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2. 白話文 治國理政和順應天命,最重要的就是節制。節制,意味著早早地行善積德;早行善積德,便是積累深厚的德行;積累深厚的德行,便能夠無所不能;無所不能,便無法知其極限;無法知其極限,就能夠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的根基,就能夠長久安穩;這就是深根固柢、長生久視的道理。 3. 解釋 這段話表達了道家對治國理政的看法,並強調「嗇」——即節制,對於長治久安的重要性。治人事天,最重要的就是「嗇」,即節制與克己。所謂節制,並不是削弱人的能量,而是讓人的行為能夠遵循自然的法則,避免過度的干預與過度的需求。這裡所謂的「嗇」,是指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和奢侈的避免,也可以理解為不浪費、不貪婪,遵循天道、順應自然的法則來行事。 進一步來看,「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這一句強調了積德的重要性。道家認為,積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過長期的自我修養和節制來實現的。早早地行善積德,是對自己的積極建設,積德的過程使人更加接近道的本源,無所不克,無所不能。這並不是指外在的權力或物質的積累,而是指內在的道德和德行的積累。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進一步說明了,當一個人積累了足夠的德行,他便能夠達到無所不能的境界,並且不再受限於外在的極限。這種“無不克”的狀態,是指在道德和能力上達到了自然而然的順應,無需過多的努力便能順利應對各種挑戰。 接著,「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表明,當國家的治理無法輕易找到極限時,就能夠保持長期的穩定與繁榮。國家的根基在於對德行的積累與節制,而不是外在的政治手段。這樣的治理是建立在道德與自然法則上的,能夠讓國家持久而穩固。 最後,「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強調了穩固的基礎和深厚的根基才能夠實現長期的繁榮與安定。這不僅是對國家的要求,也是對個人修養的一種指導。當一個人或國家能夠深植道德根基,並且按照自然法則行事,那麼他們的存在將會長久、穩固、充滿生氣。 總結來看,這段話教導我們治國理政的核心在於節制與德行的積累,通過自我修養和對自然規律的遵循,達到無所不能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能夠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也能夠使得一個人或一個國家在人生和歷史的長河中持久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