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達人】用積木創造生命 - 機械生物圖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活化石腔棘魚

活化石腔棘魚


在這個人工智慧開始高度發達的時代,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的世界會不會被人工智能給取代,人工智能系統加上機械運作組成一具具擬真的仿生物體,所有活物都可以植入機械構造,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日本樂高藝術家二階堂満(Mitsuru Nikaido)用樂高創作了一系列的機械智能系列生物,每一隻都有該生物的特徵外,還多了機械式的結構,彷彿是提前預知了未來世界的機械生命。


該創作者還開設了一個專區:機械生物圖鑑,裡面放滿了他的樂高作品,乍看之下真的會以為是來自未來的古生物機械百科!


古生物積木創作


鸚鵡螺

鸚鵡螺


鸚鵡螺是該創作者的爆紅之作,能夠用樂高拼湊出這隻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外貌,加上灰白的配色,感覺很像是真實存在的機械智能生物,這個作品同時登上各大樂高論壇的版面。


【鸚鵡螺小知識】


鸚鵡螺生活於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廣闊熱帶海域,在深海中尤為常見,北可至日本南方、南可至大堡礁、西可至安達曼海、東可至斐濟等地區均有其生存,目前世界鸚鵡螺的主要產地是新喀里多尼亞,鸚鵡螺科的物種們在地球上已經歷了數億年的漫長演變,其直系祖先是奧陶紀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而現代定義上的鸚鵡螺是在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在地球上的。現在牠們的外形、習性、生態等依然和遠古祖先相差無幾,其存活時間甚至比大多數已滅絕的古生物(例如恐龍)還要長久得多,故被稱為「活化石」。


三葉蟲

三葉蟲


這隻逼真的三葉蟲,完整重現了其外骨骼樣貌,用積木重塑化石界裡的常客,變成機械式三葉蟲。


【三葉蟲小知識】


最早出現於寒武紀,在奧陶紀早期達到頂峰,此後因為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逐漸減少至滅絕。最晚的三葉蟲於二億五千萬年前二疊紀結束時的生物集群滅絕中消失。三葉蟲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動物,其知名度可能僅次於恐龍,在所有的化石動物中三葉蟲是種類最豐富的,至今已經確定的有九(或者十)個目,一萬五千多個物種。大多數三葉蟲是比較簡單的、小的海生動物,牠們在海底爬行,通過過濾泥沙來吸取營養。牠們身體分節,有帶溝將身體分為三個垂直的葉,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過其化石。


歐巴賓海蠍

歐巴賓海蠍


【歐巴賓海蠍小知識】


大家可能對這個古生物不熟悉,牠是歐巴賓海蠍,是一種已滅絕的莖節肢動物,發現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寒武紀伯吉斯頁岩的化石(約5.05億年前),創作者參照了不少資料完整重現這個生物,可以看見其該物種的特色,一個爪狀的喙和五顆眼睛,以及扇形的尾巴,在積木的組裝下,牠可以做出浮游般的柔軟樣貌。


怪誕蟲

怪誕蟲


【怪誕蟲小知識】


這個看似奇怪如寄生蟲般的生物,是來生存於寒武紀的怪誕蟲,特色是用那兩排如硬棘般的「腿」,以及背上擁有一排「觸鬚」,在積木的襯托下,彷彿擁有眾多火砲的行走坦克,怪誕蟲同時也是漫畫《進擊的巨人》中巨人能力來源。


奇蝦

奇蝦


【奇蝦小知識】


奇蝦是一種於美國、加拿大、波蘭、澳洲及中國的寒武紀沉積岩均有發現的古生物,在寒武紀的海洋中分佈十分廣泛,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牠們的蹤跡,包括加拿大、美國猶他州、澳洲與中國,生存時間從寒武紀早期至中期。創作者毫無疑問的將奇蝦特色完整呈現,製作出牠那強壯的嘴部結構,也重現身體兩側的柔軟附肢,並可以做出在水中作波浪狀移動的樣貌,作品可以看到整隻的積木結構,其精細度令人讚嘆。


海洋生物系列


這位創作者不止製作積木版古生物,還做了一系列現代生物,小至跳蚤大至深海魷魚、海生陸生都是他的創作範圍,除此之外他還有一系列機甲、武器載具的創作,作品之多還推出了數本相關作品集,在日本樂高界是有名的創作者/藝術家。


水母

水母


【水母】


你很難想像用積木可以創造出如此柔軟生動的作品,水母的觸手可以呈現的這麼美妙自然,看似生動的觸鬚底下竟是使用樂高軟管製成,是不是也很像一種外星機械水母,如果這個世界是機器人統治,其機器水母大概就是這種樣貌吧!


