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要六個月大的樂樂與多多,最近開始學會自己操作奶瓶。而當孩子們開始有了選擇的能力時,往往也是大人們內心開始拉扯的時候。
因為是玻璃材質的奶瓶,通常我們會用手扶著奶瓶,或是在下面墊個東西幫孩子們把奶瓶支撐好,讓他們學習用雙手去扶助奶瓶。雖然他們還沒有辦法很精準地操控手指活動,但每當肚子餓想喝奶時,他們總會試著用雙手夾住奶瓶往自己的嘴裡送。至於不想喝的時候,樂樂會直接推開奶瓶,而手部動作較不靈活的多多則會用力將頭甩開,明確地表達他不想再喝了。
這一個星期以來,樂樂與多多的食慾稍微有下降。原本四個月後就已經進展到180ml的奶量,但這幾天他們都只喝120ml~150ml就不想再繼續喝了。我想可能是因為天氣轉變,也有可能之前他們去打了卡介苗影響了食慾,我觀察了一下活動力跟尿尿的狀況都沒有異常,就沒有特別放在心上,只要孩子們表達了不想再喝的行為,我就不會再繼續讓他們喝了。
但面對這樣的情況保母卻顯得擔憂,她可能顧慮著營養攝取不足或是水分補充不夠,因此總希望能讓孩子們把該喝的奶量喝完。前兩天,當樂樂喝不多就把奶瓶推開時,保母仍試圖將奶瓶往他嘴邊送,希望他能把奶喝完,結果反而惹得樂樂生氣大哭起來。而孩子們的媽回到家剛好看到這一幕,心中盡是不捨,但又擔心著他們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所以才喝不下,和保母猜測著各種不同的可能性,試圖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想起了樂樂與多多剛出生還在月子中心的時候,我們只有在晚上時才會將他們帶回來學習餵奶的技能。那時的孩子們還不知道怎麼用手推開奶瓶,但是他們也會緊閉著雙唇表達他們不想喝的意願,我也為此寫過一篇文章《隨心所欲的喝奶》,期許自己能夠學會了尊重孩子們的意願,不勉強他們把所有的奶喝完。如今樂樂與多多學會了運用更多的肢體動作去表達自我的意識,我想身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要尊重他們內心的意願與想法才對。於是跟孩子們的媽討論了之後,也向保母表達我們的想法,在沒有其他身體不適的特徵時,希望能讓孩子們決定他們是否繼續喝奶的行為。
對於年幼的孩子們來說,雖然每個照顧者都懷著滿滿的愛心,但有時過度的關心反而可能忽略了孩子們內心的感受。而在這趟養樂多之旅中,我想我們最需要學習的,就是放下自己的擔憂,給予適當的信任與空間,讓孩子們在被愛與被尊重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此刻,如果你也正在學習在擔憂與尊重孩子意願之間取得平衡,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與經驗。而我也會持續用文字記錄這段長途旅程,留下我們的喜悅與感動,分享這趟旅程為我們帶來的思維與啟發。