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職涯諮詢師Emma舉辦的經驗盤點與角色定位工作坊,被激發太多思緒,實在是不想帶著這些訊息入睡,所以想先覆盤我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當PM的感受,再來好好思考自己工作價值觀,甚至是帶入到我裸辭的另個主要目的:
先來說說這份工作好的感受或成長:
- 有跡可循:因為是在金融業,所以其實不太會有變化性高的事情發生。甚至自己碰的專案,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前人做過的痕跡,所以上手其實可以很快速,只要翻翻早期的資料或是請教先前做過的同事,幾乎可以迎刃而解。
- 增進抗壓性:剛好自己是在平台管理單位,所以溝通對象其實不少,甚至還要跟比自己位階高很多的人對齊專案目標,並仔細跟對方說明自己需要對方配合什麼,以降低專案上線後,對客戶的影響。這中間也要去承擔對方的要求,真的磨練了不少抗壓性。
- 邏輯思考:因為PM的角色,所以規劃功能時,除了需要先深入了解自家產品外,也要考量不同的情境,以確保在新功能上線時,客戶的每個操作情境都有被照顧到,也是挺燒腦的,但把PRD做完時,真的也是很開心,沒想過自己可以把40幾頁PPT完成。
- 同事人都很好:最令我難忘的是,在我跟同事提起我要離職的事情時,大家都是抱著祝福,也很肯定我過往的工作成果,甚至還提點我面對未來可以抱持的心態,用職場過來人的身分跟我分享自己的想法。
經歷過這一年半的第一份工作經驗,學習最多的就是軟實力,不管是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或是專案管理能力,都很需要花時間培養。如何站在對方角度,用最完整、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專案上線後帶來的影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情,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挺困難的。
再來說說這份工作不好的感受:
- 大主管不太會帶人:雖然大主管是有在認真做事,但其實不太會帶好一個部門。別的單位需求來,怪的先是我們怎麼沒有推出去,但其實下面的根本沒有話語權,很需要上面的起頭。
- 需求太多:平台管理的關係,會跟太多部門有瓜葛,所以一旦其他部門覺得我們家產品需要改善、優化或是新增功能,就不得不接,我們其實也沒有拒絕的餘地,畢竟也是事實。所以需求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天,甚至愈來愈多…
- 工作有太多雜項:老實說自己覺得有成就感的功能、專案規劃,大概只占我工作的20%吧!其他都是什麼法規檢視、定期審查、例行數據製作、平台維運…所以我還記得我剛進來,我同事就跟我說PM就是個大雜燴
- 工作自我主體性低:也是因為PM的職務性質,所以主要靠溝通來解決問題,別人的想法其實決定自己專案能否順利完成的占比挺高的,但我自己其實希望自己工作成效,由自己決定的比例可以再高些,我也會覺得相對有成就感些。
這一年半的第一份工作因為根基扎得很實,也讓我有機會去認清自己對工作在意的是什麼,像下份工作除了希望可以找到自我主體性高外,也希望能讓我可以達到工作和生活間的平衡。不得不承認從職場上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管是處事的邏輯,或是可以觀察到其他位階的人是如何思考,但也同時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持續有不一樣有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