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熟悉的人出現記憶錯亂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元宵節這個充滿團圓和歡樂的日子,偶然接到一份簡訊,以為是「祝福」,沒有想到卻是一封「略帶責備的請託」。與房東第一次碰面是租屋的時候,正處於青澀的年紀。房東已是退休的年紀,其兒女都相當有成就,只是他們各自有家庭且長期在外奮鬥,打電話問候是最常見的做法。或許就是因為孤單寂寞,想找人講講話,我就成為房東固定的出口。每次聊天常是1個小時起跳,當時還沒有出現「情緒價值」這個詞,但當時自己的做法就是「盡量給予情緒價值」,即把房東當成長輩,耐心地傾聽並適時地給予回應,比如「對方的情緒低落就給予支持和鼓勵;對方情緒高昂,就再加把火讚美或延伸話題」。當然事情多的時候,總會有「不耐煩或想打斷的情緒」的時候,但仍是告訴自己「耐著性子,給人歡樂」。直到Covid-19出現到結束,房東因為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而取消不定時地拜訪。一旦習慣打破,再加上自己正處於大病的狀況,碰面的次數就大幅取消,改由電話聯繫。


電話聯繫的時候,剛開始的對話仍正常。後面幾通,則開始讓我困惑,到底房東打電話的目的是什麼?一下子提到自己的退休金被學校校長騙走了,一下子說遭到銀行詐騙,或鬼打牆地重複類似的語句,因為已經很久沒有了解房東的近況,只能耐著性子傾聽完,但久而久之,就不想接電話。再後來,就是房東說自己經歷的大病。直到今天收到房東女兒的那封簡訊,內容是「請不要再傳訊息給我媽媽,她現在常搞不清楚狀況,會翻舊資料一直陳述事情,造成我們很大的困擾,拜託你了!謝謝!」當下整個人都矇了,根本沒有做什麼,就被這樣指控,心裡確實感到委屈。


在緩解自己的情緒後,才回想上個月剛接到房東的電話,以及這幾天剛漏接的一通。上個月的電話,勉強有邏輯但我完全插不上話,仍是默默地傾聽完和安慰幾句才掛斷電話。於是回傳訊息,簡單說明自己與房東的互動和安慰,但有時候也忍不住問自己,為什麼不將「被冤枉」的委屈情緒,直接回懟對方,比如「我最近根本沒有傳簡訊給房東,還接了她不明所以的電話,你都沒有查清楚,就這樣冤枉人!」或許這是我接下來的人生課題,也或許是已從蛛絲馬跡中看到對方接下來可能面對的艱難,不忍心再雪上加霜,但更多的是「人生無常的感慨」(想哭想力挽狂瀾卻無能為力)。


在「人人是攝影師的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陪伴長輩和留下珍貴的影片紀錄。有發現自己的長輩同樣的事情一說再說嗎?當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會怎麼做?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我則同樣延續母親教導的方式,「傾聽且不糾正」。這與「講重點和追求高效率」的社會步調大相逕庭,但換個角度想:「長輩退休後(重大疾病後也有類似的情況)的生活範圍或交友圈明顯縮小,記憶力也逐漸衰退當中,經歷的事情少和記住的事情少,可以分享的事情自然也在減少,講的內容重複性也當然也會隨之增加。這時假若我們總是提醒他們:『早就講過了!重複了!不要再講了!』這樣的話語不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讓對方越講越少,因為害怕被評價。講越少,我們越難理解對方,更容易造成彼此間或個人的孤單感(有興趣的話,請看置頂的影片,以自身的例子明確提及孤單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不可不注意)。」以上,讓我們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

跟著時間飛的同時,我們體會人生的「無常」,只能珍惜當下!



