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戒不掉壞習慣,只因為它比好習慣更爽!
我們是不是常常下定決心:「我要早睡!」、「我要每天健身!」、「我要存錢不亂花!」結果呢?幾天後,早睡的鬧鐘被關掉、健身卡淪為錢包裝飾、購物車卻堆得比山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答案可能讓你大吃一驚——!!
因為你根本不喜歡做這些事!因為你根本不喜歡做這些事!因為你根本不喜歡做這些事!因為你根本不喜歡做這些事!因為你根本不喜歡做這些事!因為你根本不喜歡做這些事!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一句話:「人類最深層的本能,就是渴望被認可與感到愉悅。」
換句話說,如果你養成的習慣無法讓你感到快樂,它必然會走向「短命」的命運。
所以說人的大腦是一個超級喜歡「重複快樂」的機器,它會對讓你開心的事物產生多巴胺,這就是你想養成一個習慣的「燃料」。但反過來說,如果一件事情讓你覺得痛苦、無趣,那你的大腦會抗拒,覺得「不如刷個抖音快樂」。
說到這裡,我得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血淚史」。
曾經的我,決定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跑步,目標是減掉5公斤!結果呢?每天早起的鬧鐘就像魔鬼的低語:「再睡五分鐘吧~」,我根本跑不了幾天,就徹底放棄了。
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說:「你試過邊跑邊聽PODCAST嗎?我每天邊聽,有趣的地方我還邊跑邊笑,根本停不下來!」
我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試了一次,沒想到邊跑邊聽PODCAST,真的讓原本的「苦差事」變成了一場娛樂派對!後來,我竟然開始期待跑步,體重不知不覺掉下來了,心情也好了許多。
現在為了要讓她可以每天風雨無阻,就在家設置了一個跑步機的專區,讓這事情的難度降低,還可以邊看我想看的YOUTUBE。
這段經歷讓我徹底明白:快樂感是養成習慣的靈魂。
1. 找到「喜歡」的角度
別逼自己去做「痛苦的事」,而是找到能讓這件事變有趣的方式。例如:健身時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讀書時搭配一杯好喝的咖啡、寫作時換上喜歡的桌布背景。
2. 添加「小獎勵」
每完成一次新習慣,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比如存一筆錢就買一杯奶茶,健身一周就買一件小禮物。讓大腦記住完成習慣後的愉悅感。
3. 從「小到不能再小」開始
大目標很美,但過大的壓力會讓人不敢開始。想讀書?先從每天5頁開始;想運動?每天3分鐘也很好!習慣的開始,重點是「持續性」而非「規模」。
所謂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源源不絕。
快樂是行動的催化劑
托尼·羅賓斯說過:「快樂是行動的催化劑,讓你想去做、持續做、最後變成自然而然。」
你的人生,不需要硬著頭皮去改變,而是找到那個讓你「樂在其中」的生活方式,成功便會如影隨形。
現在就拿出筆記,問問自己:
人生的習慣,就像你的游泳圈,選對了,它會幫你浮起來;選錯了,只會拉你下水。那麼,準備好讓習慣成為你的快樂支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