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閒暇之餘,我習慣晚上參加一小時的線上讀書會,當天聽完作者分享《人生沒有理所當然》這本書後,下播後立刻下訂這本書。吸引我購買的原因,是聽了作者歐陽立中在分享的過程中,點出許多我曾經思考過卻未正視的問題,所以讓我感同身受。
作者提到,這本書與他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不是提倡我們推翻既有的觀點,而是帶領我們繞道真理的背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每件事物,或許能激發不同的想法。在短短一個小時的讀書會中,有五個觀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值得深思。
我們都知道應該努力,像是賺錢或找工作,但有時候卻提不起勁,甚至想逃避,同時看見同儕的努力,自己又不想顯得太頹廢,於是開始會做一些看似有生產力,卻沒有實質兌現的事情,像是我會寫文章分享旅行經驗,雖然不一定會帶來實際的回報,但在寫作的過程中卻讓我感到愉快。
對此,作者分享不要小看這些事情,它們或許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可能是你邁向不同道路的重要養分,這句話讓我瞬間釋懷,原來逃避不全然是件壞事,關鍵在於我們該如何運用這段時間。
我們常覺得要靠「自制力」來達成目標,但作者提到,自制力不是適用於每個人,又或許只會出現在熱血動漫裡的角色。我們不是機器人,也會想放空、偷懶,甚至因為天氣不好而不想出門的情況。與其強迫自己執行,不如試著「外包」意志力,像是花錢報名課程,找合作夥伴監督自己,這樣即使想偷懶,也會因為外在壓力而推動自己前進。雖然這個方法不全然適用每個人,但這個概念讓我思考如何設定自己的學習和目標。
「正確」其實是個很主觀的詞,只有自己內心最清楚答案。作者分享,他十幾年前是一名教師,當時他認為這是自己正確的選擇,但如今他離開教職,成為自由接案者,雖然不確定現在自己走在這條道路是否正確,但至少在行走的過程中是讓他感到快樂的。
作者分享,如果走的道路讓你感到開心,那就是一條對的路。讓我思索著,何謂的「正確」,是你選擇這條路的過程中,慢慢去體驗感受到的。
我們常聽到「孝順」這個語詞,但作者提到「孝」和「順」其實是兩回事。不是提倡我們要違逆長輩,而是尊重每個人都是獨一的個體。孝是對父母養育的感謝,而順則是無條件的順從。如果孝順意味著壓抑自己的想法,家不該存在這份關係。或許你有想要選擇的志向,又或是喜歡的性向,彼此都要給予尊重。作者分享家應該是充滿暖心,而不是服從的地方。
看著別人表現亮眼,說不感到焦慮是騙人的,但作者提醒不要盲目追趕,而是按照自己的步調規律前進,才能走得更長遠。作者分享,他曾經訂下「每週分享一則電子報」的目標,但因為看到前輩的高產量,便將頻率提高每週兩封至三封,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這種高頻率的步調,反而令自己感到有壓力,最後電子報失敗收場。
訂定目標時,可能無法馬上成效,更不能一昧追求快,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步調,可以於每月定期調整自身狀況,這樣目標才能長久的維持。
🔗 讀書會連結:閱讀人
今天收到書啦!竟然還有作者的親筆簽名。
作者提到他每年都會學習一件與職涯無關的新事物,雖然這些技能不一定會提高薪水,卻能刺激自己思考,甚至迸出新的創意和想法。
在這場讀書會的尾聲,作者分享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道路,別人分享的經驗和觀點可以吸取,但要保持著獨立思考與判斷。今天很開心收到書了,希望之後能再跟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