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看透,不說破》08-「為什麼越是討好別人的人,內心其實越不安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

嗨S.Light歡迎回來,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我在軍中的工作經驗、心理學書籍進修閱讀,以及現實社會中的人際觀察。

在軍隊裡,我見過許多「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習慣服從、迎合、不敢拒絕,因為這樣能換來表面上的和諧,避免被針對。但長期下來,他們的內心卻充滿焦慮與壓抑:

  • 對上級: 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承擔額外任務,但功勞往往被歸於別人。
  • 對同僚: 什麼事都好說,永遠不拒絕,最後卻變成「最好使喚的那個人」。
  • 對部屬: 想做「好長官」,不敢立下清晰界限,結果反而讓自己更難管理。

這些人努力讓所有人滿意,卻換來被忽視、被利用、甚至被輕視。他們內心充滿不安,因為他們早已習慣了——「別人的需求,比自己的更重要」。

現實社會:軍中以外,討好型人格的人如何被消耗,出了軍中,這種「討好文化」依然在社會上無所不在:

  • 在職場裡,總是願意加班、幫同事收尾工作,但最後升職的卻是別人。
  • 在人際關係裡,總是當傾聽者、陪伴者,卻發現當自己需要時,沒有人願意付出同樣的關心。
  • 在愛情裡,總是默默付出、迎合對方,但對方卻覺得這些努力是「理所當然」。

最終,這些討好型人格的人,陷入了無法擺脫的惡性循環——越是迎合,越是不被珍惜;越是付出,越是覺得自己不值得。

我想寫這篇文章,給所有「習慣討好」的人——告訴你,你的善良值得被珍惜,而不是被利用。讓你知道,學會拒絕,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提醒你,真正珍惜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離開。

軍中、職場、愛情、人際關係,討好換不來真正的關係,只有價值交換,才能讓人真正尊重你。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開始學會說「不」,並找回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

------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總是對誰都很好,卻很少真正開心?因為他們習慣性討好,把所有人都放在前面,卻忘了自己。但最諷刺的是,這樣的人,並不會因此被珍惜,反而更容易被忽略。

1️⃣ 討好型人格,為什麼總是活得很累?

有些人,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迎合別人,他們會主動讓步、避免衝突,甚至連自己的需求都不敢表達,因為他們害怕——

  • 害怕自己表現出不滿,會讓別人討厭自己。
  • 害怕拒絕別人,會讓人覺得自己「不夠好」。
  • 害怕不順從,就會被拋棄,變成一個沒人喜歡的人。

所以,他們開始用「討好」來換取存在感,努力讓自己成為最不麻煩、最溫和、最好相處的那個人,但久而久之,這種習慣反而讓他們活得越來越累。

2️⃣ 討好別人的人,內心其實充滿不安

很多人以為,討好型人格是天生的,但其實,這往往來自於童年的創傷經驗。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習慣討好」的人,小時候大多是在高壓環境下長大的?

  • 可能是家人情緒不穩,讓他們必須學會「看臉色做人」。
  • 可能是從小被灌輸「要懂事」「要乖」,不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
  • 可能是曾經被忽略過,導致他們只能透過迎合別人來獲得關注。

這樣的人,內心通常有一種隱藏的恐懼——「如果我不夠好,別人就會離開我。」所以,他們不敢拒絕、不敢表達需求,即使心裡不願意,嘴上還是會說:「沒關係,我可以。」,但問題是——當你總是壓抑自己去迎合別人,最後失去的,往往是自己的價值感。

3️⃣ 為什麼討好別人的人,最後反而不被珍惜?

這世界上,最容易被忽視的,往往是那些「沒有底線的好人」。因為當你習慣性地付出,別人就會習慣性地索取。

  • 你願意幫忙,他們就認為這是應該的。
  • 你不計較,反而會讓他們覺得你的需求不重要。
  • 你害怕拒絕,最後只能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人性是很現實的——當你的善意變成一種理所當然,別人就不會再感激你,只會更習慣你的退讓。

所以,討好型人格的人,常常陷入一個矛盾:他們努力讓所有人都開心,卻沒人真正關心他們的感受。他們總是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卻發現自己在關係裡總是被擺在最後。這樣的結果,讓他們越來越懷疑自己,最後形成一種「自我價值感低落」的惡性循環。

4️⃣ 如何擺脫「討好別人」的習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4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點亮💡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語室
476會員
716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88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喜歡和不喜歡你的人總是並存,而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偏向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喜歡和不喜歡你的人總是並存,而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偏向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 為什麼呢?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探討「我是為你好」的矛盾性,認識控制傾向的特徵並提出正確的處理方式。分析了控制傾向人的特徵以及與之相處的技巧,引導人們學會尊重對方的選擇並堅定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文章闡述了控制傾向的原因,以及正確理解「我是為你好」的態度。
Thumbnail
探討「我是為你好」的矛盾性,認識控制傾向的特徵並提出正確的處理方式。分析了控制傾向人的特徵以及與之相處的技巧,引導人們學會尊重對方的選擇並堅定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文章闡述了控制傾向的原因,以及正確理解「我是為你好」的態度。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們在溝通和互動中為何容易被誤解,以及如何以更體貼的方式回應他人。同時提出人們在情感交流中常常遇到的問題,並強調成為更好的聆聽者和回應者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們在溝通和互動中為何容易被誤解,以及如何以更體貼的方式回應他人。同時提出人們在情感交流中常常遇到的問題,並強調成為更好的聆聽者和回應者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