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導入人工智慧(AI)管理系統時,利害關係者的需求與期望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ISO 42001 明確指出,企業應辨識 AI 管理系統相關的利害關係者,理解其需求,並透過適當的治理機制滿足這些要求。這不僅是一項技術與合規議題,更涉及心理學中的『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即利害關係者的期望如何影響企業 AI 管理的決策。
企業在 AI 治理中會面對不同類型的利害關係者,包括:
心理學研究(Vroom, 1964)指出,人們的行為受動機影響,而動機來自於對結果的期望(Expectancy)、績效與回報的關聯(Instrumentality),以及結果的價值(Valence)。當企業缺乏 AI 治理機制,或無法回應利害關係者的需求時,將導致信任度下降,甚至阻礙 AI 專案推動。
研究顯示,當 AI 系統具備透明性、公平性與可解釋性時,使用者對 AI 的信任度將大幅提升。這與心理學中的『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相符,若 AI 被認為能公平對待不同群體,其接受度將提高,企業推動 AI 變革的阻力也會減少。
企業若希望 AI 能真正為組織帶來價值,需從利害關係者的角度出發,確保 AI 管理符合多方需求。ISO 42001 不僅提供技術標準,也是一種管理工具,幫助企業在 AI 時代中維持競爭優勢。透過有效的 AI 治理策略,企業能夠增進信任,降低風險,並確保 AI 發展符合社會與環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