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自我的意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準備要六個月大的樂樂與多多,最近開始學會自己操作奶瓶。而當孩子們開始有了選擇的能力時,往往也是大人們內心開始拉扯的時候。

因為是玻璃材質的奶瓶,通常我們會用手扶著奶瓶,或是在下面墊個東西幫孩子們把奶瓶支撐好,讓他們學習用雙手去扶助奶瓶。雖然他們還沒有辦法很精準地操控手指活動,但每當肚子餓想喝奶時,他們總會試著用雙手夾住奶瓶往自己的嘴裡送。至於不想喝的時候,樂樂會直接推開奶瓶,而手部動作較不靈活的多多則會用力將頭甩開,明確地表達他不想再喝了。

這一個星期以來,樂樂與多多的食慾稍微有下降。原本四個月後就已經進展到180ml的奶量,但這幾天他們都只喝120ml~150ml就不想再繼續喝了。我想可能是因為天氣轉變,也有可能之前他們去打了卡介苗影響了食慾,我觀察了一下活動力跟尿尿的狀況都沒有異常,就沒有特別放在心上,只要孩子們表達了不想再喝的行為,我就不會再繼續讓他們喝了。

但面對這樣的情況保母卻顯得擔憂,她可能顧慮著營養攝取不足或是水分補充不夠,因此總希望能讓孩子們把該喝的奶量喝完。前兩天,當樂樂喝不多就把奶瓶推開時,保母仍試圖將奶瓶往他嘴邊送,希望他能把奶喝完,結果反而惹得樂樂生氣大哭起來。而孩子們的媽回到家剛好看到這一幕,心中盡是不捨,但又擔心著他們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所以才喝不下,和保母猜測著各種不同的可能性,試圖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想起了樂樂與多多剛出生還在月子中心的時候,我們只有在晚上時才會將他們帶回來學習餵奶的技能。那時的孩子們還不知道怎麼用手推開奶瓶,但是他們也會緊閉著雙唇表達他們不想喝的意願,我也為此寫過一篇文章《隨心所欲的喝奶》,期許自己能夠學會了尊重孩子們的意願,不勉強他們把所有的奶喝完。如今樂樂與多多學會了運用更多的肢體動作去表達自我的意識,我想身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要尊重他們內心的意願與想法才對。於是跟孩子們的媽討論了之後,也向保母表達我們的想法,在沒有其他身體不適的特徵時,希望能讓孩子們決定他們是否繼續喝奶的行為。

對於年幼的孩子們來說,雖然每個照顧者都懷著滿滿的愛心,但有時過度的關心反而可能忽略了孩子們內心的感受。而在這趟養樂多之旅中,我想我們最需要學習的,就是放下自己的擔憂,給予適當的信任與空間,讓孩子們在被愛與被尊重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此刻,如果你也正在學習在擔憂與尊重孩子意願之間取得平衡,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與經驗。而我也會持續用文字記錄這段長途旅程,留下我們的喜悅與感動,分享這趟旅程為我們帶來的思維與啟發。