目前「公主病」多是「醫生說」或「預防疾病說」,而沒有診斷後的「相處說」。作者以病患的身分和特殊教育專業的角度,分享治療過程的點滴和因應策略。雖然沒有辦法適用所有情況,但希望給大家另一種思考方向,讓我們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身處於多元價值觀的世界中,是幸運也是不幸,怎麼說呢?小時候常聽大人說:「某某某課業/工作/財富/社會地位怎樣優秀,你再看看自己,是不是需要檢討一下?」然而,長大後,聽到的又是另一個版本,比如「把自己做好就好,何必管別人呢?」真心想問一句,「到底什麼時候跟別人比,什麼時候跟自己比?」
又是在半夜2點多醒來,但不同於往常的「喔!兩點多喔!時間還早,睡吧!」而是坐著回想剛剛發生的夢,說驚恐是有點,說神奇也令人匪夷所思,怎麼說呢?夢的內容沒有辦法完整複述,只記得「我左腳大拇指的腳趾甲,碎成4片......
在YouTube 影片推送的演算法下,偶然點擊Chen Lily和蔡康永的訪談影片後,才終於放下和理解為什麼自己會有「從事教職或公職工作」的執念,即使到第一線教學時或準備國家考試時,總覺得過度疲累和焦慮。沒有想到在聖誕節前夕......
有人會說:「生病以後的目標是『控制和恢復健康』」?我會說:「在『病情可能改善或控制』的前提下,『控制和恢復健康』無法完整的表達目標,因為病後的自我重建也同樣重要。」怎麼說呢?說起來就斑斑血淚,可分成「發現、徒法煉鋼、服用類固醇及副作用」三個階段......
這次純粹紀錄回診時,從未有過的體驗,包含「第一次在診間裡笑出來、晚上睡覺時手部抽筋問題、醫生詢問我使用『類固醇』的情況、聽其他病友間的談話卻突然有『過來人』的奇妙感覺」,以下依序分享.....
事件本身沒有好與壞,是我們下意識地根據經驗或知識來判斷的。什麼意思?人類的成長需要備受呵護,而不像小羊或小鳥在出生後幾天,就能夠獨立行走或飛行。在人生是白紙的情況下,我們接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例如:「這樣做......
我們身處於多元價值觀的世界中,是幸運也是不幸,怎麼說呢?小時候常聽大人說:「某某某課業/工作/財富/社會地位怎樣優秀,你再看看自己,是不是需要檢討一下?」然而,長大後,聽到的又是另一個版本,比如「把自己做好就好,何必管別人呢?」真心想問一句,「到底什麼時候跟別人比,什麼時候跟自己比?」
又是在半夜2點多醒來,但不同於往常的「喔!兩點多喔!時間還早,睡吧!」而是坐著回想剛剛發生的夢,說驚恐是有點,說神奇也令人匪夷所思,怎麼說呢?夢的內容沒有辦法完整複述,只記得「我左腳大拇指的腳趾甲,碎成4片......
在YouTube 影片推送的演算法下,偶然點擊Chen Lily和蔡康永的訪談影片後,才終於放下和理解為什麼自己會有「從事教職或公職工作」的執念,即使到第一線教學時或準備國家考試時,總覺得過度疲累和焦慮。沒有想到在聖誕節前夕......
有人會說:「生病以後的目標是『控制和恢復健康』」?我會說:「在『病情可能改善或控制』的前提下,『控制和恢復健康』無法完整的表達目標,因為病後的自我重建也同樣重要。」怎麼說呢?說起來就斑斑血淚,可分成「發現、徒法煉鋼、服用類固醇及副作用」三個階段......
這次純粹紀錄回診時,從未有過的體驗,包含「第一次在診間裡笑出來、晚上睡覺時手部抽筋問題、醫生詢問我使用『類固醇』的情況、聽其他病友間的談話卻突然有『過來人』的奇妙感覺」,以下依序分享.....
事件本身沒有好與壞,是我們下意識地根據經驗或知識來判斷的。什麼意思?人類的成長需要備受呵護,而不像小羊或小鳥在出生後幾天,就能夠獨立行走或飛行。在人生是白紙的情況下,我們接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例如:「這樣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老爸最近小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才回家。我們做兒女的在海外,只能用簡訊慰問。
Thumbnail
本來相處美好的彩色回憶,被最後照顧的巨大折磨所填滿成為灰色。 我知道即將失去什麼,然而在關係盡頭創造些回憶,把病床置換成台灣的風景,彩色的回憶。
Thumbnail
對於掛心與放飛、擔憂與相信之間, 尋找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匡噹匡噹的鳴聲響起,列車進站等待前的十幾分鐘,適合梳整思緒。我把隨手物件置放腳邊,坐在長椅上,望向那些耳語擁抱的人。我習慣猜測和想像。
Thumbnail
今年除夕,我們家分兩半過。 母親與姐姐妹妹留在苗栗,我和父親回雲林陪阿嬤。 二伯父家的大大小小也都有回雲林,一行人聲勢壯大,我和父親兩人顯得單薄零落。 酸言酸語、背後說長道短、相互攻伐,以及錢的紛爭依舊,一如多年來的每一次過年,或是說,每一個日子。
Thumbnail
我以為你已經對「過年」這件事駕輕就熟了? 「過年」這件事應該永遠不會「駕輕就熟」。有些人真的很難相處,即使是自己的親媽。
歡迎大家開工了。 年節時分,聽到不少故事,其中一則來自新聞,又是過年惹的禍。 過年氣氛,通常是到了元宵後,才會漸漸恢復正常,慢慢把心回到工作中。 新聞裡,因為大家團圓,家人,家族聚餐,難免會遇到層級不同的親戚,新聞中有一位因唱歌難聽而被叔伯打,還真是稀奇。 年輕人,通常吃完除夕團圓飯後,速速
Thumbnail
 ** 發現真情  在古厝第三日 開始日常 發現似乎是三表哥的日常 看到他四處張望 找尋些什麼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老爸最近小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才回家。我們做兒女的在海外,只能用簡訊慰問。
Thumbnail
本來相處美好的彩色回憶,被最後照顧的巨大折磨所填滿成為灰色。 我知道即將失去什麼,然而在關係盡頭創造些回憶,把病床置換成台灣的風景,彩色的回憶。
Thumbnail
對於掛心與放飛、擔憂與相信之間, 尋找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匡噹匡噹的鳴聲響起,列車進站等待前的十幾分鐘,適合梳整思緒。我把隨手物件置放腳邊,坐在長椅上,望向那些耳語擁抱的人。我習慣猜測和想像。
Thumbnail
今年除夕,我們家分兩半過。 母親與姐姐妹妹留在苗栗,我和父親回雲林陪阿嬤。 二伯父家的大大小小也都有回雲林,一行人聲勢壯大,我和父親兩人顯得單薄零落。 酸言酸語、背後說長道短、相互攻伐,以及錢的紛爭依舊,一如多年來的每一次過年,或是說,每一個日子。
Thumbnail
我以為你已經對「過年」這件事駕輕就熟了? 「過年」這件事應該永遠不會「駕輕就熟」。有些人真的很難相處,即使是自己的親媽。
歡迎大家開工了。 年節時分,聽到不少故事,其中一則來自新聞,又是過年惹的禍。 過年氣氛,通常是到了元宵後,才會漸漸恢復正常,慢慢把心回到工作中。 新聞裡,因為大家團圓,家人,家族聚餐,難免會遇到層級不同的親戚,新聞中有一位因唱歌難聽而被叔伯打,還真是稀奇。 年輕人,通常吃完除夕團圓飯後,速速
Thumbnail
 ** 發現真情  在古厝第三日 開始日常 發現似乎是三表哥的日常 看到他四處張望 找尋些什麼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