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工智慧開始高度發達的時代,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的世界會不會被人工智能給取代,人工智能系統加上機械運作組成一具具擬真的仿生物體,所有活物都可以植入機械構造,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日本樂高藝術家二階堂満(Mitsuru Nikaido)用樂高創作了一系列的機械智能系列生物,每一隻都有該生物的特徵外,還多了機械式的結構,彷彿是提前預知了未來世界的機械生命。
該創作者還開設了一個專區:機械生物圖鑑,裡面放滿了他的樂高作品,乍看之下真的會以為是來自未來的古生物機械百科!
鸚鵡螺是該創作者的爆紅之作,能夠用樂高拼湊出這隻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外貌,加上灰白的配色,感覺很像是真實存在的機械智能生物,這個作品同時登上各大樂高論壇的版面。
鸚鵡螺生活於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廣闊熱帶海域,在深海中尤為常見,北可至日本南方、南可至大堡礁、西可至安達曼海、東可至斐濟等地區均有其生存,目前世界鸚鵡螺的主要產地是新喀里多尼亞,鸚鵡螺科的物種們在地球上已經歷了數億年的漫長演變,其直系祖先是奧陶紀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而現代定義上的鸚鵡螺是在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在地球上的。現在牠們的外形、習性、生態等依然和遠古祖先相差無幾,其存活時間甚至比大多數已滅絕的古生物(例如恐龍)還要長久得多,故被稱為「活化石」。
這隻逼真的三葉蟲,完整重現了其外骨骼樣貌,用積木重塑化石界裡的常客,變成機械式三葉蟲。
最早出現於寒武紀,在奧陶紀早期達到頂峰,此後因為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逐漸減少至滅絕。最晚的三葉蟲於二億五千萬年前二疊紀結束時的生物集群滅絕中消失。三葉蟲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動物,其知名度可能僅次於恐龍,在所有的化石動物中三葉蟲是種類最豐富的,至今已經確定的有九(或者十)個目,一萬五千多個物種。大多數三葉蟲是比較簡單的、小的海生動物,牠們在海底爬行,通過過濾泥沙來吸取營養。牠們身體分節,有帶溝將身體分為三個垂直的葉,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過其化石。
大家可能對這個古生物不熟悉,牠是歐巴賓海蠍,是一種已滅絕的莖節肢動物,發現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寒武紀伯吉斯頁岩的化石(約5.05億年前),創作者參照了不少資料完整重現這個生物,可以看見其該物種的特色,一個爪狀的喙和五顆眼睛,以及扇形的尾巴,在積木的組裝下,牠可以做出浮游般的柔軟樣貌。
這個看似奇怪如寄生蟲般的生物,是來生存於寒武紀的怪誕蟲,特色是用那兩排如硬棘般的「腿」,以及背上擁有一排「觸鬚」,在積木的襯托下,彷彿擁有眾多火砲的行走坦克,怪誕蟲同時也是漫畫《進擊的巨人》中巨人能力來源。
奇蝦是一種於美國、加拿大、波蘭、澳洲及中國的寒武紀沉積岩均有發現的古生物,在寒武紀的海洋中分佈十分廣泛,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牠們的蹤跡,包括加拿大、美國猶他州、澳洲與中國,生存時間從寒武紀早期至中期。創作者毫無疑問的將奇蝦特色完整呈現,製作出牠那強壯的嘴部結構,也重現身體兩側的柔軟附肢,並可以做出在水中作波浪狀移動的樣貌,作品可以看到整隻的積木結構,其精細度令人讚嘆。
這位創作者不止製作積木版古生物,還做了一系列現代生物,小至跳蚤大至深海魷魚、海生陸生都是他的創作範圍,除此之外他還有一系列機甲、武器載具的創作,作品之多還推出了數本相關作品集,在日本樂高界是有名的創作者/藝術家。
你很難想像用積木可以創造出如此柔軟生動的作品,水母的觸手可以呈現的這麼美妙自然,看似生動的觸鬚底下竟是使用樂高軟管製成,是不是也很像一種外星機械水母,如果這個世界是機器人統治,其機器水母大概就是這種樣貌吧!
自然生態裡常見的海馬也成為他的作品,但你看過機械海馬嗎?牠那極具特徵的捲纏尾也被積木零件呈現出來,而海馬腹和其身體結構也完整顯露出來,未來世界的機械海馬就是這個摸樣。另外附註一個小知識,在中文文獻裡,關於海馬的記載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南州異物志》中的「水馬」,海馬之名最早出自唐代《本草拾遺》。
此作品將大王魷魚的特色都製作出來,用積木呈現原本魷魚後端兩鰭相合略呈圓形,末端尖的外貌,其腕長,觸腕更長是最大特色,在創作者積木的襯托下,更像一艘機械生物式水底戰艦。
因為他的作品質量很高,因此也推出了相關產品販售,大家可以前往他所經營的社群了解製作過程和新作品。
👉 X平台(@uran120):にかいどう@機械生物図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