海馬

海馬


【海馬】


自然生態裡常見的海馬也成為他的作品,但你看過機械海馬嗎?牠那極具特徵的捲纏尾也被積木零件呈現出來,而海馬腹和其身體結構也完整顯露出來,未來世界的機械海馬就是這個摸樣。另外附註一個小知識,在中文文獻裡,關於海馬的記載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南州異物志》中的「水馬」,海馬之名最早出自唐代《本草拾遺》。


大王魷魚

大王魷魚


【大王魷魚】


此作品將大王魷魚的特色都製作出來,用積木呈現原本魷魚後端兩鰭相合略呈圓形,末端尖的外貌,其腕長,觸腕更長是最大特色,在創作者積木的襯托下,更像一艘機械生物式水底戰艦。


其他海洋生物系列



陸地生物系列

鯨頭鸛

鯨頭鸛


其他生物創作





創作者資訊


因為他的作品質量很高,因此也推出了相關產品販售,大家可以前往他所經營的社群了解製作過程和新作品。

👉 X平台(@uran120):にかいどう@機械生物図鑑

👉 機械生物圖鑑創作筆記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0.9K會員
1.2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4/05
碧藍航線的角色們的不但可以打海戰,這次連異世界都能穿越,她們組成了勇者聯軍,準備討伐異世界的魔王,解救當地的子民!你準備好跟她們一起冒險了嗎?
Thumbnail
2025/04/05
碧藍航線的角色們的不但可以打海戰,這次連異世界都能穿越,她們組成了勇者聯軍,準備討伐異世界的魔王,解救當地的子民!你準備好跟她們一起冒險了嗎?
Thumbnail
2025/04/03
『碧藍航線從來不會讓玩家失望!』這一向是每個玩家的心聲,碧藍航線在2025年推出了新的醫院主題時裝系列,時裝圖一出立刻引爆全網,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夜勤病棟」推出新作,一個艦娘對抗外星族群的戰鬥卡牌收集遊戲,原本一本正經的老古董舊式戰艦,靠著美艷時裝成功打進18禁市場。
Thumbnail
2025/04/03
『碧藍航線從來不會讓玩家失望!』這一向是每個玩家的心聲,碧藍航線在2025年推出了新的醫院主題時裝系列,時裝圖一出立刻引爆全網,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夜勤病棟」推出新作,一個艦娘對抗外星族群的戰鬥卡牌收集遊戲,原本一本正經的老古董舊式戰艦,靠著美艷時裝成功打進18禁市場。
Thumbnail
2025/03/23
一位中國鋼彈同好「93zhan」設計了一隻女體版吉翁克,他以「機動戰士鋼彈」中夏亞駕駛的機體「吉翁克ZEONG」為參考對象,從零到有設計出了這款相當精緻的作品,因為其設計出來的完成度和精細感都不輸給官方原著,因此網友紛紛敲碗希望這隻能夠商品化販售。
Thumbnail
2025/03/23
一位中國鋼彈同好「93zhan」設計了一隻女體版吉翁克,他以「機動戰士鋼彈」中夏亞駕駛的機體「吉翁克ZEONG」為參考對象,從零到有設計出了這款相當精緻的作品,因為其設計出來的完成度和精細感都不輸給官方原著,因此網友紛紛敲碗希望這隻能夠商品化販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這個人工智慧開始高度發達的時代,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的世界會不會被人工智能給取代,人工智能系統加上機械運作組成一具具擬真的仿生物體,所有活物都可以植入機械構造,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日本樂高藝術家二階堂満用樂高創作了一系列的機械智能系列生物,作品真實且充滿未來感,在日本樂高創作圈大受歡迎。
Thumbnail
在這個人工智慧開始高度發達的時代,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的世界會不會被人工智能給取代,人工智能系統加上機械運作組成一具具擬真的仿生物體,所有活物都可以植入機械構造,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日本樂高藝術家二階堂満用樂高創作了一系列的機械智能系列生物,作品真實且充滿未來感,在日本樂高創作圈大受歡迎。
Thumbnail
日本多位樂高狂熱創作家,他用樂高創作了數個鋼彈作品,在X平台上爆紅,每隻鋼彈都是使用樂高零件打造,其細節不輸日本鋼彈模型,而且全身關節皆可動,該有的武器裝備也都完整呈現,每一件都是藝術品級的作品。
Thumbnail
日本多位樂高狂熱創作家,他用樂高創作了數個鋼彈作品,在X平台上爆紅,每隻鋼彈都是使用樂高零件打造,其細節不輸日本鋼彈模型,而且全身關節皆可動,該有的武器裝備也都完整呈現,每一件都是藝術品級的作品。
Thumbnail
忠泰美術館的《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展覽,大意是以現代藝術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們對於「未來」的想像、並從人工智慧及賽博格作為切入點。
Thumbnail
