他認為當人們安於當下、無所匱乏,就不會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而流離失所。現代社會的流動性極高,人們為了工作、升遷、發展而四處奔波,但往往因此失去了對「家」的歸屬感,導致精神上的空虛與焦慮。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進一步描繪了一個無爭、無戰的社會。人們擁有交通工具,卻無須遠行;擁有武器,卻無須戰鬥。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簡樸,更是一種心靈上的寧靜與和平。當社會不以征服、競爭為目標,人們自然能夠共存共榮,而不必因權力或利益而相互爭鬥。


「使人復結繩而用之」,指的是回歸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以結繩記事,象徵著去除複雜與回歸純樸。在現代社會,資訊過載與數位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越來越依賴外物,但這也帶來了大量的焦慮與困擾。老子的理想社會是「少即是多」,回歸簡單,反而能夠獲得真正的快樂。


最後,「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描繪了一種與世無爭、各自安好的生活方式。這並不是說人們完全不能交流,而是強調每個人都能安於自己的土地,不受外界干擾,過上真正自主、自由的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裡,人們的幸福不依賴於外在世界,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滿足與安定。


這段話並非主張完全退回原始社會,而是提醒我們要思考「發展」的真正意義。我們追求的文明,是否真的讓人更快樂?我們發展的科技,是否真的帶來自由?在當代,人們面對高壓社會、信息爆炸、物質主義的困擾時,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提供了一種值得反思的生活態度——簡單即幸福,順應自然,才能真正得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0會員
544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1.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2. 白話文 真實的話語往往不華麗,華麗的話語往往不真實。真正善良的人不善於爭辯,善於爭辯的人往往內心並不善良。有真正智
2025/02/08
1.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2. 白話文 真實的話語往往不華麗,華麗的話語往往不真實。真正善良的人不善於爭辯,善於爭辯的人往往內心並不善良。有真正智
2025/02/08
1. 原文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 白話文 與人化解大怨時,必然還會留下殘餘的怨恨。若以德報怨,真的能稱為善行嗎?因此,聖人持左契而不苛責於人。有德之人主持契約,會遵守信義;無德之人則只知道催逼索討。
2025/02/08
1. 原文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 白話文 與人化解大怨時,必然還會留下殘餘的怨恨。若以德報怨,真的能稱為善行嗎?因此,聖人持左契而不苛責於人。有德之人主持契約,會遵守信義;無德之人則只知道催逼索討。
2025/02/08
1.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2. 白話文 天下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然而當它衝擊堅硬強固之物時,卻無物能勝過它,因為沒有東西能取代
2025/02/08
1.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2. 白話文 天下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然而當它衝擊堅硬強固之物時,卻無物能勝過它,因為沒有東西能取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原文: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以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為生者,是賢於貴生。   本章的意思是人民餓肚子,是因為稅收多啊,不是難治啊,是因為在上位者奸巧有為啊,人民輕易去死,是在上位者為了滿足自己,人民無法生存才會去死啊,不使用奸巧
Thumbnail
原文: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以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為生者,是賢於貴生。   本章的意思是人民餓肚子,是因為稅收多啊,不是難治啊,是因為在上位者奸巧有為啊,人民輕易去死,是在上位者為了滿足自己,人民無法生存才會去死啊,不使用奸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一章是不要以機智治國,要以樸實治國,人民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得到太多的機智,取巧行為,取巧是國家的禍害,放棄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一章是不要以機智治國,要以樸實治國,人民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得到太多的機智,取巧行為,取巧是國家的禍害,放棄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道德經,講的是領導者法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錢財或追求某種美德,使人民不鬥爭。領導者不應該追求財富或美德,上行下效,領導者貪求物欲,下面的人也將彼此鬥爭以累積財富或效仿,這就是亂源。
Thumbnail
道德經,講的是領導者法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錢財或追求某種美德,使人民不鬥爭。領導者不應該追求財富或美德,上行下效,領導者貪求物欲,下面的人也將彼此鬥爭以累積財富或效仿,這就是亂源。
Thumbnail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Thumbnail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Thumbnail
天地「不仁」並非沒有仁心,而是不以仁心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天道循環,萬物自有用處與歸處,天地都知道,看似任其發展,其實是順應自然。
Thumbnail
天地「不仁」並非沒有仁心,而是不以仁心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天道循環,萬物自有用處與歸處,天地都知道,看似任其發展,其實是順應自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