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恍神、不斷重述、不斷提醒、不斷催促,真是太煩了😆😆~~
而且不只小孩,連家長都如此,
難道是遺傳?🤪🤪
好,我投降!🤦🤦
既然恍神兒的狀態就是很容易恍神,
那我也只好努力想辦法在我能做的層面,
讓他們能"聽進去"。
我目前想到的方法如下:
恍神兒通常不太留意周遭,即使老師已站在台上,並開始講話了,他們還是處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必須先讓他們知道「老師要交待事情了」。
所以當我要開講的時候,我會確認導生全體都已停下手邊事項,眼睛看著我,要讓恍神兒先行注目禮!
#雖然注目不代表耳朵也有打開😆😆
恍神兒既然有恍神的特質,那交待他們事情的時候,一次只能講「一件事」,就一件,別想太多,師與生彼此都別想太多!
而且這「一件事」要講得很清楚,而且也許要重覆講個一、兩次才行。
高中生如果你問他「這樣有聽懂了嗎?」他們會突然被激起莫名的自尊而叛逆走心,他們會氣你把ta當小孩子看,所以,如果要確認學生是否真的有聽懂我交待的事情,我的問法是「所以我說得夠清楚了嗎?還要不要補充說明?」
#到底現在搞不清楚的是誰啦?😆😆
即使一次只交待一件事,但在講述此事時,講話速度、斷句停頓秒數、語氣、情緒等,也很關鍵,否則即使我交待完了,他們也看著我、耳朵也打開了,但那些話語內容可能只在耳殼打個轉就被風吹走了,不會進入ta的腦袋中,這樣也是跟沒講一樣!
講話速度不能太快。
音調要平穩。
句與句的中斷停頓秒數要恰當,如果某句話內容是學生需要"思考一下"才能理解的內容,那講完後的停頓時間就要秒數再多一點,不然的話,再多講幾句後,他們就聽不下去了!😆😆
這一點要求是最弔詭的,為什麼連交待的事情,都必須有"意義"呢?
而且這個"意義",必須是恍神兒認為有意義才行,只是師長自認為有意義的話,無效~
恍神兒也是很有主見的😆😆
舉個例子,校方經常以「家長同意書」做為親師生的書面溝通方式,所以學生須將通知單帶回家讓家長過目、簽名,然後再將「家長簽名回條」交給學校。但若這份通知書在恍神兒心中認定為不重要或沒意義,那他們會立馬忽略此事!!
最後當然就變成校方無窮盡的一直催討,然後恍神兒就會說:「什麼?我沒聽過?我不知道啊?我沒拿到單子?我的單子不見了?!」
#其實是恍神兒一聽完就選擇立刻忘記吧?!
#但校方也可以反向思考如何做到讓事情"更有意義"!
教室裡的恍神兒們 (ChatGPT幫我畫的文章插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