忠泰美術館的《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展覽,大意是以現代藝術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們對於「未來」的想像、並從人工智慧及賽博格作為切入點。
Thumbnail
機器人產業從機械製造技術發展為光機電整合科學。未來將再融合AI和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 而模型玩具與機器人技術結合,再加上具有特定功能的AI系統,將成為最理想的平台,尤其使用在教育領域。 由於AI可能引發安全問題,需要謹慎管理和規範,以確保AI和機器人對社會和個人帶來正面影響至關重要。
Thumbnail
機器人產業從機械製造技術發展為光機電整合科學。未來將再融合AI和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 而模型玩具與機器人技術結合,再加上具有特定功能的AI系統,將成為最理想的平台,尤其使用在教育領域。 由於AI可能引發安全問題,需要謹慎管理和規範,以確保AI和機器人對社會和個人帶來正面影響至關重要。
Thumbnail
原來機器人的表情已經可以呈現到這麼真實跟擬人了!!真的是非常驚人!! 面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發展,我們真的只能擁抱他。 你的看法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機器人的故事和發展,請點擊我之前討論關於機器人的影片: 「人工智慧機器狗發展猛烈,難道人類已無力阻擋?! 」 我是捲毛阿喵,也歡迎到我的
Thumbnail
原來機器人的表情已經可以呈現到這麼真實跟擬人了!!真的是非常驚人!! 面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發展,我們真的只能擁抱他。 你的看法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機器人的故事和發展,請點擊我之前討論關於機器人的影片: 「人工智慧機器狗發展猛烈,難道人類已無力阻擋?! 」 我是捲毛阿喵,也歡迎到我的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各位讀者你好,這是我第一次在這平台上發文,小弟是一位高中生即將升上大學,對電腦科技極為著迷,以後也想選資工系,現在靠著影片和書籍自學,沒有一個比較有系統性的學習,所以可能會有些錯誤,也請各位讀者指教。 從以前的石器、鐵器時代到現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的生活已經變得截然不同,不再需要為了取水、食物這些
Thumbnail
各位讀者你好,這是我第一次在這平台上發文,小弟是一位高中生即將升上大學,對電腦科技極為著迷,以後也想選資工系,現在靠著影片和書籍自學,沒有一個比較有系統性的學習,所以可能會有些錯誤,也請各位讀者指教。 從以前的石器、鐵器時代到現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的生活已經變得截然不同,不再需要為了取水、食物這些
Thumbnail
在過去兩周,有一則科技新聞,相當程度的搶佔了我的注意力 – 那就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個遊戲公司的員工,利用AI 圖像引擎 Midjourney,生成了一個圖像作品,並且用這個作品在一場藝術比賽中成功拿下冠軍。很多人開始擔心,是否未來插畫家與設計師的工作即將岌岌可危,當 AI 能夠做出比人類創作更
Thumbnail
在過去兩周,有一則科技新聞,相當程度的搶佔了我的注意力 – 那就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個遊戲公司的員工,利用AI 圖像引擎 Midjourney,生成了一個圖像作品,並且用這個作品在一場藝術比賽中成功拿下冠軍。很多人開始擔心,是否未來插畫家與設計師的工作即將岌岌可危,當 AI 能夠做出比人類創作更
Thumbnail
當歐洲傳統自動機械藝術遇上樂高,會發生什麼事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荷蘭藝術家Teun de Wijs的精彩創作吧!
Thumbnail
當歐洲傳統自動機械藝術遇上樂高,會發生什麼事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荷蘭藝術家Teun de Wijs的精彩創作吧!
Thumbnail
這次展覽提案的命名為「超機體」,其英文為trans-robotics,即意謂著機器人科技因為涉及藝術創作而產生的自我超越。機器人過去被視為特別適合操作不斷重複的工作,或是作為人類的助手。雖然今天陪伴機器人或寵物已經逐漸成為現實的一部份,但進行藝術創作仍被視為其能力的強大挑戰。
Thumbnail
這次展覽提案的命名為「超機體」,其英文為trans-robotics,即意謂著機器人科技因為涉及藝術創作而產生的自我超越。機器人過去被視為特別適合操作不斷重複的工作,或是作為人類的助手。雖然今天陪伴機器人或寵物已經逐漸成為現實的一部份,但進行藝術創作仍被視為其能力的強大挑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