raw-image


avatar-img
16會員
29內容數
我是雙胞胎樂樂👶多多👶的爸爸 在育兒路上探索持續成長的可能 在這個關於養樂多之旅的沙龍裡 讓我們一起 ✍️ 文字分享日常的風景 🧭 探索正向思維的引力 💭 學習管理情緒的價值 👣 記錄自我成長的歷程 相信我們可以在這趟旅程裡 一起找到人生各自的美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養樂多之旅 的其他內容
大S的驟逝令人震驚與難過,文章以此為引,搭配育兒的旅途,探討人生短暫的議題,反思如何運用有限的生命,並鼓勵讀者積極面對人生挑戰,留下屬於自己的深刻回憶。
作者分享過去在父親嚴厲的管教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童年陰影。透過翻閱舊照片,作者重新面對過去的傷痛,並期許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能將過去的經驗轉化成理解與包容。
在龍年尾聲,回顧養樂多之旅這一年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從閱讀、時間管理到情緒管理,分享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並將正向價值觀傳遞給孩子。
透過一件小雞造型服裝引發的家庭互動,道出了育兒過程中常見的價值觀差異。文章細膩描繪了孩子們的阿姨送禮,與作者自身教育理念之間的掙扎,以及如何在維護親情與堅持原則間尋求平衡。文末帶出育兒路上沒有絕對的對錯,重要的是學會包容不同形式的愛,並在過程中找到共同的方向。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育兒過程中學習時間管理的心路歷程,如何在碎片化時間中保持專注,並兼顧育兒與個人生活。
深夜裡,一個平凡的育兒時刻,卻蘊含著最真實的情感交織。當疫苗後的不適、奶奶的焦慮、半夜的哭聲,以及那難以克制的起床氣,都在考驗著這對新手父母。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刻,老婆的一句溫柔話語,照亮了育兒路上的黑暗。原來,養育之旅不在於追求完美,而在於學會接納與成長。
大S的驟逝令人震驚與難過,文章以此為引,搭配育兒的旅途,探討人生短暫的議題,反思如何運用有限的生命,並鼓勵讀者積極面對人生挑戰,留下屬於自己的深刻回憶。
作者分享過去在父親嚴厲的管教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童年陰影。透過翻閱舊照片,作者重新面對過去的傷痛,並期許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能將過去的經驗轉化成理解與包容。
在龍年尾聲,回顧養樂多之旅這一年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從閱讀、時間管理到情緒管理,分享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並將正向價值觀傳遞給孩子。
透過一件小雞造型服裝引發的家庭互動,道出了育兒過程中常見的價值觀差異。文章細膩描繪了孩子們的阿姨送禮,與作者自身教育理念之間的掙扎,以及如何在維護親情與堅持原則間尋求平衡。文末帶出育兒路上沒有絕對的對錯,重要的是學會包容不同形式的愛,並在過程中找到共同的方向。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育兒過程中學習時間管理的心路歷程,如何在碎片化時間中保持專注,並兼顧育兒與個人生活。
深夜裡,一個平凡的育兒時刻,卻蘊含著最真實的情感交織。當疫苗後的不適、奶奶的焦慮、半夜的哭聲,以及那難以克制的起床氣,都在考驗著這對新手父母。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刻,老婆的一句溫柔話語,照亮了育兒路上的黑暗。原來,養育之旅不在於追求完美,而在於學會接納與成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最近大寶Mero進入2歲的階段,對於什麼事情都想要模仿想要自己嘗試看看。興許是家裡有一隻比她小的妹妹,所以她從大概1歲半開始,就會看著保母照顧妹妹,她就開始會模仿一些照顧寶寶的舉動。   我就親眼看著她把家裡一個小玩偶當作寶寶,看著她說著:「便便。」抓著玩偶去流理台附近假裝洗屁股、把娃娃放在尿布
這件事情其實是保母跟我說,我才知道的。   兩姊妹: 大寶Mero(咩摟),1y11m,快滿兩歲的寶寶,嗜喝奶,挑食。 小寶Meru(咩嚕),9m,不足一歲,號稱食物黑洞,什麼都吃。(連苦瓜茄子也OK),對奶喜好一般。   兩隻寶寶在吃的喜好上是極大對比,大隻的明明快兩歲還視奶如命;小隻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身為一個熱愛用省電模式過生活的媽,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喜愛訓練她自主完成許多生活中的許多大小事。 純粹是為了未來能多躺躺而鋪路。 尤其在妹妹出生前,我更是有計劃的訓練S。 甚至瘋到買了一個玩具廚房並裝上真的水龍頭。並在櫥櫃裡放水杯、水瓶、餐具和零食。裝水壺、擦地板、倒牛奶等都在她的能力範圍內。
Thumbnail
對於小孩的模仿力,真的是感到很驚人。   最驚人的莫過於,她會把所有她所看到認知的一切,都用一連串的動作表現出來,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就舉今天,保母回家後我獨自顧著兩寶,突然一陣肚子翻騰,我的肚子滾滾滾。   兩寶在客廳,玩耍。   原本癱在懶骨頭上感受肚子滾動的我,見狀趕緊起身
Thumbnail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
Thumbnail
孩子很會用稱呼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用不同方式稱呼父母的趣事和成長點滴。
Thumbnail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的情緒,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
Thumbnail
從月子中心回到家中,照顧小鵝的開始困難重重,尤其是在選擇奶嘴頭上面。這篇文章整理了幾個奶嘴頭的小知識,讓父母們更容易做出適合寶寶的選擇。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
最近大寶Mero進入2歲的階段,對於什麼事情都想要模仿想要自己嘗試看看。興許是家裡有一隻比她小的妹妹,所以她從大概1歲半開始,就會看著保母照顧妹妹,她就開始會模仿一些照顧寶寶的舉動。   我就親眼看著她把家裡一個小玩偶當作寶寶,看著她說著:「便便。」抓著玩偶去流理台附近假裝洗屁股、把娃娃放在尿布
這件事情其實是保母跟我說,我才知道的。   兩姊妹: 大寶Mero(咩摟),1y11m,快滿兩歲的寶寶,嗜喝奶,挑食。 小寶Meru(咩嚕),9m,不足一歲,號稱食物黑洞,什麼都吃。(連苦瓜茄子也OK),對奶喜好一般。   兩隻寶寶在吃的喜好上是極大對比,大隻的明明快兩歲還視奶如命;小隻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身為一個熱愛用省電模式過生活的媽,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喜愛訓練她自主完成許多生活中的許多大小事。 純粹是為了未來能多躺躺而鋪路。 尤其在妹妹出生前,我更是有計劃的訓練S。 甚至瘋到買了一個玩具廚房並裝上真的水龍頭。並在櫥櫃裡放水杯、水瓶、餐具和零食。裝水壺、擦地板、倒牛奶等都在她的能力範圍內。
Thumbnail
對於小孩的模仿力,真的是感到很驚人。   最驚人的莫過於,她會把所有她所看到認知的一切,都用一連串的動作表現出來,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就舉今天,保母回家後我獨自顧著兩寶,突然一陣肚子翻騰,我的肚子滾滾滾。   兩寶在客廳,玩耍。   原本癱在懶骨頭上感受肚子滾動的我,見狀趕緊起身
Thumbnail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
Thumbnail
孩子很會用稱呼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用不同方式稱呼父母的趣事和成長點滴。
Thumbnail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的情緒,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
Thumbnail
從月子中心回到家中,照顧小鵝的開始困難重重,尤其是在選擇奶嘴頭上面。這篇文章整理了幾個奶嘴頭的小知識,讓父母們更容易做出適合寶寶的選擇。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